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未命名 09-20 阅读:123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效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单相缓速酸体系用多效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碳酸盐岩储层酸岩反应速度快,且储层往往溶洞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滤失量大,酸液作用距离有限。要获得理想的增产效果,必须实现深度酸化/酸压改造。目前,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如何实现非均质储层双维度全面均匀酸化问题,即如何使非均质油气藏中不同渗透性、不同损害程度的储层在纵向和平面上都能得到有效酸化;

降低酸-岩反应速度、提高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的深度酸化问题;

避免或降低酸化过程本身对储层的损害问题。
3.中国发明专利cn104194767a公开了一种抗高温乳化酸液,其技术方案通过选择高效乳化剂形成高温乳化酸体系,但乳化酸存在摩阻高、施工泵压高的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107974246a公开了一种耐高温交联酸体系、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发明的耐高温酸压用交联酸体系可适用于高温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但交联酸体系残渣含量高,对储层伤害大。中国发明专利cn114316935a公开了一种微乳酸解堵体系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提供的微乳酸解堵体系具有反应速度慢、溶蚀能力强、环境界面友好的特点,对地层中的无机物堵塞和有机质堵塞均具有较好的解除效果,但该体系采用有机酸进行缓速,有机酸成本较高,且有机酸对碳酸盐岩溶蚀能力有限。
4.乳化酸体系将盐酸乳化在油相中,形成物理隔离界面,降低酸扩散到碳酸盐岩表面的速度,具有深部溶蚀、低伤害的优点,且对施工设备、管柱腐蚀性小。但乳化酸摩阻高,造成施工泵压高、排量低,限制了酸化酸压效果。稠化酸体系利用聚合物高黏度降低氢离子向岩石壁面的传递速度,具有缓速、低摩阻的优点,但稠化酸体系残酸会对储层造成一定程度伤害。研发一种同时具备缓速、低摩阻和低伤害性能的新型酸液体系,对于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压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多效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应用。
6.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多效纳米乳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5%-15%、表面活性剂30%-50%、醇10%-30%及余量的水。
7.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所述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包括油酸、环己基乙酸、环己基丙酸、环己基戊酸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油核包括环己烷、柠檬烯、高闪点重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8.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
甲基溴化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所述醇包括:正戊醇、异丙醇、丙二醇、正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1)在反应釜中,按配比加入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醇和水;
12.(2)将表面活性剂缓慢加入反应釜中,缓慢搅拌;
13.(3)将反应釜密封,继续搅拌,加热,待溶解完全后进行冷却,制得多效纳米乳液。
14.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加热的温度为40-60℃。
15.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冷却的温度为30℃以下。
16.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使用方法,包括:将多效纳米乳液、盐酸、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破乳剂、降阻剂和水按比例进行混合,于10-40℃下搅拌0.5-1小时得到单相缓速酸体系。
17.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使用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单相缓速酸体系包括:多效纳米乳液1%-20%、盐酸5%-25%、缓蚀剂0.5%-3%、铁离子稳定剂0.5%-2%、破乳剂0.5%-2%、降阻剂0.1%-0.8%及余量的水。
18.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使用方法,所述缓蚀剂包括:吡啶季铵盐类缓蚀剂剂、喹啉季铵盐类缓蚀剂和咪唑啉类缓蚀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9.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使用方法,所述铁离子稳定剂包括: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和异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20.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使用方法,所述破乳剂包括:二酸二辛脂磺酸钠、聚氧乙烯醚、丁二酸二烷基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21.上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使用方法,所述降阻剂包括: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多糖类聚合物和乙烯类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22.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多效纳米乳液在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压中的应用。
2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4.(1)本发明多效纳米乳液制备的单相缓速酸体系具有高缓速率性能,缓速率在90%以上,可实现碳酸盐岩储层深部酸化酸压;
25.(2)本发明多效纳米乳液制备的单相缓速酸体系具有低摩阻性能,降阻率在70%以上,可实现碳酸盐岩储层大排量酸化酸压作业;
26.(3)本发明多效纳米乳液制备的单相缓速酸体系具有低伤害性能,体系中仅含有0.1%-0.8%的聚合物降阻剂,聚合物含量低,残酸对岩心伤害率远低于稠化酸;且多效纳米乳液具有低表界面张力,可解除水锁伤害,残酸对岩心的伤害率甚至低于乳化酸;
27.(4)本发明多效纳米乳液制备的单相缓速酸体系为纳米粒径,可进入碳酸盐岩储层中小尺寸孔隙吼道,有助于形成网状刻蚀裂缝,提高碳酸盐岩酸压改造体积;
28.(5)本发明多效纳米乳液制备的单相缓速酸体系可形成非均匀刻蚀,提高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提高碳酸盐岩酸压改造效果;
29.(6)本发明多效纳米乳液制备的单相缓速酸体系具有同时溶有机垢和无机垢能
力,对于存在有机垢沉积的储层,可单步同时解除,节省作业时效和作业成本;
30.(7)本发明单相缓速酸体系结合了乳化酸高缓速、低伤害和稠化酸低摩阻优点,克服了乳化酸高摩阻、稠化酸高残渣伤害缺点,具备高缓速、低摩阻、低伤害性能,可同时溶有机垢和无机垢,且可解除储层乳化、水锁、润湿改性伤害,对于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压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3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32.图1为不同酸液体系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通过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工艺方法除下述内容外,其余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或装置。下述名词术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
34.当本文中公开一个数值范围时,上述范围视为连续,且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值。进一步地,当范围是指整数时,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此外,当提供多个范围描述特征或特征时,可以合并该范围。换言之,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中所公开的所有范围应理解为包括其中所归入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
35.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多效纳米乳液,包括: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表面活性剂、醇及余量的水,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获得:
36.(1)在反应釜中,按配比加入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醇和水;
37.(2)将表面活性剂缓慢加入反应釜中,缓慢搅拌;
38.(3)将反应釜密封,继续搅拌,加热,待溶解完全后进行冷却,制得多效纳米乳液。
39.经检测,本发明的多效纳米乳液为一种均相纳米乳液,具有多重功能:(1)粒径8~100nm;(2)均相体系;(3)沥青溶解率》85%;(4)表面张力<27mn/m;(5)油水互溶,界面张力为0mn/m;(6)润湿改性(油湿改性为水湿)。
40.下面对本发明的多效纳米乳液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其含量做详细介绍:
41.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
42.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用于溶解有机垢。
43.优选的,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由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与烃类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混合顺序无要求。
44.其中,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中,所述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含量为5-25wt%;烃类溶剂的含量为75-95wt%。
45.优选的,多效纳米乳液中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的比例为5-15wt%。当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在多效纳米乳液中的比例小于5wt%时,溶解沥青质能力下降;当比例大于15wt%时,则相态稳定性变差。其中,当多效纳米乳液中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
的油核的比例为8-12wt%时,效果更优。
4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包括油酸、环己基乙酸、环己基丙酸、环己基戊酸的一种或多种。
4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油核中的烃类溶剂包括环己烷、柠檬烯、高闪点重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48.表面活性剂
49.表面活性剂用于降低液体表界面张力。
50.优选的,多效纳米乳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为30-50wt%。当表面活性剂在多效纳米乳液中的比例小于30wt%时,则不能有效形成稳定的纳米结构;当比例大于50wt%时,则粘度过高,配制与使用困难。其中,当多效纳米乳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为35-45wt%时,效果更优。
5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52.醇
53.用于协助表面活性剂形成纳米乳液,同时降低液体粘度。
54.优选的,多效纳米乳液中醇的比例为10-30wt%。当醇在多效纳米乳液中的比例小于10wt%时,则粘度过高,配制与使用困难;当比例大于30wt%时,则其他成分浓度较低,难以形成纳米乳液结构。其中,当多效纳米乳液中醇的比例为15-25wt%时,效果更优。
5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醇包括:正戊醇、异丙醇、丙二醇、正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56.在本发明的多效纳米乳液中,各成分发挥协同作用使其具有多重功能。具体的,多效纳米乳液中含长链或烷基羧酸的油核对有机垢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沥青溶解率在85%以上。多效纳米乳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可大幅降低表界面张力,表面张力在27mn/m以下,油水互溶,界面张力为0mn/m,可解除水锁伤害。本发明通过多效纳米乳液中含长链或烷基羧酸的油核和表面活性剂在岩石表面的吸附,大幅降低酸岩反应速率,缓速率在90%以上;进一步的,通过借助表面活性剂在岩石表面吸附,将岩石表面由油湿改性为水湿,减少原油流动阻力,提高原油产量。
57.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多效纳米乳液的使用方法,包括:将多效纳米乳液、盐酸、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破乳剂、降阻剂和水按比例进行混合,于10-40℃下搅拌0.5-1小时得到单相缓速酸体系。
58.经检测,本发明的单相缓速酸体系具有如下的性质:(1)缓速率》90%;(2)破乳率》90%;(3)降阻率》70%;(4)沥青溶解率》5%;(5)可同时溶有机垢和无机垢,且可解除储层乳化、水锁、润湿改性伤害。
59.下面对单相缓速酸体系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其含量做详细介绍:
60.多效纳米乳液
61.多效纳米乳液用于清除岩石表面吸附的有机质,同时释放油核中的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隔离酸液与岩石,降低酸岩反应速率。
62.其中,多效纳米乳液在单相缓速酸体系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20%,优选为2-10%。
63.其中,多效纳米乳液的成分及其含量,详见上述公开内容,本发明在此不作重复叙
述。
64.盐酸
65.盐酸用于溶蚀岩石,实现储层改造目的。
66.其中,盐酸在单相缓速酸体系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25%,优选为10-20%。
67.缓蚀剂
68.缓蚀剂用于降低管柱腐蚀。
69.其中,缓蚀剂在单相缓速酸体系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3%,优选为1-2%。
7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缓蚀剂包括:吡啶季铵盐类缓蚀剂剂、喹啉季铵盐类缓蚀剂和咪唑啉类缓蚀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71.铁离子稳定剂
72.铁离子稳定剂用于稳定铁离子,防止其二次沉淀伤害。
73.其中,铁离子稳定剂在单相缓速酸体系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2%,优选为0.75-1.5%。
7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铁离子稳定剂包括: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和异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75.破乳剂
76.破乳剂用于防止原油乳化,提高流体在岩石中的渗流性。
77.其中,破乳剂在单相缓速酸体系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2%,优选为0.75-1.5%。
7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破乳剂包括:二酸二辛脂磺酸钠、聚氧乙烯醚、丁二酸二烷基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79.降阻剂
80.降阻剂用于降低酸液在管柱中的摩擦阻力,降低设备载荷。
81.其中,降阻剂在单相缓速酸体系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1%-0.8%,优选为0.1-0.5%。
8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降阻剂包括: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多糖类聚合物和乙烯类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83.本发明的一种单相缓速酸体系用多效纳米乳液的使用方法,将多效纳米乳液以一定比例加入到酸液中,形成单相缓速酸体系。单相缓速酸体系结合了乳化酸高缓速、低伤害和稠化酸低摩阻优点,克服了乳化酸高摩阻、稠化酸高残渣伤害缺点,具备高缓速(缓速率在90%以上)、低摩阻(降阻率在70%以上)、低伤害性能(低聚合物残渣),可同时溶有机垢和无机垢(沥青溶解率在5%以上,碳酸盐岩溶解率100%),且可解除储层乳化(破乳率在90%以上)、水锁(界面张力在3mn/m以下)、润湿改性伤害(油湿改性为水湿),对于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压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84.实施例
85.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下列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均为常规市购获得。
86.实施例1
87.第一料液备料:在陶瓷反应釜中,加入4g环己烷、4g环己基丙酸、20g异丙醇和32g水。
88.第二料液备料:在陶瓷反应釜中,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g、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g、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0g,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
89.复配:将反应釜密封,继续搅拌,通过蒸汽加热至50℃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使反应温度控制在50℃左右,反应釜内压力无需控制,不超过1.0mpa,2小时后,溶解完全后,通入循环水冷却,冷却达到30℃以下,从反应釜下部放出,制得100g一种单相缓速酸体系用多效纳米乳液。
90.多效纳米乳液粒径10-80nm,均相体系,90℃条件下4h沥青溶解率为88.92%,表面张力为26.54mn/m,界面张力为0mn/m,润湿角为20
°

91.取多效纳米乳液配制单相缓速酸体系,将5%多效纳米乳液、15%盐酸、缓蚀剂、1%铁离子稳定剂、1%破乳剂、0.1%降阻剂和77.9%水按比例进行混合,于10-40℃下搅拌0.5-1小时即可得到单相缓速酸体系。
92.单相缓速酸体系为均相体系,粒径10-80nm,缓速率为92.56%,破乳率为99%;降阻率为75%;90℃条件下4h沥青溶解率为6.91%,90℃条件下4h碳酸钙溶解率为100%,界面张力为2.85mn/m,润湿角为为68
°

93.实施例2
94.第一料液备料:在陶瓷反应釜中,加入5g环己烷、5g环己基丙酸、20g异丙醇和30g水。
95.第二料液备料:在陶瓷反应釜中,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g、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g、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0g,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
96.复配:将反应釜密封,继续搅拌,通过蒸汽加热至50℃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使反应温度控制在50℃左右,反应釜内压力无需控制,不超过1.0mpa,2小时后,溶解完全后,通入循环水冷却,冷却达到30℃以下,从反应釜下部放出,制得100g一种单相缓速酸体系用多效纳米乳液。
97.多效纳米乳液粒径10-80nm,均相体系,90℃条件下4h沥青溶解率为90.22%,表面张力为26.44mn/m,界面张力为0mn/m,润湿角为21
°

98.取多效纳米乳液配制单相缓速酸体系,将5%多效纳米乳液、15%盐酸、缓蚀剂、1%铁离子稳定剂、1%破乳剂、0.1%降阻剂和77.9%水按比例进行混合,于10-40℃下搅拌0.5-1小时即可得到单相缓速酸体系。
99.单相缓速酸体系为均相体系,粒径10-80nm,缓速率为93.32%,破乳率为99%;降阻率为75%;90℃条件下4h沥青溶解率为8.28%,90℃条件下4h碳酸钙溶解率为100%,界面张力为2.87mn/m,润湿角为为69
°

100.对比例1:乳化酸
101.配制乳化酸体系,油相:酸相=3:7,油相:93%柴油+7%乳化剂,酸相:21.4%hcl+2%缓蚀剂+1%铁稳剂;
102.柴油标号为-10#工业柴油;乳化剂为wd-31乳化剂,购自成都安实得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hcl为31%工业盐酸,购自天津开发区跨越工贸有限公司;缓蚀剂为曼尼希碱季铵盐类缓蚀剂(高温酸化缓蚀剂),购自天津炬力聚合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铁稳剂为柠
檬酸,购自天津开发区跨越工贸有限公司。乳化酸性能:缓速率为94.12%,摩阻高(摩阻为清水150%);有机垢溶解能力弱(90℃条件下4h沥青溶解率为1.24%)。
103.对比例2:稠化酸
104.配制交联酸体系,15%hcl+1%稠化剂+1%交联剂+2%缓蚀剂+1%铁稳剂+1%助排剂+1%破乳剂;
105.hcl为31%工业盐酸,购自天津开发区跨越工贸有限公司;稠化剂为pa-cda稠化剂,购自天津中海油服化学有限公司;交联剂为pa-cdb交联剂,购自天津中海油服化学有限公司;缓蚀剂为曼尼希碱季铵盐类缓蚀剂(高温酸化缓蚀剂),购自天津炬力聚合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铁稳剂为柠檬酸,购自天津开发区跨越工贸有限公司;助排剂为氟碳表面活性剂(c8f
17
so2nhc3h7nr2(o)),购自天津开发区跨越工贸有限公司;破乳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c
15h24
o(c2h4o)n),购自天津开发区跨越工贸有限公司。
106.稠化酸性能:缓速率为80.4%,降阻率为60%;无沥青溶解能力。
107.对比例3:清洁转向酸
108.配制转向酸体系,15%hcl+6%ves+1%专用缓蚀剂+1%铁稳剂;
109.hcl为31%工业盐酸,购自天津开发区跨越工贸有限公司;ves为ves-1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购自北京科麦仕油田化学剂技术有限公司;专用缓蚀剂为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专用缓蚀剂,购自北京科麦仕油田化学剂技术有限公司;铁稳剂为柠檬酸,购自天津开发区跨越工贸有限公司。
110.清洁转向酸性能:缓速率为70.9%,降阻率为50%;无沥青溶解能力。
111.性能测试
112.残酸对储层物性伤害评价实验
113.评价实施例1中单相缓速酸体系残酸对储层物性伤害,采用稠化酸、乳化酸、清洁转向酸作为对比。
114.实验步骤:
115.1、岩心经过洗油洗盐;
116.2、抽真空6小时,饱和2wt%kcl 12小时,放入夹持器驱替2pv;
117.3、反驱使用处理后的煤油驱替岩心造束缚水,直至煤油压力稳定,出液稳定,得到k1
118.4、正向10mpa定压驱替残酸液120min,之后停泵使压力自然恢复6小时;
119.5、煤油反向驱替,直至煤油压力稳定,得到k2;
120.6、计算不同残酸对岩心伤害率;
12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单相缓速酸体系残酸对岩心伤害率远低于稠化酸,且低于乳化酸和清洁转向酸。
122.表1不同残酸对岩心伤害率
[0123][0124]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测试实验
[0125]
评价实施例1中单相缓速酸体系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采用稠化酸和乳化酸作为对比。实验方案如表2,实验温度为70℃,实验排量设置在100ml/min。交替注入酸压所用的前置液均为变粘滑溜水。
[0126]
实验结果见图1。实验结果显示单相缓速酸和与稠化酸与乳化酸的导流能力不在一个数量级,这反应了刻蚀模式的重要性。均匀型刻蚀在低闭合压力下有部分导流能力,随着压力升高导流能力急剧下降几乎为0。单相缓速酸可形成非均匀刻蚀,高闭合应力下仍然具有很高的导流能力。
[0127]
表2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方案
[0128][0129]
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这些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视为涵盖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效纳米乳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5%-15%、表面活性剂30%-50%、醇10%-30%及余量的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效纳米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包括油酸、环己基乙酸、环己基丙酸、环己基戊酸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油核包括环己烷、柠檬烯、高闪点重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效纳米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效纳米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醇包括:正戊醇、异丙醇、丙二醇、正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釜中,按配比加入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醇和水;(2)将表面活性剂缓慢加入反应釜中,缓慢搅拌;(3)将反应釜密封,继续搅拌,加热,待溶解完全后进行冷却,制得多效纳米乳液。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的温度为40-60℃;所述冷却的温度为30℃以下。7.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多效纳米乳液、盐酸、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破乳剂、降阻剂和水按比例进行混合,于10-40℃下搅拌0.5-1小时得到单相缓速酸体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单相缓速酸体系包括:多效纳米乳液1%-20%、盐酸5%-25%、缓蚀剂0.5%-3%、铁离子稳定剂0.5%-2%、破乳剂0.5%-2%、降阻剂0.1%-0.8%及余量的水。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效纳米乳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蚀剂包括:吡啶季铵盐类缓蚀剂剂、喹啉季铵盐类缓蚀剂和咪唑啉类缓蚀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铁离子稳定剂包括: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和异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破乳剂包括:二酸二辛脂磺酸钠、聚氧乙烯醚、丁二酸二烷基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降阻剂包括: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多糖类聚合物和乙烯类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0.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效纳米乳液在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压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效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多效纳米乳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含长链或者环烷基羧酸的油核5%-15%、表面活性剂30%-50%、醇10%-30%及余量的水。本发明多效纳米乳液制备的单相缓速酸体系具有高缓速率性能,缓速率在90%以上,可实现碳酸盐岩储层深部酸化酸压。可实现碳酸盐岩储层深部酸化酸压。可实现碳酸盐岩储层深部酸化酸压。


技术研发人员:崔波 冯浦涌 荣新明 张强 张洪菁 陈军 潘定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3/9/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