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厢体上下翻转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03 阅读:11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厢体,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方舱或厢式车的门结构,属于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车载方舱的舱门或厢式车的厢门(以下统称厢门)用于进出人员及设备,一般采用左右对开的垂直门结构,这种门体结构不便于厢门外临时盛放货物与设备,只有加装液压尾板才能实现上述功能,液压尾板结构复杂,增大了车辆的制造和使用成本。根据特殊用途要求,某些用于野外作业或作战的特种车辆的厢门需要采用水平设置的翻转门,该翻转门不仅具备常规的开关和密封功能,还可作为舱体或厢体内设备拉出维修或临时盛放的操作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车载厢体上下翻转门。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车载厢体上下翻转门,包括上翻门、下翻门、一对气动撑杆和一对连接链条,上翻门上侧边和下翻门下侧边通过一对铸钢铰链分别与门框上侧边及门框下侧边铰接,所述上翻门和下翻门的矩形框架两侧分别与内蒙板及外蒙板固连成板片,所述板片内侧灌注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门框和矩形框架均采用铝合金型材焊接而成,并在矩形框架内铆接槽板及预埋钢板;气动撑杆上端分别与固定在上翻门内侧上部两端的上铰接座铰接,气动撑杆下端分别与固定在门框对应端边上部的下铰接座铰接,上翻门开启时,气动撑杆外伸推动上翻门绕对应的铸钢铰链轴心逆时针转动至水平状态;连接链条上端分别与固定在门框对应端边中部的上连接座铰接,连接链条下端分别与固定在下翻门两侧中部的下连接座铰接;下翻门开启至水平状态时,连接链条被下翻门拉紧;下翻门绕对应铸钢铰链的轴心逆时针转动至垂直关闭状态后,设置在下翻门两侧中部的下翻门锁销分别插入门框对应端边中部的下翻门边锁座中锁定下翻门;上翻门内侧面与下翻门内侧面的相邻处中部设有三点式暗锁,上翻门的内侧面中部设有内门把手,上翻门的外侧面中部设有外门把手;密封机构设置在门框、上翻门和及下翻门对应的沟槽中。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7.进一步的,上翻门高度h1与下翻门高度h2之比:h1/h2=1:1.80~1.84。
8.进一步的,所述下翻门的内蒙板采用花纹铝板制成。
9.进一步的,所述铸钢铰链为阻尼铰链。
10.进一步的,所述三点式暗锁左右侧的水平拉杆端头分别伸进门框对应端边上部的上翻门边锁座中锁定上翻门,三点式暗锁的锁舌下移进入相邻的下翻门上侧中部的中心锁座中锁定上翻门和下翻门的相邻边。
11.进一步的,密封机构包括第一矩形密封条、第二矩形密封条、第三矩形密封条和d
字形密封条,所述第一矩形密封条嵌入门框内缘沟槽中,第二矩形密封条嵌入上翻门外缘中部沟槽中,第三矩形密封条嵌入下翻门外缘中部沟槽中,d字形密封条嵌入上翻门外缘内侧沟槽中。
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采用上下水平设置的上翻门和下翻门结构,缩短了下翻门开启长度,便于操作且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通过一对气动撑杆使得上翻门能自动开启,通过一对连接链条使得下翻门能开启至水平状态,从而使开启后的下翻门成为操作平台,提升了下翻门的使用功能。分别设置在门框和上、下翻门边缘的密封条提高了上翻门、下翻门和门框三者之间的防水和密封性能和密封可靠性,确保舱体或厢体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延长了车载厢体的使用寿命。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14.图1是上翻门和下翻门均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a向视图,此时上翻门和下翻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16.图3是图1的b向视图,此时上翻门和下翻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17.图4是图2的c-c剖视放大图;
18.图5是图3的d-d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翻门1、下翻门2、一对气动撑杆3和一对连接链条4,上翻门上侧边111和下翻门下侧边21通过一对铸钢铰链5分别与门框上侧边61及门框下侧边62铰接,上翻门1和下翻门2的矩形框架11两侧分别与内蒙板12及外蒙板13固连成板片,板片内侧灌注聚氨酯发泡材料14,门框6和矩形框架11均采用铝合金型材焊接而成,并在矩形框架11内铆接用于加强矩形框架11强度的槽板15及用于安装铸钢铰链5的预埋钢板16。气动撑杆3上端分别与固定在上翻门1内侧上部两端的上铰接座31铰接,气动撑杆3下端分别与固定在门框6对应端边上部的下铰接座32铰接。上翻门1开启时,气动撑杆3外伸推动上翻门1绕对应的铸钢铰链5的轴心逆时针转动至水平状态。
22.连接链条4上端分别与固定在门框6的对应端边中部的上连接座41铰接,连接链条4下端分别与固定在下翻门2两侧中部的下连接座42铰接,下翻门2开启至水平状态时,连接链条4被下翻门2拉紧。下翻门2绕对应铸钢铰链5的轴心逆时针转动至垂直关闭状态后,设置在下翻门2两侧中部的下翻门锁销22分别插入门框6的对应端边中部的下翻门边锁座23中锁定下翻门2。上翻门1的内侧面与下翻门2的内侧面的相邻处中部设有三点式暗锁7,上
翻门1的内侧面中部设有内门把手14,上翻门1的外侧面中部设有外门把手15。
23.本实施例的上翻门高度h1与下翻门高度h2之比:h1/h2=1:1.82,这样的结构使得下翻门高度h2小于门框6高度的2/3,从而便于开启下翻门2。下翻门2的内蒙板12采用花纹铝板制成,增大了人员鞋底及设备底部与开启的下翻门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人员滑倒及设备从开启的下翻门2上滑落,确保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铸钢铰链5为阻尼铰链,使得上翻门1和下翻门2均能安全开启。
24.三点式暗锁7左右侧的水平拉杆71端头分别伸进门框6对应的端边63上部的上翻门边锁座72中锁定上翻门1,三点式暗锁7的锁舌73下移进入相邻的下翻门上侧中部的中心锁座74中锁定上翻门1和下翻门2的相邻边,三点式暗锁7起到了锁定上翻门1和下翻门2的双重作用。
25.密封机构8设置在门框6、上翻门1及下翻门2对应的沟槽中,包括第一矩形密封条81、第二矩形密封条82、第三矩形密封条83和d字形密封条84,第一矩形密封条81嵌入门框内缘沟槽63中,第二矩形密封条82嵌入上翻门外缘中部沟槽16中,第三矩形密封条83嵌入下翻门外缘中部沟槽24中,d字形密封条84嵌入上翻门外缘内侧沟槽17中。上翻门1和下翻门2关闭时,门框6上的第一矩形密封条81和上翻门1上的第二矩形密封条82相邻,并分别被各自对应的门框第一触指64及上翻门第一触指18挤压;同时上翻门1的d字形密封条84受到门框第二触指65挤压,使得上翻门1与门框6之间得到可靠的密封。下翻门2上的第三矩形密封条83受到上翻门第二触指19挤压,同时上翻门1的d字形密封条84受到下翻门触指25的挤压,使得上翻门1与下翻门2的相邻边得到可靠的密封,提升了上翻门1、下翻门2和门框6三者之间的防水和密封效果。
26.本实用新型的开启过程如下,先在厢体10内转动内门把手14,三点式暗锁7左右侧的水平拉杆71相对内移,水平拉杆71端头分别脱离上翻门边锁座72,三点式暗锁7的锁舌73脱离中心锁座74,上翻门1解锁。在一对气动撑杆3复位力的作用下,上翻门1绕其上侧的铸钢铰链5轴心逆时针缓慢转动至水平状态而开启。接着,分别拔出下翻门锁销22,使其分别脱离对应的下翻门边锁座23,下翻门2解锁,然后轻推下翻门2,在铸钢铰链5的阻尼作用下,下翻门2绕其下侧的铸钢铰链5轴心顺时针缓慢转动,直至连接链条4被拉紧,下翻门2开启至水平状态,人员即可站在下翻门2上,也可将设备或货物移动到下翻门2上。
27.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厢体上下翻转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翻门、下翻门、一对气动撑杆和一对连接链条,上翻门上侧边和下翻门下侧边通过一对铸钢铰链分别与门框上侧边及门框下侧边铰接,所述上翻门和下翻门的矩形框架两侧分别与内蒙板及外蒙板固连成板片,所述板片内侧灌注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门框和矩形框架均采用铝合金型材焊接而成,并在矩形框架内铆接槽板及预埋钢板;气动撑杆上端分别与固定在上翻门内侧上部两端的上铰接座铰接,气动撑杆下端分别与固定在门框对应端边上部的下铰接座铰接,上翻门开启时,气动撑杆外伸推动上翻门绕对应铸钢铰链的轴心逆时针转动至水平状态;连接链条上端分别与固定在门框对应端边中部的上连接座铰接,连接链条下端分别与固定在下翻门两侧中部的下连接座铰接;下翻门开启至水平状态时,连接链条被下翻门拉紧;下翻门绕对应铸钢铰链的轴心逆时针转动至垂直关闭状态后,设置在下翻门两侧中部的下翻门锁销分别插入门框对应端边中部的下翻门边锁座中锁定下翻门;上翻门内侧面与下翻门内侧面的相邻处中部设有三点式暗锁,上翻门的内侧面中部设有内门把手,上翻门的外侧面中部设有外门把手;密封机构设置在门框、上翻门和及下翻门对应的沟槽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厢体上下翻转门,其特征在于,上翻门高度h1与下翻门高度h2之比:h1/h2=1:1.80~1.8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厢体上下翻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翻门的内蒙板采用花纹铝板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厢体上下翻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铰链为阻尼铰链。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厢体上下翻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点式暗锁左右侧的水平拉杆端头分别伸进门框对应端边上部的上翻门边锁座中锁定上翻门,三点式暗锁的锁舌下移进入相邻的下翻门上侧中部的中心锁座中锁定上翻门和下翻门的相邻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厢体上下翻转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一矩形密封条、第二矩形密封条、第三矩形密封条和d字形密封条,所述第一矩形密封条嵌入门框内缘沟槽中,第二矩形密封条嵌入上翻门外缘中部沟槽中,第三矩形密封条嵌入下翻门外缘中部沟槽中,d字形密封条嵌入上翻门外缘内侧沟槽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厢体上下翻转门,包括上翻门、下翻门、一对气动撑杆和一对连接链条,上翻门和下翻门分别与门框上下侧铰接,门框、上翻门和下翻门的矩形框架均采用铝合金型材焊接而成,气动撑杆上端分别与固定在上翻门内侧上部两端的上铰接座铰接,下端分别与固定在门框对应端边上部的下铰接座铰接。连接链条上端分别与固定在门框对应端边中部的上连接座铰接,下端分别与固定在下翻门两侧中部的下连接座铰接,密封机构设置在门框、上翻门和及下翻门对应的沟槽中。本实用新型提升了下翻门的使用功能,提高了厢门的密封可靠性,延长了车载厢体的使用寿命。延长了车载厢体的使用寿命。延长了车载厢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钱志强 基亚成 张登月 王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3/9/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