一种楼阁群葬墓地及群葬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26 阅读:115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建坟殡葬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楼阁群葬墓地及群葬方法。


背景技术:

2.葬坟立碑是后人对死者的莫大敬重,以示死者与土共存,万古长青,保佑后人。因此死者归宿,墓葬选地,十分讲究。
3.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死亡人口逐年增加,墓葬用地日益紧张,特别是大城市,如我国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南京等墓葬用地早已十分紧缺,当今的坟地价格惊人,大多数每平方米要几十万元,差一点的也要好几万元;传统的土葬方法,尤其是单独葬坟,占地太多,这在人口稠密的广大城乡已经越来越不可能,人们迫切期待一种科学省地的墓葬方法来缓解日益突出的用地供需矛盾。对此烦人长期致力于墓葬选地研究,并从现代城市建房用地紧张必向空中发展收到启发,既然楼房可以一层一层的向空中建,那么葬坟也可以一层一层的向空中葬,这样仿照修建楼房的形式修建群葬墓地用于葬坟,可充分利用空间分层立体式群集建坟,从而达到省地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楼阁群葬墓地及群葬方法,既能很好地体现和尊重传统土葬习俗,又能有效解决墓葬用地紧张的难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楼阁群葬墓地,包括数个大层结构,数个大层结构相互重叠设置形成阁楼,每一个大层结构包括数个并排设置的小层结构,每一个所述小层结构内设置有坟地,相邻的小层结构之间设置有过道。
6.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坟地的前方均设置有碑。
7.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围栏,所述围栏用于围住所述的大层结构。
8.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大层结构之间设置有楼梯和电梯。
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群葬方法,包括所述的群葬墓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10.步骤a:选取群葬墓地的地址,用于修建墓地主体结构;
11.步骤b:选取墓地主体结构,并开始逐层修建大层结构,于每一个大层结构中修建数个小层结构,并于每一个小层结构中修建坟地;
12.步骤c:选取墓葬方式,并用黄土于坟地内进行埋葬;
13.步骤d:确定每一个坟地的墓葬编号,并于每一个坟地前统一树碑,碑上书写墓葬编号;
14.步骤e:修建墓地配套设施。
15.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选择后有靠山、前有活水、左右环山相抱的幽静山地作为群葬墓地的地址。
16.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中大层结构的数量不低于十层,每一个大层结构的小层结构数量为五层。
17.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c中还包括将骨灰盒或棺材埋葬于坟地,并用黄土垒成椭圆小丘,并在小丘上覆盖草皮。
18.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d中通过坟地所在的大层结构层数和小层结构层数确定墓葬编号。
19.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e包括修建过道、电梯和洗手间。
2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发明仿照修建楼房的形式修建墓地阁楼用于葬坟,充分利用空间立体群集葬坟,从而达到省地省钱的目的,便于集中统一管理,可大大缓解日益突出的葬坟用地供需矛盾。
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大层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小层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大层结构;2-小层结构;3-过道;4-碑;5-坟地。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实施例一
32.请参考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楼阁群葬墓地,包括数个大层结构1,数个大层结构1相互重叠设置形成阁楼,每一个大层结构1包括数个并排设置的小层结构2,每一个所述小层结构2内设置有坟地5,相邻的小层结构2之间设置有过道4;每一个所述坟地的前方均设置有碑4;还包括围栏,所述围栏用于围住所述的大层结构1;所述大层结构1之间设置有楼梯和电梯。
33.一种群葬方法,包括所述的群葬墓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34.步骤a:选取群葬墓地的地址,用于修建墓地主体结构;
35.步骤b:选取墓地主体结构,并开始逐层修建大层结构1,于每一个大层结构1中修建数个小层结构2,并于每一个小层结构2中修建坟地5;
36.步骤c:选取墓葬方式,并用黄土于坟地5内进行埋葬;
37.步骤d:确定每一个坟地5的墓葬编号,并于每一个坟地5前统一树碑4,碑4上书写墓葬编号;
38.步骤e:修建墓地配套设施。
39.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选择后有靠山、前有活水、左右环山相抱的幽静山地作为群葬墓地的地址;
40.在上述实施例一中,本发明的群葬墓地及群葬方法由群葬墓地的地址、墓地主体结构、墓葬方式、墓葬编号和墓葬的配套设施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选取群葬墓地的地址,据此,修建地址要优选后有靠山、前有水面、左右环山相抱的幽静山地为宜,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大层结构1堆建的高度应低于靠背山顶三十至五十米,以示墓地阁楼依山共存,万年长青;
41.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即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二中,一种群葬方法,包括所述的群葬墓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42.步骤a:选取群葬墓地的地址,用于修建墓地主体结构;
43.步骤b:选取墓地主体结构,并开始逐层修建大层结构1,于每一个大层结构1中修建数个小层结构2,并于每一个小层结构2中修建坟地5;
44.所述步骤b中大层结构的数量不低于十层,每一个大层结构的小层结构数量为五层;
45.确定好群葬墓地的地址后,便可以着手修建墓地主体结构,墓地的主体结构形式框架式楼房,由多个墓地大层结构1和墓地小层结构2组成,每一个框架内修建一个大层结构1,大层结构1的层数依据选址后面靠山山高而定,向上一层一层重叠加建,通常应达到十层以上,每一个大层结构1均为独立层次,四周留有过道4,每一个大层结构1内设置多个小层结构2,通常为五个小层结构2,每一个小层结构2内设置若干坟地5,仿照修建楼房的形式修建墓地阁楼用于葬坟,充分利用空间立体群集葬坟,从而达到省地省钱的目的,便于集中统一管理,可大大缓解日益突出的葬坟用地供需矛盾。
46.具体实施时,根据省地原则,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大层结构1总长17.25米,五个小层结构2总长为11.25米,四周预留过道4,长度为2-4米,层高为5米,宽度根据地形自然延长,当宽度较长时每隔100-200米加设2-4米的纵向通道,每一个小层结构2长度为2.25米,其中前留人行过道4,长度为1米,小层结构2中的坟地5长为1.25米,宽为0.8米,高为0.4米,每块坟地5占地约为1平方米,坟地5之间相互用砖头隔开,每一个小层结构2中的坟地5逐层前低
后高,后面小层结构2要高出前面小层0.4米,值得注意的是,所建坟地5不能先后相互处于同一平面上,更不能重叠。
47.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即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三中,一种群葬方法,包括所述的群葬墓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48.步骤a:选取群葬墓地的地址,用于修建墓地主体结构;
49.步骤b:选取墓地主体结构,并开始逐层修建大层结构1,于每一个大层结构1中修建数个小层结构2,并于每一个小层结构2中修建坟地5;
50.步骤c:选取墓葬方式,并用黄土于坟地5内进行埋葬;
51.所述步骤c中还包括将骨灰盒或棺材埋葬于坟地,并用黄土垒成椭圆小丘,并在小丘上覆盖草皮;
52.修建后墓地主体结构后,便需要确定墓葬方式,本实施例中可将骨灰盒或棺材埋于坟地5内,用黄土埋葬,垒成椭圆形小丘后,用草皮覆盖维护;当用于土葬棺材时,因棺材体积较大,在大层结构1内,因将原来设计的五个小层结构2调整为三个小层结构2,并相应的扩大小层结构2的面积,具体的每一个小层结构2长为3.75米,其中同样前留人行过道41米,每块坟地5长由原来的1.25米增加到2.75米,宽由原来的0.8米增加到1.1米,高由原来的0.4增加到0.7米即可。
53.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即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四中,一种群葬方法,包括所述的群葬墓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54.步骤a:选取群葬墓地的地址,用于修建墓地主体结构;
55.步骤b:选取墓地主体结构,并开始逐层修建大层结构1,于每一个大层结构1中修建数个小层结构2,并于每一个小层结构2中修建坟地5;
56.步骤c:选取墓葬方式,并用黄土于坟地5内进行埋葬;
57.步骤d:确定每一个坟地5的墓葬编号,并于每一个坟地5前统一树碑4,碑4上书写墓葬编号;
58.所述步骤d中通过坟地所在的大层结构层数和小层结构层数确定墓葬编号;
59.完成埋葬后,需要确定墓葬编号,群葬墓地所建立的坟地5应予以统一树碑4和编号,于坟地5前树碑4,碑4高0.35米,宽为0.5米,碑4的顶端书写编号,前面书写碑文,坟地5编号为九位数由三部分组成,前三位数是阁楼从下往上数的墓葬大层结构1的层数,中间二位数是每一个大层结构1从下往上数的小层结构2层数,后四位数是每一个大层从左往右的小层结构2顺序数,如墓葬坟地5编号为027040169,即该坟地5所在具体位置为第27大层结构1第4小层结构2第169号坟墓。
60.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即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五中,一种群葬方法,包括所述的群葬墓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61.步骤a:选取群葬墓地的地址,用于修建墓地主体结构;
62.步骤b:选取墓地主体结构,并开始逐层修建大层结构1,于每一个大层结构1中修建数个小层结构2,并于每一个小层结构2中修建坟地5;
63.步骤c:选取墓葬方式,并用黄土于坟地5内进行埋葬;
64.步骤d:确定每一个坟地5的墓葬编号,并于每一个坟地5前统一树碑4,碑4上书写墓葬编号;
65.步骤e:修建墓地配套设施。
66.所述步骤e包括修建过道、电梯和洗手间;
67.本实施例所修建的墓地规模较大,因此需要建设配套的辅助设施,需要在阁楼的两侧加设专用通道,如阁楼葬坟规模达到10万座,需要在墓地主体的两侧加设电梯和安全通道,在电梯外侧设置洗手间、休息室和服务室,在低于阁楼前面相隔300米以外还可相应修建大型停车场、殡仪馆等,但其所建高度应低于阁楼的第一个大层,以防影响阁楼的整体视野,总之,群葬墓地的建设规模,外观设计,装修档次及其相应设施,应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庄严肃静。
68.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群葬墓地及群葬方法具有明显的节省土地的特点,若本发明的墓地阁楼后面靠山山高为200米,山宽为300米,除去洗手间、电梯、过道4等公共设施以外的葬坟有效宽度,除去山顶绿化带部分30米,建坟有效高度为200-30=170米,这样可以修建共计34层大层结构1,每一个大层结构1能葬5250平方米(300*17.5=5250),因每座坟地5实际占地2平方米(含1平方米过道4和1平方米坟地5),故每一个大层结构1可葬坟2625座,因此本实施例的群葬墓地可葬坟89250座,可见,每座坟地5实际占用土地为0.0588平分米(5250/89250=0.0588),节省土地33倍,因此每一座群葬墓地能够省地多少要是视后面靠山有多高,每座群葬墓地大层结构1在10个以上,则可兼顾既有较好的回报利益又能节省大量土地的目的,此外每座坟地5下葬所需费用较常规土葬可节省一半以上,因此本发明改进了群葬墓地技术,较传统土葬方法省地省钱,便于集中统一管理,可大大缓解日益突出的葬坟用地供需矛盾。
6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楼阁群葬墓地,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大层结构(1),数个大层结构(1)相互重叠设置形成阁楼,每一个大层结构(1)包括数个并排设置的小层结构(2),每一个所述小层结构(2)内设置有坟地(5),相邻的小层结构(2)之间设置有过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阁群葬墓地,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坟地(5)的前方均设置有碑(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阁群葬墓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栏,所述围栏用于围住所述的大层结构(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阁群葬墓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层结构(1)之间设置有楼梯和电梯。5.一种群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群葬墓地,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选取群葬墓地的地址,用于修建墓地主体结构;步骤b:选取墓地主体结构,并开始逐层修建大层结构,于每一个大层结构中修建数个小层结构,并于每一个小层结构中修建坟地;步骤c:选取墓葬方式,并用黄土于坟地内进行埋葬;步骤d:确定每一个坟地的墓葬编号,并于每一个坟地前统一树碑,碑上书写墓葬编号;步骤e:修建墓地配套设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群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选择后有靠山、前有活水、左右环山相抱的幽静山地作为群葬墓地的地址。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群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大层结构的数量不低于十层,每一个大层结构的小层结构数量为五层。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群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还包括将骨灰盒或棺材埋葬于坟地,并用黄土垒成椭圆小丘,并在小丘上覆盖草皮。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群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通过坟地所在的大层结构层数和小层结构层数确定墓葬编号。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群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包括修建过道、电梯和洗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楼阁群葬墓地及群葬方法,包括数个大层结构,数个大层结构相互重叠设置形成阁楼,每一个大层结构包括数个并排设置的小层结构,每一个所述小层结构内设置有坟地,相邻的小层结构之间设置有过道;每一个所述坟地的前方均设置有碑;还包括围栏,所述围栏用于围住所述的大层结构;所述大层结构之间设置有楼梯和电梯。本发明仿照修建楼房的形式修建墓地阁楼用于葬坟,充分利用空间立体群集葬坟,从而达到省地省钱的目的,便于集中统一管理,可大大缓解日益突出的葬坟用地供需矛盾。盾。盾。


技术研发人员:何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何军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3/8/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