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屏幕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1 阅读:103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投影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影屏幕。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投影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中。目前,投影设备主要包括:投影主机和投影屏幕。其中,投影主机的出光口朝向投影屏幕,以出射光束至投影屏幕,投影屏幕用于接收该光束,以实现画面的显示。
3.相关技术中,投影屏幕的尺寸越来越大,投影屏幕所占的空间也越大,导致投影屏幕的运输难度较大。
4.为了降低运输难度,通常需要将投影屏幕制备成可拆卸的投影屏幕。然而,目前的这种可拆卸的投影屏幕的组装过程较为复杂,导致投影屏幕的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屏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投影屏幕组装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屏幕,所述投影屏幕包括:
7.框架、光学屏幕和转动部;
8.所述光学屏幕贴合在所述框架的正面,且所述光学屏幕的边缘部分翻折以包裹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
9.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框架的背面,且与所述光学屏幕的边缘部分连接,所述转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转动,且在所述转动部转动至目标位置后与所述框架连接;
10.其中,所述转动部被配置为:在相对于所述框架转动的过程中,向所述光学屏幕施加背离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的作用力。
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屏幕,可以包括:框架、光学屏幕和转动部。转动部在相对于框架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向光学屏幕施加背离框架的边缘部分的作用力。如此,使得光学屏幕的正面平坦性较好,以保证在光学屏幕上呈现的投影画面的显示效果较好。另外,在对投影屏幕组装时,操作人员仅需要将转动部与光学屏幕翻折到框架背面的边缘部分连接,且向转动部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得转动部能够相对于框架转动。且在转动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向光学屏幕的边缘部分施加的作用力将光学屏幕拉紧,并在转动部转动至目标位置后与框架的背面卡接,以保持恒定的拉紧力,即可完成投影屏幕的组装。如此,本技术中的投影屏幕的组装难度较低,有效的简化了投影屏幕的组装过程,进而可以保证投影屏幕的组装效率较高。另外,本技术中采用转动部相对于框架的转动移位实现对光学屏幕的拉紧,在长时间使用后转动部并不会产生疲劳现象,使得转动部对光学屏幕的作用力保持较好,进而使得对光学屏幕的张紧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拆卸的投影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图2示出的投影屏幕的爆炸示意图;
17.图4是图2示出的投影屏幕的张紧效果示意图;
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屏幕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部与光学屏幕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2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杆、光学屏幕以及支撑杆的连接示意图;
22.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屏幕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屏幕张紧的效果示意图;
24.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卡接示意图;
27.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卡接示意图;
28.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屏幕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29.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2.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投影屏幕的整体尺寸较大,导致其运输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将投影屏幕制备成可拆卸的投影屏幕。例如,请参考图1,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拆卸的投影屏幕的结构示意图。投影屏幕00通常可以包括:框架01、光学屏幕02、支撑杆(图中未标注)和弹簧03。
33.投影屏幕00中的光学屏幕02贴合在框架01的正面,光学屏幕02的边缘部分翻折以包裹框架01的边缘。
34.投影屏幕00中的支撑杆可以位于框架01的背面,且在光学屏幕02的边缘部分翻折以包裹框架01的边缘后,支撑杆可以与光学屏幕02的边缘部分连接。
35.投影屏幕00中的弹簧03可以位于框架01的背面,且弹簧03的一端可以与框架01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连接。这里,弹簧03可以为拉伸弹簧,通过拉伸弹簧可以对支撑杆施加拉紧力,使得支撑杆能够对光学屏幕02施加拉紧力,进而使得光学屏幕02的正面(也即需要
呈现投影画面的一面)平坦性较好,以使在光学屏幕02上呈现的投影画面的显示效果较好。
36.通常情况下,投影屏幕00中的框架01为矩形框架,投影屏幕00中的支撑杆的个数为四个,四个支撑杆分别与框架01中的四个边框一一对应,每个支撑杆可以位于对应的边框所在位置处。投影屏幕00中与每个支撑杆连接的弹簧03的个数均为多个,通过与同一个支撑杆连接的多个弹簧03,能够对这个支撑杆施加均匀的拉紧力,使得这个支撑杆能够从框架01中对应的边框处拉紧光学屏幕02。
37.由于投影屏幕00中的每个支撑杆均需要连接多个弹簧03。因此,投影屏幕00中的弹簧03的数量较多。在投影屏幕00的组装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对每个弹簧03均需要施加拉长力,使得各个弹簧03的一端可以与框架01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相应的支撑杆连接。而操作人员对弹簧03施加拉长力的过程比较复杂,为此,当投影屏幕00中的弹簧03的数量较多时,会加剧投影屏幕00的组装难度,导致投影屏幕00的组装过程较为复杂,进而导致投影屏幕00的组装效率较低。且弹簧03在长期使用后,弹簧03极易产生疲劳现象,导致对屏幕的拉力减小,进而导致屏幕平整度较差。
38.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屏幕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示出的投影屏幕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2示出的投影屏幕的张紧效果示意图。投影屏幕000可以包括:框架100、光学屏幕200和转动部300。
39.投影屏幕000中的光学屏幕200可以贴合在框架100的正面,且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可以翻折以包裹框架100的边缘部分。
40.投影屏幕000中的转动部300可以位于框架100的背面,且可以与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连接。转动部300还能够相对于框架100转动,且在转动部300转动至目标位置后可以与框架100卡接。示例的,转动部300在转动至目标位置后可以直接与框架100的背面连接。
41.其中,投影屏幕000中的转动部300可以被配置为:在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过程中,向光学屏幕200施加背离框架100的边缘部分的作用力。
42.示例的,当操作人员需要对投影屏幕000进行组装时,首先,操作人员可以让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翻折以包裹框架100的边缘;然后,将转动部300置于框架100的背面并且与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连接;之后,驱动转动部300相对于框架100进行转动,在转动部300中与光学屏幕200连接的端部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向光学屏幕200施加背离框架100的边缘部分的作用力,以调整光学屏幕200的张紧度;最后,在转动部300相对于框架100转动至目标位置后与框架100的背面卡接,以将转动部300固定在框架100上,即能够实现对投影屏幕000中的光学屏幕200的张紧,保证光学屏幕200的正常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可以根据对光学屏幕200的实际张紧需求设置转动部300转动后的目标位置,且不同的目标位置可以用来表征:转动部300相对于框架100的不同转动角度。
43.在本技术中,操作人员仅需要将转动部300与光学屏幕200翻折到框架100背面的边缘部分连接,且向转动部300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得转动部300能够相对于框架100转动。且在转动部30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向光学屏幕200施加作用力来将光学屏幕200拉紧,并在转动部300转动至目标位置后与框架100的背面卡接,以保持恒定的拉紧力,即可完成投影屏幕000的组装。如此,本技术中的投影屏幕000的组装难度较低,有效的简化了投影屏幕000的组装过程,进而可以保证投影屏幕000的组装效率较高。另外,本技术中采用转动部300相对于框架100的转动移位实现对光学屏幕200的拉紧,在长时间使用后转动部300并不
会产生疲劳现象,使得转动部300对光学屏幕200的作用力保持较好,进而使得对光学屏幕200的张紧效果较好。
44.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屏幕,可以包括:框架、光学屏幕和转动部。转动部在相对于框架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向光学屏幕施加背离框架的边缘部分的作用力。如此,使得光学屏幕的正面平坦性较好,以保证在光学屏幕上呈现的投影画面的显示效果较好。另外,在对投影屏幕组装时,操作人员仅需要将转动部与光学屏幕翻折到框架背面的边缘部分连接,且向转动部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得转动部能够相对于框架转动。且在转动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向光学屏幕的边缘部分施加的作用力将光学屏幕拉紧,并在转动部转动至目标位置后与框架的背面卡接,以保持恒定的拉紧力,即可完成投影屏幕的组装。如此,本技术中的投影屏幕的组装难度较低,有效的简化了投影屏幕的组装过程,进而可以保证投影屏幕的组装效率较高。另外,本技术中采用转动部相对于框架的转动移位实现对光学屏幕的拉紧,在长时间使用后转动部并不会产生疲劳现象,使得转动部对光学屏幕的作用力保持较好,进而使得对光学屏幕的张紧效果较好。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屏幕的结构示意图。投影屏幕000中的框架10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框a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框b。其中,在投影屏幕中,与框架100中的长边框a连接的转动部300的个数可以为至少一个,即至少一个转动部300在与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连接后能够相对于框架100的长边框a转动;与框架100中的短边框b连接的转动部300的个数可以为至少一个,即至少一个转动部300在与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连接后能够相对于框架100的短边框b转动。示例的,每两个相邻的长边框a和短边框b之间能够采用角铁(图中未示出)进行固定,以将两个长边框a和两个短边框b能够围成一个矩形框架。在本技术中,框架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辅助边框f,辅助边框f可以位于两个相对设置的长边框a之间,且辅助边框f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长边框a固定连接。这样,通过辅助边框f能够对框架中的两个长边框a稳定支撑,防止其长期使用后出现下坠变形的不良现象。
46.可选的,请参考图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屏幕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投影屏幕000中的转动部300可以包括:与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连接的承载件301,以及与这个承载件301连接的转动件302,该转动件302能够相对于框架100转动。其中,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端部,相对于承载件301与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连接的端部可以更靠近框架100的边缘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转动部300中设置用于连接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的承载件301,以及与这个承载件301连接的转动件302,且转动件302能够相对于框架100转动。如此,在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承载件301也相对于框架100转动,同时承载件301能够向光学屏幕200施加背离框架100的边缘部分的作用力,以将光学屏幕200拉紧。示例的,承载件301的第一端可以与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连接,承载件301的第二端可以与转动件30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转动件302的第二端可以相对于框架转动。例如,承载件301与转动件302相互垂直,以形成折弯结构。
47.需要说明的是,请参加图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部与光学屏幕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在承载件301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过程中,承载件301会带动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以相同的方向相对于框架100转动,而承载件301的转动轨迹g1与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的转动轨迹g2是不同的。在转动部300转动至目标位置后,转动部300带动光
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拉伸的距离可以为:l2-l1。示例的,转动部300中的转动件302可以为转动板,转动板的长度延伸方向可以与对应连接的边框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承载件301可以设置在转动件302靠近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的一侧上。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和图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杆、光学屏幕以及支撑杆的连接示意图。投影屏幕000还可以包括:支撑杆400。转动部300中的承载件301可以具有承载腔301a,以及与该承载腔301a连通的开口301b,该开口301b可以位于承载件301靠近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的一侧。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可以具有容置兜a1,且该容置兜a1可以具有用于支撑杆400进入的端口。其中,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包裹框架100的边缘部分后可以与支撑杆400连接,且支撑杆400可以通过承载件301中的开口301b卡接至承载腔301a内。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杆400与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连接后可以卡接至承载件301的承载腔301a内,当转动部300相对于框架100转动以撑平光学屏幕200时,承载件301上的承载腔301a能够对支撑杆400起到限位作用,以辅助光学屏幕200拉紧。另外,通过在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设置容置兜a1,支撑杆400可以通过容置兜a1的端口安装至容置兜a1内。如此,简化了支撑杆400与光学屏幕200的组装过程,且通过容置兜a1能够对支撑杆400起到限位作用。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进行转动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本技术以下实施例以两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为例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50.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6和图8所示,投影屏幕000中的框架100的边缘部分可以具有卡接槽101,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端部可以伸入至卡接槽101,且与卡接槽101的内壁抵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框架100的边缘部分设置卡接槽101,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端部可以伸入至卡接槽101内与卡接槽101的内壁抵接。如此,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端部能够在卡接槽101内与卡接槽101的内壁相对滑动,以实现转动部300与框架100之间的相对转动。
51.可选的,如图6和图8所示,框架100的边缘部分上的卡接槽101可以具有与光学屏幕200的正面b1平行的第一平面c1,以及与该第一平面c1相邻设置的第二平面c2,第一平面c1相对于第二平面c2更靠近光学屏幕200的正面b1,且卡接槽101中的第一平面c1与第二平面c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需要说明的是,光学屏幕200的正面b1可以为光学屏幕200中用于正常显示投影画面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卡接槽101的第一平面c1与第二平面c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端部伸入至该卡接槽101内。如此,使得转动部300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过程中,卡接槽101能够对转动部300中的转动件30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转动件302与框架100中的卡接槽101脱离。在本技术中,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端部可以具有弧形凸面d1,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端部通过该弧形凸面d1与框架100的卡接槽101内壁抵接,保证了转动部300中的转动件302能够相对于框架100顺利的滑动。
52.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屏幕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屏幕张紧的效果示意图。投影屏幕000中的转动部300还可以包括:与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端部连接的连接轴303,该连接轴303可以与框架100的边缘部分转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转动部300可以通过连接轴303与框架100的边缘部分实现转动连接,进一步保证了转动部300与框架
100的边缘部分相对转动时的连接稳定性。示例的,可以在与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端部设置连接轴303,在框架100的边缘部分设置连接孔(图中未示出),连接轴303中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连接孔内,通过连接轴与连接孔的配合,实现转动部300相对于框架100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在与转动件302相对于框架100转动的端部开设连接孔,在框架的边缘部分处设置连接轴,连接轴与连接孔转动连接。还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传动件实现转动件与框架的边缘部分之间的相对转动,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5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框架100的背面可以具有承载槽100a,转动部300中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承载槽100a内,且转动部300能够在承载槽100a内相对于框架100转动。这样,在转动部300转动至目标位置后,转动部300中的转动件302可以与承载槽100a的底面贴接,对转动部300起到支撑作用。另外,承载槽100a能够对转动部300进行容纳,使得组装后的投影屏幕的整体厚度较小。
54.可选的,如图9和图10所示,投影屏幕中的框架100还可以具有位于承载槽100a一侧的导向件100b,以及位于承载槽100a另一侧的连接件100c,且导向件100b可以相对与连接件100c更靠近框架100的边缘部分。其中,导向件100b可以用于在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翻折的过程中与光学屏幕200接触;连接件100c可以用于与转动至目标位置的转动部连接。这样,设置导向件100b能够使得光学屏幕200在翻折的过程中支撑光学屏幕200,防止框架100对光学屏幕200损伤。在本技术中,如图10所示,框架100的边缘部分中与光学屏幕200接触的一面中的至少部分可以为弧形凸面10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框架100的边缘部分中与光学屏幕200接触的一面中的至少部分为弧形凸面103。如此,在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翻折以包裹框架100的边缘部分后,框架100的边缘部分能够对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进行良好的支撑,基本不会对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产生损伤。
55.可选的,如图9和图10所示,投影屏幕000中的转动部300还可以具有第一限位件304;框架100上的连接件100c可以具有限位槽100d,以及位于该限位槽100d内的第二限位件102。其中,转动部300中的第一限位件304可以与框架100中的第二限位件102卡接。示例的,第一限位件304可以设置在承载件301背离光学屏幕200的边缘部分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转动部300中设置第一限位件304,且在框架100中的连接件100c上设置限位槽100d,以及位于限位槽100d内的第二限位件102。如此,在转动部300相对于框架100转动至目标位置后,即可以通过第一限位件304在限位槽100d内与第二限位件102的卡接作用方便的实现对转动部300的固定,进而通过承载件301向光学屏幕200施加恒定的拉紧力。
5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图10和图11所示,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转动部300中的第一限位件304和框架100中的第二限位件102中的一个可以包括弹性凸起部102a,该弹性凸起部102a可以用于与第一限位件304和第二限位件102中的另一个卡接。在本技术中,转动部300中的第一限位件304可以包括弹性凸起部102a,该弹性凸起部102a可以用于与框架100中的第二限位件102卡接;或者,框架100中的第二限位件102可以包括弹性凸起部102a,该弹性凸起部102a可以用于与转动部300中的第一限位件304卡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以下实施例均是以框架100中的第二限位件102包括弹性凸起部102a,以与转动部300中的第一限位件304卡接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的。这样,通过在框架100的背面设置弹性凸起部102a,转动部300在相对于框架100转动至目标位置
后,转动部300中的第一限位件304即可以与框架100上的弹性凸起部102a卡接,进而方便的实现了对转动部300的卡接固定。示例的,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在承载件301上设置螺纹孔e1,第一限位件304可以为销钉或者螺钉,第一限位件304可以通过螺纹孔e1与承载件301固定连接。
57.可选的,请参考图13,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卡接示意图。框架100中的第二限位件102可以具有导向槽102b。弹性凸起部102a可以包括:弹性元件c和凸起件d,该弹性元件c可以位于框架100中的导向槽102b内,凸起件d中的部分可以位于导向槽102b内,部分可以位于导向槽102b外。且弹性元件c可以分布在导向槽102b的底部(该导向槽的底部可以为导向槽中与位于导向槽内的凸起件相对的一侧)和凸起件d之间,且可以分别与导向槽102b的底部和凸起件d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转动部300转动至目标位置后,转动部300中的第一限位件304可以与弹性凸起部102a中的凸起件d卡接,进而实现对第一限定件304的限位。另外,导向槽102b能够对凸起件d的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降低了凸起件d与第一限位件304接触时产生错位的概率,保证了凸起件d对第一限位件304的限位作用。
5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4,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卡接示意图。转动部300中的第一限位件304可以具有与弹性凸起部102a中的凸起件d配合的限位槽e2。或者,如图13所示,在转动部300转动至目标位置后,凸起件d可以与第一限位件304背离光学屏幕200的正面b1的一侧卡接。在本技术中,第二限位件102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凸起部102a,对应的导向槽102b的个数可以为两个。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凸起部102a能够进一步保证与第一限位件304之间的卡接效果。
59.示例的,当转动部300中的第一限位件304具有与弹性凸起部102a中的凸起件d配合的限位槽e2时,转动部300相对于框架100转动至目标位置,即第二限位件102中的导向槽102b与第一限位件304中的限位槽e2可以连通;凸起件d在弹性元件c的弹力作用下能够向远离导向槽102b的底部的方向移动,以使凸起件d中的部分能够位于第一限位件304中的限位槽e2内,即可以实现第一限位件304与第二限位件102的卡接。
60.示例的,在转动部300相对于框架100转动至目标位置后,凸起件d能够与第一限位件304背离光学屏幕200的正面b1的一侧卡接,即凸起件d此时能够对第一限位件304进行限位,防止第一限位件304向远离光学屏幕200的正面b1的方向转动。例如,弹性凸起部102a中的凸起件d可以为部分位于导向槽102b内,部分位于导向槽102b外的限位球体。弹性凸起部102a中的弹性元件c可以为位于导向槽102b的底部与凸起件d之间的压缩弹簧。
6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5,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屏幕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投影屏幕000中的光学屏幕200可以包括:柔性支撑层201和多个光学层202,该柔性支撑层201的边缘部分翻折以包裹框架100的边缘部分,且多个光学层202中的至少部分光学层可以位于柔性支撑层201靠近框架100的一侧。这样,可以直接将光学屏幕200中的柔性支撑层201固定于框架100上,而不需要通过合成布固定于框架上,从而降低了投影屏幕000的结构复杂性,且消除了合成布与膜片(图中未示出)之间因为膨胀收缩差异带来的投影图像波浪畸变现象。另外,柔性支撑层201还可以作为其他光学层制作时的基底。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学屏幕也可以采用合成部上粘接膜片的方式形成,将合成布的边缘翻折以包裹框架的边缘部分。示例的,柔性支撑层201可以为由聚氨基甲酸酯
(英文:polyurethane;简称:pu)材料制成pu柔性支撑层。pu具有柔性可以任意卷曲不变形,同时具有耐磨、耐高温、韧性高、耐油、机械性能强等优点,使用pu制成pu柔性支撑层,使得柔性支撑层具有柔性而可以实现卷曲。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支撑层也可以由其他柔性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英文: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简称:tpu)材料制成tpu柔性支撑层,tpu具有弹性可实现卷曲,使用tpu制成tpu柔性支撑层,同样可以使得柔性支撑层具有柔性而可以实现卷曲。或者,柔性支撑层还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英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又称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英文:styrenic block copolymers简称:sbc)等柔性材料制成,均可以使柔性支撑层具有柔性且可卷曲。
62.在本技术中,如图15所示,光学屏幕200中的光学层202可以包括:位于柔性支撑层201背离框架100的一侧的表面抗光层202a,以及位于柔性支撑层201靠近框架100的一侧层叠设置的第一胶层202b、着色层202c、第二胶层202d、基材层202e、菲涅尔透镜层202f和反射层202g。着色层202c可以通过第一胶层202b粘接至柔性支撑层201靠近框架100的一面;基材层202e可以通过第二胶层202d粘接至着色层202c靠近框架100的一面;菲涅尔透镜层202f和反射层202g可以形成于基材层202e靠近框架100的一面上。光线可以从抗光表面层202a一侧射入,透射其他膜层后最终被反射层202g反射后,再由抗光表面层202a射入用户眼中。示例的,第一胶层202b和第二胶层202d均可以由光学透明胶形成。例如,光学透明胶可以为uv胶。基材层202e的材质可以与柔性支撑层201的材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63.示例的,为了提高该光学屏幕扩散光线的效果,抗光表面层202a中还设有扩散粒子202h,该扩散粒子202h的材质可以为pmma。如此,光线在进入抗光表面层202a和射出抗光表面层202a的过程中,可以被扩散粒子202h扩散开,从而提高了该光学屏幕200的观看视角。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抗光表面层202a中也可以不设置扩散粒子,扩散粒子可以设置在柔性支撑层、基材层、着色层、胶层及菲涅尔透镜层。或者,该光学屏幕中还可以设置专门的扩散层(图中未示出),扩散层具有扩散基底层,扩散基底层内分布有扩散粒子。
64.光学屏幕200中的着色层202c可以包括着色基底层以及设置在着色基底层中的暗色染料(图中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着色层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在抗光表面层、柔性支撑层、菲涅尔透镜层及反射层中设置暗色染料了,以防光线的能量被吸收较多而降低光学屏幕的亮度。
65.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屏幕,可以包括:框架、光学屏幕和转动部。转动部在相对于框架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向光学屏幕施加背离框架的边缘部分的作用力。如此,使得光学屏幕的正面平坦性较好,以保证在光学屏幕上呈现的投影画面的显示效果较好。另外,在对投影屏幕组装时,操作人员仅需要将转动部与光学屏幕翻折到框架背面的边缘部分连接,且向转动部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得转动部能够相对于框架转动。且在转动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向光学屏幕的边缘部分施加的作用力将光学屏幕拉紧,并在转动部转动至目标位置后与框架的背面卡接,以保持恒定的拉紧力,即可完成投影屏幕的组装。如此,本技术中的投影屏幕的组装难度较低,有效的简化了投影屏幕的组装过程,进而可以保证投影屏幕的组装效率较高。另外,本技术中采用转动部的转动移位实现对光学屏幕的拉紧,在长时间使用后转动部并不会产生疲劳现象,使得转动部对光学屏幕的作用力
保持较好,进而使得对光学屏幕的张紧作用较好。
6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激光投影系统,该激光投影系统可以为超短焦激光投影系统。示例的,请参考图16,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投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激光投影系统可以包括:投影屏幕000和激光投影设备001。投影屏幕0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示出的投影屏幕。
67.如此,在激光投影设备001工作时,激光投影设备001不仅可以斜向上的发射光线,使得激光投影设备001可以向投影屏幕000投射画面。
68.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6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光学屏幕和转动部;所述光学屏幕贴合在所述框架的正面,且所述光学屏幕的边缘部分翻折以包裹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框架的背面,且与所述光学屏幕的边缘部分连接,所述转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转动,且在所述转动部转动至目标位置后与所述框架连接;其中,所述转动部被配置为:在相对于所述框架转动的过程中,向所述光学屏幕施加背离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的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与所述光学屏幕的边缘部分连接的承载件,以及与所述承载件连接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转动;其中,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框架转动的端部,相对于所述承载件与所述光学屏幕的边缘部分连接的端部更靠近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具有卡接槽,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框架转动的端部伸入至所述卡接槽,且与所述卡接槽的内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具有与所述光学屏幕的正面平行的第一平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平面相邻设置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还包括:与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框架转动的端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背面具有承载槽,所述转动部中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承载槽内,且所述转动部能够在所述承载槽内相对于所述框架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具有位于所述承载槽一侧的导向件,以及位于所述承载槽另一侧的连接件,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连接件更靠近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其中,所述导向件用于在所述光学屏幕的边缘部分翻折的过程中与所述光学屏幕接触;所述连接件用于与转动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所述转动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光学屏幕接触的一面中的至少部分为弧形凸面。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具有第一限位件;所述连接件具有限位槽,以及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的第二限位件;其中,在所述转动部转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后,所述第一限位件在所述限位槽内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卡接。10.根据权利要求1-5、7-9任一所述的投影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屏幕包括:柔性支撑层和多个光学层,所述柔性支撑层的边缘部分翻折以包裹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且所述多个光学层中的至少部分光学层位于所述柔性支撑层靠近所述框架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投影屏幕,属于投影显示领域。所述投影屏幕包括:框架、光学屏幕和转动部。在对投影屏幕组装时,操作人员仅需要将转动部与光学屏幕翻折到框架背面的边缘部分连接,且向转动部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得转动部能够相对于框架转动。且在转动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向光学屏幕施加的作用力将光学屏幕拉紧,并在转动部转动至目标位置后与框架的背面卡接,以保持恒定的拉紧力,即可完成投影屏幕的组装。如此,本申请中的投影屏幕的组装难度较低,有效的简化了投影屏幕的组装过程,进而可以保证投影屏幕的组装效率较高。可以保证投影屏幕的组装效率较高。可以保证投影屏幕的组装效率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代琪 陈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3/9/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