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8
阅读:8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样口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2.采样口是指医用管路注射座,可用于病人治疗过程中,在此采样口对输液管体内注射其它药物进入到医用输液管体内,或从此采样口对医用输液管体内的液体用注射器插入刺穿胶垫进行抽取采样,采样完成后把注射器拔出,胶垫自动闭合,输液管体内的液体不会外漏。
3.现有的组装技术主要是靠人工手动组装胶垫后,人手将胶垫与注射座装在一起后,放入热弯治具内,双手按下启动按钮后,热压头下压,将注射座热弯把胶垫包在注射座内,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采样口产品,其效率为10秒完成一个,360个/时,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组装技术主要是靠人工手动组装胶垫后,人手将胶垫与注射座装在一起后,放入热弯治具内,双手按下启动按钮后,热压头下压,将注射座热弯把胶垫包在注射座内,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采样口产品,其效率为10秒完成一个,360个/时,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包括:
6.工作台总成,所述工作台总成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部的转盘;
7.上底座工位,所述上底座工位包括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转盘顶部边缘处的第一底座、相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端面的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顶部的第一线性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性导轨顶部的第一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远离所述第一底座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滑座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机构;
8.第一料仓总成,所述第一料仓总成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外侧的第一上料仓、开设在所述第一上料仓侧壁上的第一出料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料仓内腔并贯穿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第一输料轨道;
9.第一上料工位,所述第一上料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的第二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伸缩部件上的第二线性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性导轨顶部的第三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性导轨侧面并与所述第三伸缩机构相连接的第二滑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座顶部的第四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四伸缩机构伸缩部件上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侧壁上的第一连接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的拨杆;
10.第二料仓总成,所述第二料仓总成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外侧的第二上料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料仓内腔并贯穿所述第二上料仓侧壁与所述转盘相对应的第二输料轨道;
11.第二上料工位,所述第二上料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
外侧的第五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五伸缩机构顶部的第三线性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三线性导轨顶部的第六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线性导轨侧壁上的第三滑座、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座侧壁上的第七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七伸缩机构伸缩部件上的第二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部的吸盘。
12.优选的,所述工作台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的接料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的导料槽。
13.优选的,所述上底座工位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接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侧壁上的导向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远离所述导向槽一侧的第八伸缩机构,所述第八伸缩机构的伸缩部件上的推料块。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料仓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料仓底部的第一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料仓上远离所述第一出料口一侧的储料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底部的支脚。
15.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料工位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性导轨上的第二安装板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接触传感器。
16.优选的,所述第二上料工位还包括第二限位机构和位移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线性导轨上的第三安装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的第三接触传感器,所述位移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座侧壁顶部。
17.优选的,还包括视觉工位,所述视觉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的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顶部的第一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圆周外侧壁上的第一夹座、设置在第一夹座上的连接框、设置在所述连接框底部的定位框、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座底部的反射镜、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圆周外侧壁顶部的第二夹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夹座端面的摄像头。
18.优选的,还包括热弯工位,所述热弯工位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外侧的第二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内侧的第九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九伸缩机构伸缩部件上的第二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块端面的定位针、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顶部的第十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十伸缩机构的伸缩部件上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内侧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加热机构底部的加热头。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通过转盘带动第一滑座移动到第一上料工位处,通过拨杆将采样口移动到第一滑座上,再通过转盘将第一滑座移动到第二上料工位处,通过吸盘吸附胶垫组装到采样口内,对采样口进行自动化组装,提供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底座工位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料仓总成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上料工位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上料工位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视觉工位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热弯工位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00工作台总成、110工作台、120转盘、130接料盘、140导料槽、200上底座工位、210第一底座、220第一安装板、230第一线性导轨、240第一滑座、250第一接触传感器、260第一伸缩机构、270导向槽、280第八伸缩机构、300第一料仓总成、310第一安装支架、320第一上料仓、330储料仓、340第一出料口、350第一输料轨道、360支脚、400第一上料工位、410第二伸缩机构、420第二线性导轨、430第三伸缩机构、440第二滑座、450第四伸缩机构、460第一连接板、470第一连接块、480拨杆、490第一限位机构、491第二安装板、492第二接触传感器、500第二料仓总成、510第二上料仓、520第二输料轨道、600第二上料工位、610第五伸缩机构、620第三线性导轨、630第六伸缩机构、640第三滑座、650第七伸缩机构、660第二连接板、670吸盘、680第二限位机构、681第三安装板、682第三接触传感器、690位移机构、700视觉工位、710第一安装座、720第一连接杆、730第一夹座、740连接框、750定位框、760反射镜、770第二夹座、780摄像头、800热弯工位、810第二安装支架、820第九伸缩机构、830第二连接块、840定位针、850第十伸缩机构、860加热机构、870加热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通过转盘带动第一滑座移动到第一上料工位处,通过拨杆将采样口移动到第一滑座上,再通过转盘将第一滑座移动到第二上料工位处,通过吸盘吸附胶垫组装到采样口内,对采样口进行自动化组装,提供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请参阅图1,包括:工作台总成100、上底座工位200、第一料仓总成300、第一上料工位400、第二料仓总成500、第二上料工位600、视觉工位700和热弯工位800;
30.请参阅图1-5,工作台总成100包括工作台110以及设置在工作台110顶部的转盘120,上底座工位200包括呈环形均匀设置在转盘120顶部边缘处的第一底座210、相对称设置在第一底座210端面的第一安装板220、设置在第一底座210顶部的第一线性导轨230、设置在第一线性导轨230顶部的第一滑座240、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20上远离第一底座210一侧并与第一滑座240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机构260,第一料仓总成300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10外侧的第一上料仓320、开设在第一上料仓320侧壁上的第一出料口340以及设置在第一上料仓320内腔并贯穿第一出料口340的第一输料轨道350,第一上料工位400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转盘120外侧的第二伸缩机构410、设置在第二伸缩机构410伸缩部件上的第二线性导轨420、设置在第二线性导轨420顶部的第三伸缩机构430、设置在第二线性导轨420侧面并与第三伸缩机构430相连接的第二滑座440、设置在第二滑座440顶部的第四伸缩机构450、设置在第四伸缩机构450伸缩部件上的第一连接板460、设置在第一连接板460侧壁上的第一连接块470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块470上的拨杆480,第二料仓总成500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10外侧的第二上料仓510以及设置在第二上料仓510内腔并贯穿第二上料仓510侧壁与转盘120相对应的第二输料轨道520,第二上料工位600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转盘120外侧的第五伸缩机构610、设置在第五伸缩机构610顶部的第三线性导轨
620、设置在第三线性导轨620顶部的第六伸缩机构630、设置在第三线性导轨620侧壁上的第三滑座640、设置在第三滑座640侧壁上的第七伸缩机构650、设置在第七伸缩机构650伸缩部件上的第二连接板660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接板660底部的吸盘670,工作台110的内腔安装有电机,电机上的输出轴贯穿工作台110的顶部,转盘120通过花键或者平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电机带动转盘120在工作台110的顶部旋转,第一底座210的数量为四个,呈90
°
角设置在工作台110的顶部边缘处,第一底座210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工作台110的顶部,通过工作台110带动第一底座210旋转,通过第一伸缩机构260能够带动第一滑座240在第一线性导轨230上平移,第一上料仓320的内腔安装有振动盘,振动盘上的出料口与第一输料轨道350相连接,采样口置于振动盘的内部,通过振动盘带动采样口移动,采样口通过第一输料轨道350移动到第一上料仓320的外侧,通过第二伸缩机构410调整第二线性导轨420的高度,使得拨杆480置于采样口的上端,通过第三伸缩机构430带得动拨杆480移动,使得拨杆480移动到采样口和第一上料仓320之间的位置,再通过第四伸缩机构450带动拨杆480下移,使得拨杆480与采样口相对应,再通过第三伸缩机构430带动拨杆480移动,通过拨杆480带动采样口移动,将采样口移动到第一滑座240的顶部,通过第一滑座240对采样口进行固定,通过转盘120带动第一底座210移动,将装载有采样口的第一滑座240移动到第二上料工位600处,第二上料仓510的内腔安装有振动盘,振动盘上的出料端与第二输料轨道520相连接,胶垫置于振动盘内,通过振动盘对胶垫进行移动,将胶垫移动到第二输料轨道520上,通过第六伸缩机构630带动吸盘670移动,将吸盘670移动到第二输料轨道520的上端,通过第七伸缩机构650带动吸盘670下移与胶垫接触,通过吸盘670对胶垫进行吸附,再通过第六伸缩机构630带动吸盘670移动,将吸盘670移动到第一滑座240的上端,通过第七伸缩机构650带动吸盘670下移将胶垫填充到采样口的内部,再通过第七伸缩机构650带动吸盘670上移远离第一滑座240,通过转盘120带动第一滑座240转移,通过转盘120、第一上料工位400和第二上料工位600的配合使用对采样口和胶垫进行自动组装,利用转盘4工位,一出四的方式进行自动组装,3.8秒一个周期,效率为3789个/时,效率提升952.5%,全自动组装,按每小时效率核算节约人员9.5人,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31.请参阅图1,工作台总成100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转盘120外侧的接料盘130以及设置在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转盘120外侧的导料槽140,接料盘130用于收纳不合格品,导料槽140用于对合格品转移,工作台110的底部四角安装有万向轮,通过万向轮能够带动工作台110移动,便于对工作台110进行转移,工作台110的底部四角还安装有伸缩支脚,通过万向轮将工作台110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伸缩支脚,使得伸缩支脚与地面接触,通过伸缩支脚对工作台110进行支撑,将工作台110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
32.请参阅图1-2,上底座工位2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20上的第一接触传感器250、设置在第一底座210侧壁上的导向槽270以及设置在第一底座210上远离导向槽270一侧的第八伸缩机构280,第八伸缩机构280的伸缩部件上的推料块,通过第一接触传感器250对第一滑座240的行程进行限位,第八伸缩机构280的伸缩部件上安装有推块,通过第八伸缩机构280带动推块上下移动,在不使用时,推块设置在采样口的下端,在使用时,通过第八伸缩机构280带动推块向上移动,将置于第一滑座240上的采样口从第一滑座240上推下,将采样口推动到接料盘130或者导料槽140的内侧,导向槽270与第一滑座240相对应,通过第
一连接块470对采样口进行拨动时,通过导向槽270对采样口进行导向,将采样口转移到第一滑座240上,通过设置导向槽270对采样口进行导向,能够有效的避免采样口的掉落,保障采样口转移的有效性;
33.请参阅图1-3,第一料仓总成3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上料仓320底部的第一安装支架310、设置在第一上料仓320上远离第一出料口340一侧的储料仓330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支架310底部的支脚360,支脚360置于地面上,第一安装支架310通过支脚360置于地面上,第一上料仓320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第一安装支架310的顶部,采样口置于储料仓330的内腔,储料仓330通过输送管道与设置在第一上料仓320内腔的振动盘相连接,采样口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振动盘的内腔,通过振动盘将采样口从第一出料口340出输送到第一滑座240上;
34.请参阅图1和图4,第一上料工位400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490,第一限位机构490包括设置在第二线性导轨420上的第二安装板491以及安装在第二安装板491上的第二接触传感器492,第二安装板491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第二线性导轨420上,第二接触传感器492可拆卸安装在第二安装板491上,第二接触传感器492分布在第二滑座440两侧,通过第二接触传感器492限定第二滑座440的位移距离;
35.请参阅图1和图5,第二上料工位600还包括第二限位机构680和位移机构690,第二限位机构680包括设置在第三线性导轨620上的第三安装板681以及设置在第三安装板681上的第三接触传感器682,位移机构690安装在第三滑座640侧壁顶部,第三安装板681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第三线性导轨620上,第三接触传感器682可拆卸安装在第三安装板681上,第三接触传感器682分布在第三滑座640两侧,通过第三接触传感器682限定第三滑座640的位移距离,位移机构690与第二连接板660相对应,通过位移机构690测量第二连接板660的位移距离,位移机构690为红外测距仪;
36.请参阅图1-2和图6,视觉工位700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转盘120外侧的第一安装座710、设置在第一安装座710顶部的第一连接杆720、设置在第一连接杆720圆周外侧壁上的第一夹座730、设置在第一夹座730上的连接框740、设置在连接框740底部的定位框750、设置在第一夹座730底部的反射镜760、设置在第一连接杆720圆周外侧壁顶部的第二夹座770以及设置在第二夹座770端面的摄像头780,通过转盘120带动第一底座210转移,使得填充有胶塞的采样口移动到定位框750与反射镜760之间,通过反射镜760对采样口和胶塞的连接处的影像进行反射,通过摄像头780对反射影像进行采集,检测采样口和胶塞之间的安装是否合格,摄像头780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电性连接,通过计算机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避免出现胶塞安装不到位的现象,保障组装质量,组装不合格的通过第八伸缩机构280将不合格产品推到接料盘130的内腔,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收集,避免不合格产品转移到希下一道工序,保障产品质量;
37.请参阅图1-2和图7,热弯工位800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转盘120外侧的第二安装支架810、设置在第二安装支架810内侧的第九伸缩机构820、设置在第九伸缩机构820伸缩部件上的第二连接块830、设置在第二连接块830端面的定位针840、设置在第二安装支架810顶部的第十伸缩机构850、设置在第十伸缩机构850的伸缩部件上并设置在第二安装支架810内侧的加热机构860以及设置在加热机构860底部的加热头870,通过转盘120将第一底座210转移到加热机构860的下端,加热机构860位电加热器,通过加热机构860
对加热头870进行加热,在具体使用时,第一底座210通过转盘120转移到加热机构860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块830带动定位针840移动与采样口接触,对采样口进行固定,通过第十伸缩机构850带动加热头870下移与胶塞接触,通过热固定的方式将胶塞焊接在采样口内。
38.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总成(100),所述工作台总成(100)包括工作台(110)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10)顶部的转盘(120);上底座工位(200),所述上底座工位(200)包括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转盘(120)顶部边缘处的第一底座(210)、相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210)端面的第一安装板(220)、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210)顶部的第一线性导轨(230)、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性导轨(230)顶部的第一滑座(24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20)上远离所述第一底座(210)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滑座(240)相连接的第一伸缩机构(260);第一料仓总成(300),所述第一料仓总成(300)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10)外侧的第一上料仓(320)、开设在所述第一上料仓(320)侧壁上的第一出料口(34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料仓(320)内腔并贯穿所述第一出料口(340)的第一输料轨道(350);第一上料工位(400),所述第一上料工位(400)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120)外侧的第二伸缩机构(410)、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机构(410)伸缩部件上的第二线性导轨(420)、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性导轨(420)顶部的第三伸缩机构(430)、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性导轨(420)侧面并与所述第三伸缩机构(430)相连接的第二滑座(440)、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座(440)顶部的第四伸缩机构(450)、设置在所述第四伸缩机构(450)伸缩部件上的第一连接板(46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60)侧壁上的第一连接块(47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块(470)上的拨杆(480);第二料仓总成(500),所述第二料仓总成(500)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10)外侧的第二上料仓(51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料仓(510)内腔并贯穿所述第二上料仓(510)侧壁与所述转盘(120)相对应的第二输料轨道(520);第二上料工位(600),所述第二上料工位(600)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120)外侧的第五伸缩机构(610)、设置在所述第五伸缩机构(610)顶部的第三线性导轨(620)、设置在所述第三线性导轨(620)顶部的第六伸缩机构(630)、设置在所述第三线性导轨(620)侧壁上的第三滑座(640)、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座(640)侧壁上的第七伸缩机构(650)、设置在所述第七伸缩机构(650)伸缩部件上的第二连接板(66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660)底部的吸盘(6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总成(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120)外侧的接料盘(130)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120)外侧的导料槽(1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工位(2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20)上的第一接触传感器(250)、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210)侧壁上的导向槽(27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210)上远离所述导向槽(270)一侧的第八伸缩机构(280),所述第八伸缩机构(280)的伸缩部件上的推料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仓总成(3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料仓(320)底部的第一安装支架(310)、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料仓(320)上远离所述第一出料口(340)一侧的储料仓(33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10)底部的支脚(36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
(400)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490),所述第一限位机构(49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性导轨(420)上的第二安装板(491)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491)上的第二接触传感器(49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工位(600)还包括第二限位机构(680)和位移机构(690),所述第二限位机构(68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线性导轨(620)上的第三安装板(68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681)上的第三接触传感器(682),所述位移机构(690)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座(640)侧壁顶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视觉工位(700),所述视觉工位(700)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120)外侧的第一安装座(71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710)顶部的第一连接杆(72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720)圆周外侧壁上的第一夹座(730)、设置在第一夹座(730)上的连接框(740)、设置在所述连接框(740)底部的定位框(750)、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座(730)底部的反射镜(76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720)圆周外侧壁顶部的第二夹座(77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夹座(770)端面的摄像头(78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弯工位(800),所述热弯工位(800)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10)顶部并设置在所述转盘(120)外侧的第二安装支架(81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810)内侧的第九伸缩机构(820)、设置在所述第九伸缩机构(820)伸缩部件上的第二连接块(83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块(830)端面的定位针(84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810)顶部的第十伸缩机构(850)、设置在所述第十伸缩机构(850)的伸缩部件上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810)内侧的加热机构(860)以及设置在所述加热机构(860)底部的加热头(87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采样口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包括:工作台总成,所述工作台总成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顶部的转盘;上底座工位,所述上底座工位包括呈环形均匀设置在所述转盘顶部边缘处的第一底座、相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端面的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顶部的第一线性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性导轨顶部的第一滑座,该种采样口自动装配机,通过转盘带动第一滑座移动到第一上料工位处,通过拨杆将采样口移动到第一滑座上,再通过转盘将第一滑座移动到第二上料工位处,通过吸盘吸附胶垫组装到采样口内,对采样口进行自动化组装,提供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 李超奇 简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百合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3/9/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