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1
阅读:15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属于作物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分蘖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水稻分蘖分为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两类,在高产群体中,无效分蘖的存在将影响有效分蘖正常发育和后期群体光合作,抑制无效分蘖发生、提高群体的茎蘖成穗率是水稻形成合理群体进而取得高产的重要前提。水稻分蘖由叶腋内的腋芽活化生长形成,与植物分枝形成类似,受顶端生长优势控制。顶端生长优势又由一类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长素调控,这类生长素在顶端产生(例如水稻的心叶),在茎中向基部运输,影响腋芽生长。基于顶端生长优势与腋芽生长的关系,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在秧田期应用多效唑和烯效唑减弱植物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枝生长,培育水稻壮秧;于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施用赤霉素增强植物顶端生长优势,抑制分蘖出生,减少无效分蘖,促进主茎和分蘖增大与增大穗型。然而,施加这类促进顶端生长的激素,在促进或抑制水稻分蘖发生的同时,将产生很多副作用,如节间、叶片、叶鞘变长或变短、改变水稻生育进程等,这对水稻的安全生产有不利的影响。
3.目前中国大面积生产水稻茎蘖成穗率仅60%~70%,而超高产群体茎蘖成穗率必须达到80%以上,促进有效分蘖发生,可以提高茎蘖成穗率,使每个有效茎更充分地发育,穗型将增大,产量将有更大的突破。因此,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如何安全有效地控制水稻无效分蘖,促进水稻有效分蘖从而提高产量已经成为水稻化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稻有效分蘖数不高、茎蘖成穗率低进而影响水稻最终产量的问题。
5.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种衣剂、拌种剂或包衣水稻种子中的应用,这些产品便于使用,降低对使用人员的专业性要求。
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
7.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所述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为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或秧苗生长发育。
8.本发明将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用于水稻的生长发育,不仅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还对秧苗的生长发育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能够促进水稻有效分蘖、茎蘖成穗率,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而且该物质对水稻生长无负面影响,对环境无污染,可以广泛用于不同区域,不同水稻品种的种植生产。
9.为了较好的观察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对于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优选地,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是通过浸种处理方式实现。
10.所述幼苗指种子萌发至三叶一心之间的时期的水稻苗,包括三叶一心时期。
11.优选地,所述浸种处理的试剂在浸种时浓度为0.1~1mg/l。该浓度下的试剂可以更好地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
12.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时,优选为0.15~0.6mg/l,进一步优选为0.3mg/l。
13.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为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时,优选为0.25~1mg/l,进一步优选为0.5mg/l。
14.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为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时,优选为0.4~0.8mg/l,进一步优选为0.6~0.8mg/l。
15.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为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时,优选为0.4~0.8mg/l,进一步优选为0.6mg/l。
16.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为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时,优选为0.125~1.0mg/l,进一步优选为0.25mg/l。
17.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为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时,优选为0.125~0.25mg/l,进一步优选为0.25mg/l。
18.优选地,所述浸种处理所用试剂的活性成分为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该试剂为市售的含有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的液剂即可。
19.优选地,所述促进种子萌发为提高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中的一种或多种。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芽和根的生长,从而增加芽长和根长。
20.优选地,促进幼苗生长发育为抑制幼苗徒长、壮苗、增加干物质积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抑制幼苗徒长是指降低株高。所述壮苗是指增大幼苗茎基宽、充实度。所述增加干物质积累是指提高了地上部、地下部的干物质积累量,为插秧后返青和增加产量奠定了物质基础。干物质积累体现在增加了幼苗的鲜重、干重。
21.为了使秧苗与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进行有效接触,优选地,促进秧苗生长发育是通过叶面喷施方式实现。
22.优选地,所述叶面喷施试剂的活性成分为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所述试剂在叶面喷施时浓度为1.0~20mg/l。该浓度下试剂可以更好地促进秧苗生长发育。优选为2.5~10mg/l,进一步优选为5mg/l。
23.进一步优选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
24.优选地,所述叶面喷施的时间为水稻插秧后5天和/或水稻破口前2-3天。在此期间进行叶面喷施,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秧苗的有效分蘖,提高产量。
25.优选地,所述促进秧苗生长发育为促进分蘖、成穗、结实、生育进程、提高产量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因素能够全面的反映秧苗的整个生长发育状况。
26.其中,分蘖的重要指标有有效分蘖数和径蘖成穗率。成穗的重要指标有穗数和穗长。结实的重要指标为结实率,也指实粒数。生育进程包括返青时间和成熟时间,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缩短了水稻的返青时间和成熟时间,从而促进水稻的提前收获,缩短种
植周期。
27.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
28.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种衣剂、拌种剂或包衣水稻种子中的应用,所述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29.优选地,种衣剂的活性成分为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种衣剂是将芳甲酰胺基环丙酸与农业上常规使用的载体、溶剂和助剂加工成种衣剂。
30.优选地,拌种剂是将芳甲酰胺基环丙酸与市售的拌种剂按一定比例混匀得到。
31.优选地,包衣水稻种子由芳甲酰胺基环丙酸与助剂、辅料以及种子制成的。
3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助剂、辅料为市售的种衣剂常用的粘合剂、湿润剂、成膜剂和着色剂。溶剂为水。
33.本发明提供的种衣剂、拌种剂和包衣水稻种子,可直接播种或拌种使用,免于使用药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再播种,简化处理步骤。
34.优选地,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种衣剂、拌种剂或包衣水稻种子中的用量为1-5g/100kg种子。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实施例中的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的配方组成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1.2%,防冻剂4~6%,表面活性剂2.5%或5%,消泡剂0.1~0.2%,ph调节剂0.05~0.2%,余量为水。其中,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或甘油;表面活性剂选自tween80、op-10或apg1214;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氧烷、硅酮或磷酸三丁酯;ph调节剂选自甲酸、乙酸或乙醇胺。具体的制备方法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113317322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的说明书实施例8的方法进行制备。
36.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的配方组成为: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1.2%,防冻剂4~6%,表面活性剂5%,消泡剂0.1~0.2%,ph调节剂0.05~0.2%,余量为水;防冻剂选自丙二醇或甘油;表面活性剂选自op-10或apg1214;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氧烷、硅酮或磷酸三丁酯;ph调节剂选自柠檬酸、乙酸或乙醇胺。具体的制备方法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113317322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的说明书实施例9的方法进行制备。
37.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的配方组成为: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1%,氯化胆碱0.2%,防冻剂4~6%,表面活性剂6%,消泡剂0.1~0.2%,ph调节剂0.05~0.2%,余量为水;防冻剂选自丙二醇或丙三醇;表面活性剂选自aeo-25、op-10或apg1214;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氧烷、硅酮或磷酸三丁酯;ph调节剂选自甲酸、乙酸或柠檬酸。具体的制备方法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113317322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的说明书实施例10的方法进行制备。
38.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的配方组成为: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2%,赤霉酸a4+72%,防冻剂4~6%,表面活性剂5%,消泡剂0.1~0.2%,ph调节剂0.05~0.2%,n,n-二甲基癸酰胺20%,余量为水;防冻剂选自乙二醇或丙二醇;表面活性剂选自aeo-25或op-10;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氧烷、硅酮或磷酸三丁酯;ph调节剂选自甲酸。具体的制备方法采
用授权公告号为cn113317322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的说明书实施例11的方法进行制备。
39.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的配方组成为: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0.2%,胺鲜酯4%,防冻剂4~8%,表面活性剂6%,消泡剂0.1~0.2%,余量为水;防冻剂选自乙二醇或丙二醇;表面活性剂选自apg1214或tween80;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氧烷、硅酮或磷酸三丁酯。具体的制备方法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113317322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的说明书实施例12的方法进行制备。
40.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的配方组成为: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2%,防冻剂5~10%,表面活性剂6~10%,消泡剂0.1~0.2%,ph调节剂0.05~0.2%,余量为水;防冻剂选自丙二醇;表面活性剂选自tween80、op-10、aeo-25或apg1214;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氧烷、硅酮或磷酸三丁酯;ph调节剂选自甲酸。具体的制备方法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113317322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的说明书实施例13的方法进行制备。
4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42.一、本发明的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43.实施例1
44.本实施例的应用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对水稻种子发育的影响。
45.试验溶液的配制:将1.2%的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分别用超纯水稀释成0.15mg/l、0.3mg/l、0.6mg/l三个浓度使用,将水作为空白对照。
46.供试品种:豫农梗11号和广两优419。
47.试验方法:
48.(1)使用75%乙醇对供试品种的种子浸泡消毒15min,然后用超纯水清洗5次得到消毒后的水稻种子;
49.(2)将水稻种子分别在0.15mg/l、0.3mg/l、0.6mg/l三个不同浓度的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溶液(即试验组)和空白对照(超纯水)中浸泡24h;
50.(3)将发芽盒中铺上滤纸,加入超纯水10ml保持滤纸湿润,将步骤(2)每个试验组以及对照组中浸泡过的种子各挑选50粒分别摆放到不同发芽盒中的滤纸上,各做三个重复;
51.(4)将发芽盒放置于温度(25
±
1)℃、相对湿度60%、12h光照/12h黑暗的恒温培养箱中,每24h观察出芽情况和补充水分。
52.培养至第3天统计发芽势,培养至第7天统计发芽率,测量芽长、根长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53.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
×
100%
54.表1浸种后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调查
[0055][0056][0057]
由表1可知,用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不同浓度药液对两个水稻品种浸种24h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量与空白对照相比都有促进效果,其中,0.3mg/l浓度处理对两个水稻品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质量均有显著促进的作用,并且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对广两优419品种的作用效果更明显,说明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浸种处理水稻可显著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质量。
[0058]
实施例2
[0059]
本实施例的应用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对水稻幼苗素质的影响。
[0060]
试验方法:采用实施例1的浸种浓度和浸种方法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挑选处理后发芽一致(以种子破皮为准)的种子50粒进行盆栽栽培(规格26.5cm
×
21cm
×
17.5cm),每盆播种50粒,每个处理五个重复,将盆栽放置在河南省作物化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步入式人工气候室培养。
[0061]
待80%的幼苗达3叶1心时进行幼苗素质考察,每盆随机选取10株幼苗,每个处理共选取50株幼苗进行素质调查。幼苗生物量积累待80%的幼苗达3叶1心时,每盆随机选取10株幼苗,每个处理共选取50株幼苗进行幼苗生物量调查,分别测量地上和地下部干鲜重,结果如表2所示。
[0062]
表2浸种水稻幼苗素质调查表
[0063]
[0064]
由表2可知,通过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浸种处理后,幼苗株高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所降低,控制了幼苗的徒长;茎基宽和充实度是描述水稻幼苗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浸种处理后的水稻幼苗茎基宽和充实度都优于空白ck对照,其中0.3mg/l浓度处理在两个水稻品种中的表现最好,茎基宽和充实度数据最优,说明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浸种水稻处理有壮苗效果。干物质积累量最直接反映了幼苗生长势和生长量,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处理后,幼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为插秧后返青和增加产量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浸种处理对水稻幼苗素质有明显改善。
[0065]
实施例3
[0066]
本实施例的应用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对水稻秧苗产量的影响。
[0067]
供试品种:黄金晴。
[0068]
试验地点: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
[0069]
试验方法:将1.2%的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分别稀释成2.5mg/l、5mg/l、10mg/l三个浓度使用,将水作为空白对照,在水稻插秧后5天和水稻破口前2-3天分别均匀喷施叶面使用,跟踪调查水稻秧苗的生育进程和最终收获数据,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0070]
表3水稻生育进程调查表
[0071][0072]
由表3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在水稻全生育期喷施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两次,可以缩短水稻返青时间和成熟时间,促使水稻提前收获。
[0073]
表4室内考种调查表
[0074][0075]
由表4可以看出,在水稻全生育期的两个时期叶面喷施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溶液后,水稻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穗长、成穗率、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数据与ck空白对照相比都有显著提升,提高了水稻的最终产量。
[0076]
实施例4
[0077]
本实施例的应用为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对水稻种子发育的影响。
[0078]
试验溶液的配制:将1.2%的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分别用超纯水稀
释成0.125mg/l、0.25mg/l、0.5mg/l、1mg/l四个浓度使用,将水作为空白对照。
[0079]
供试品种:壮香优1205
[0080]
试验方法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结果如表5所示。
[0081]
表5浸种后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调查
[0082][0083]
由表5可知,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的不同浓度药液对壮香优1205品种的水稻浸种24h处理,较高浓度(0.25mg/l、0.5mg/l、1mg/l)的处理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量与空白对照相比都有显著促进效果,0.125mg/l浓度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0.5mg/l浓度处理综合数据体现最好,说明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浸种处理水稻可显著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质量。
[0084]
实施例5
[0085]
本实施例的应用为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对水稻种子发育的影响。
[0086]
试验溶液的配制:将1%的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分别用超纯水稀释成0.2mg/l、0.4mg/l、0.6mg/l、0.8mg/l四个浓度使用,将水作为空白对照。
[0087]
供试品种:中浙优8号
[0088]
试验方法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结果如表6所示。
[0089]
表6浸种后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调查
[0090][0091][0092]
由表6可知,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的不同浓度药液对中浙优8号的水稻浸种24h处理,高浓度0.6和0.8mg/l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种子发芽势,促进种子提早发芽,对于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量无显著促进效果。
[0093]
实施例6
[0094]
本实施例的应用为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对水稻种子发育的影响。
[0095]
试验溶液的配制:将2%的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分别用超纯水稀释成0.2mg/l、0.4mg/l、0.6mg/l、0.8mg/l四个浓度使用,将水作为空白对照。
[0096]
供试品种:甜香优2115
[0097]
试验方法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结果如表7所示。
[0098]
表7浸种后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调查
[0099][0100]
由表7可知,用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的不同浓度药液对甜香优2115品种的水稻浸种24h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提高,其中0.6mg/l处理效果最优;对幼苗生长量无显著促进效果,说明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可以对种子萌发方面起到显著促进作用。
[0101]
实施例7
[0102]
本实施例的应用为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对水稻种子发育的影响。
[0103]
试验溶液的配制:将0.2%的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分别用超纯水稀释成0.125mg/l、0.25mg/l、0.5mg/l、1mg/l四个浓度使用,将水作为空白对照。
[0104]
供试品种:鹏优1269
[0105]
试验方法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结果如表8所示。
[0106]
表8浸种后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调查
[0107][0108]
由表8可知,用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的不同浓度药液对鹏优1269品种的水稻浸种24h处理,水稻幼苗生长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促进效果,芽长和根长数据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性显著,其中0.25mg/l浓度最优;对水稻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无显著促进效果,说明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浸种水稻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种子萌发后幼苗的质量。
[0109]
实施例8
[0110]
本实施例的应用为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对水稻种子发育的影响。
[0111]
试验溶液的配制:将2%的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可溶液剂分别用超纯水稀释成0.125mg/l、0.25mg/l、0.5mg/l、1mg/l四个浓度使用,将水作为空白对照。
[0112]
供试品种:深两优5814
[0113]
试验方法与实施例1方法相同,结果如表9所示。
[0114]
表9浸种后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调查
[0115][0116]
由表9可知,用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的不同浓度药液对深两优5814品种的水稻浸种24h处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促进效果,低浓度(0.125mg/l、0.25mg/l)处理效果较好,其中0.25mg/l处理最优;对幼苗生长量无明显促进效果;说明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浸种水稻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速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0117]
二、本发明的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种衣剂、拌种剂或包衣水稻种子中的应用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118]
实施例9
[0119]
本实施例为芳甲酰胺基环丙酸作为种衣剂的有效成分,是将芳甲酰胺基环丙酸与农业上常规使用的载体、溶剂和助剂加工成种衣剂。其中芳甲酰胺基环丙酸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中的一种。
[0120]
实施例10
[0121]
本实施例为芳甲酰胺基环丙酸作为拌种剂的有效成分,是将芳甲酰胺基环丙酸与成品拌种剂按一定比例混匀后拌种使用。其中芳甲酰胺基环丙酸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中的一种。
[0122]
实施例11
[0123]
本实施例的包衣水稻种子是通过常规包衣手段,将芳甲酰胺基环丙酸添加各类助剂及辅料、种子制成,由以下组分组成: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粘合剂、湿润剂、成膜剂、着色剂、水和水稻种子,其中芳甲酰胺基环丙酸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中的一种,所述粘合剂、湿润剂、成膜剂和着色剂可以为市场上常用种衣剂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0124]
在实施例9-11中的应用,推荐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的用量为1-2g/100kg种
子;推荐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的用量为3-5g/100kg种子;推荐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的用量为2-4g/100kg种子;推荐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的用量为2-3g/100kg种子;推荐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的用量为2-4g/100kg种子;推荐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的用量为1-2g/100kg种子。
技术特征:
1.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为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或秧苗生长发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是通过浸种处理方式实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处理的试剂在浸种时浓度为0.1~1mg/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处理所用试剂的活性成分为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种子萌发为提高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促进幼苗生长发育为抑制幼苗徒长、壮苗、增加干物质积累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促进秧苗生长发育是通过叶面喷施方式实现。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面喷施试剂的活性成分为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所述试剂在叶面喷施时浓度为1.0~20mg/l。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面喷施的时间为水稻插秧后5天和/或水稻破口前2-3天。10.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种衣剂、拌种剂或包衣水稻种子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属于作物生产技术领域。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在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所述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为2,4-二氯苯甲酰胺基环丙酸、2-羟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氯苯基甲酰胺基环丙酸、2-氯苯基酰胺基环丙酸、3-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4-硝基苯基酰胺基环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为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或秧苗生长发育。本发明将芳甲酰胺基环丙酸类化合物用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可以促进水稻的全生长生育期,尤其是能够促进水稻有效分蘖、茎蘖成穗率,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郑先福 曹晨阳 崔步云 万翠 许伟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郑氏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3/8/2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轨道车定位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