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
未命名
10-09
阅读:78
评论:0

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dc-ac变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
背景技术:
2.在新能源发展的进程中,dc/ac逆变器在并网系统中逐渐担任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dc/ac逆变器的研究与创新也成为新能源并网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但传统的dc/ac逆变器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
3.文献(peng f z.z-source inverter[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2003,39(2):504-510)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级升降压z源逆变电路,可以将升压与并网两种功能有机结合,在传统逆变零状态上引入了直通信号,因此这种新型单级升降压z源逆变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是此电路也并不能避免传统z源逆变器的升压能力不足等缺点,在获取高升压比的同时,必须要有较高的占空比作为基础,但较高的占空比会限制其应用范围,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损耗。文献(anderson j,peng f z.four quasi-z-source inverters[c].2008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ieee,2008:2743-2749)提出了一种新型低损耗的准z源逆变器,此类准z源逆变器具有较低的元器件应力以及较少的元器件应用,较传统的z源逆变器相比,还具有连续的输入电流、输入输出端共地等优点,但受制于升压能力有限的特点,不能应用于广泛的高电压需求电路中。文献(nguyen mk,lim y c,and park s j.improved trans-z-source inverter with continuous input current and boost inversion capability[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3,28(10):4500-4509)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trans-z源逆变器,此类逆变器可以提供连续的输入电流以及更高的升压能力,与传统的z源与准z源逆变器相比,在相同的匝比和输入输出电压下,改进的逆变器具有更高的调制指数,可以减少直流母线上的电压应力,减小电流纹波,但是改进的逆变器在启动时会抑制谐振电流,可能会损坏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可以在较低占空比的前提下,得到较强的升压能力,相较于传统的逆变器而言,此类逆变电路可以在较少的元器件、较低的电流电压应力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电压增益,更高的工作效率以及更好的逆变效果,在当今逆变电路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和开关模块;
[0007]
所述开关模块通过导通或截止的切换,控制所述直流电源以及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向负载提供能量或控制所述直流电源以及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向负载停
止提供能量;
[0008]
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具有相互耦合的绕组,通过改变所述耦合绕组的匝数比,实现输出电压对所述直流电源电压的升压变换。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和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包括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第二一二极管d
21
、第二二二极管d
22
、第二三二极管d
23
、第二四二极管d
24
、第二一电容c
21
、第二二电容c
22
、第二三电容c
23
、第二四电容c
24
;所述第一绕组l
n21
与所述第二绕组l
n22
相互耦合,且匝数比为1:n;n取0~1。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二一二极管d
21
、所述第二二二极管d
22
、所述第二三二极管d
23
和所述第二四二极管d
24
为快恢复二极管。
[0012]
进一步地,在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中,第一绕组l
n21
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及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第一绕组l
n21
的异名端与所述第二一二极管d
21
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一电容c
21
的负极相连;第二绕组l
n22
的同名端和所述第二一电容c
21
的正极、第二四电容c
24
的负极以及第二三二极管d
23
的阴极相连;第二绕组l
n22
的异名端和第二二电容c
22
的负极、第二三电容c
23
的正极、第二四二极管d
24
的阳极相连;第二三二极管d
23
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一二极管d
21
的阴极、第二三电容c
23
的负极相连;第二四二极管d
24
的阴极和所述第二四电容c
24
的正极、所述第二二二极管d
22
的阳极相连。
[0013]
其中,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相互耦合,且匝数比为1:n。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耦合电感的变压器磁效应进行耦合绕组升压,既避免了变换器出现极限占空比情况,还可以减小开关管导通和开关损耗;功率开关管,用于改变变换器的工作状态。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模块为传统逆变桥,包括上桥臂功率开关管s1、s3、s5以及下桥臂功率开关管s2、s4、s6;
[0015]
下桥臂功率开关管s2、s4、s6的源极均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及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上桥壁功率开关管s1、s3、s5的漏极均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第二二电容c
22
的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二二二极管d
22
的阴极相连;
[0016]
负载r
load
的两端分别与上桥臂功率开关管s1、s3、s5的漏极和下桥臂功率开关管s2、s4、s6的源极相连。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模块的中的功率开关管s1~s6接受外部设备提供的开关信号。
[0018]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模块的导通或截止采用单极性的spwm控制方式。
[0019]
spwm控制方式有单极性模式和双极性模式,与单极性模式相比,双极性spwm模式控制电路和主电路比较简单,但是单极性spwm模式要比双极性spwm模式输出电压中、高次谐波分量小得多,本发明采用单极性的spwm控制方法实现开关模块的导通或截止,能够提高开关模块的工作效率,减小开关损耗。
[0020]
进一步地,当功率逆变桥为直通状态时:
[0021]
第一二极管d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中的第二三二极管d
23
、第二四二极管d
24
关断,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一二极管d
21
、第二二二极管d
22
导通;第二电容c2与直流电源串联给第一电感l1充电,第一电感l1储存能量,第二电容c2释放能量;
[0022]
第一电容c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三电容c
23
、第二四电容c
24
给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充电,并通过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给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一电容c
21
、第二二电容c
22
充电,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一电容c
21
、第二二电容c
22
储存能量,第一电容c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三电容c
23
、第二四电容c
24
释放能量;
[0023]
进一步地,当功率逆变桥为非直通状态时:
[0024]
第一二极管d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第二三二极管d
23
、第二四二极管d
24
导通,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一二极管d
21
、第二二二极管d
22
关断;第一电感l1释放能量,第一电感l1与直流电源一起给第一电容c1充电,第一电容c1储存能量;
[0025]
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第二一电容c
21
、第二二电容c
22
、第一电感l1与直流电源一起串联将能量释放到负载;
[0026]
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第二一电容c
21
、第二二电容c
22
给第二电容c2充电,第二电容c2储存能量;
[0027]
第二绕组l
n22
分别通过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三二极管d
23
、第二四二极管d
24
给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三电容c
23
、第二四电容c
24
充电,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三电容c
23
、第二四电容c
24
储存能量。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9]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与现有的dc-ac升压变换器相比,通过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替代原有boost电路中的储能电感,其中,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相互耦合,且匝数比为1:n,能够对变换器形成开关管的导通占空比和耦合电感匝数比的双自由度调节,避免了极限占空比情况的出现,实现了在较小占空比的情况下宽范围电压输出的功能,减小了电磁干扰,增加了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0030]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电学原理可靠,使用安全,环境友好,操作简单,功率密度高,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体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功率开关管开始导通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功率开关管关断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5]
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0036]
实施例1
[0037]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的实施例,所述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包括直流电源vg,一组耦合电感l
n21
、l
n22
,功率开关管s1~s6,电感l1,二极管d1、d
21
、d
22
、d
23
、d
24
,电容器c1、c2、c
21
、c
22
、c
23
、c
24
和负载r
load
。
[003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包括耦合电感第一绕组l
n21
和第二绕组l
n22
,d
21
、d
22
、d
23
、d
24
二极管和c
21
、c
22
、c
23
、c
24
电容;
[0039]
第一绕组l
n21
的同名端与第一电容c1的正极及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第一绕组l
n21
异名端与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二极管d
21
的阳极和电容c
21
的负极相连;第二绕组l
n22
的同名端与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1
的正极、电容c
24
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
23
的阴极相连,第二绕组l
n22
的异名端与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2
的负极、电容c
23
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
24
的阳极相连;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相互耦合,且匝数比为1:n;n取0~1。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耦合电感的变压器磁效应进行耦合绕组升压,既避免了变换器出现极限占空比情况,还可以减小开关管导通和开关损耗;功率开关管,用于改变变换器的工作状态。
[0040]
下桥臂功率开关管s2、s4、s6的源极与第一电容c1的负极及直流电源vg的负极相连,负载r
load
的正负极两端分别与上桥臂功率开关管s1、s3、s5的漏极和下桥臂功率开关管s2、s4、s6的源极相连,功率开关管s1~s6接受外部设备提供的开关信号。
[0041]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一二极管d
21
、第二二二极管d
22
、第二三二极管d
23
和第二四二极管d
24
为快恢复二极管。快恢复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开关特性好、反向恢复时间短特点的半导体二极管,快恢复二极管的内部结构与普通pn结二极管不同,它属于pin结型二极管,即在p型硅材料与n型硅材料中间增加了基区i,构成pin硅片。因基区很薄,反向恢复电荷很小,所以快恢复二极管应用在本发明中可以实现反向恢复时间短,正向压降低,反向耐压值高的效果。
[0042]
该开关信号可以采用spwm控制方法生成,包括双极性spwm控制方法和单极性控制方法。与单极性模式相比,双极性spwm模式控制电路和主电路比较简单,但是单极性spwm模式要比双极性spwm模式输出电压中、高次谐波分量小得多,本发明采用单极性的spwm控制方法实现开关模块的导通或截止,能够提高开关模块的工作效率,减小开关损耗。
[0043]
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一共有二种工作状态,图2为直通状态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非直通状态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44]
直通状态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二极管d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二极管d
23
、d
24
关断,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二极管d
21
、二极管d
22
导通;第二电容c2与直流电源vg串联给第一电感l1充电,第一电感l1储存能量,第二电容c2释放能量。第一电容c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3
、c
24
给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充电,并通过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给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1
、电容c
22
充电,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1
、电容c
22
储存能量,第一电容c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3
、c
24
释放能量。
[0045]
非直通状态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二极管d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二极管d
23
、d
24
导通,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二极管d
21
、二极管d
22
关断;第一电感l1释放能量,与直流电源vg一起给第一电容c1充电,第一电容c1储存能量。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1
、电容c
22
、第一电感l1与直流电源vg一起串联
将能量释放到负载r
load
,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1
、电容c
22
给第二电容c2充电,第二电容c2储存能量。第二绕组l
n22
分别通过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二极管d
23
、d
24
给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3
、c
24
充电,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3
、c
24
储存能量。
[0046]
针对本发明,该拓扑结构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具有两个工作模式:模式一即逆变桥为直通状态时,即第一二极管d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二极管d
23
、d
24
关断,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二极管d
21
、d
22
导通;第二电容c2与直流电源vg串联给第一电感l1充电,第一电感l1储存能量,第二电容c2释放能量。第一电容c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3
、c
24
给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充电,并通过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给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1
、电容c
22
充电,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1
、电容c
22
储存能量,第一电容c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3
、c
24
释放能量;满足:v
l1-v
g-v
c2
=0,v
n21-v
c1-v
c22-v
c23
=0,v
n22-v
c21
+v
c23
=0,v
c21-v
c22
=0,v
n22
=nv
n21
;
[0047]
式中,vg代表输入电压,v
l1
、v
n21
、v
n22
、v
c1
、v
c21
、v
c22
、v
c23
、v
c24
分别代表l1、n
21
、n
22
、c1、c
21
、c
22
、c
23
、c
24
在直通状态下两端的电压,n代表n
21
、n
22
之间的匝数比;
[0048]
模式二则为逆变桥非直通的情况,即第一二极管d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二极管d
23
、d
24
导通,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二极管d
21
、二极管d
22
关断;第一电感l1释放能量,与直流电源vg一起给第一电容c1充电,第一电容c1储存能量。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1
、电容c
22
,第一电感l1与直流电源vg一起串联将能量释放到负载r
load
,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1
、电容c
22
给第二电容c2充电,第二电容c2储存能量。第二绕组l
n22
分别通过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二极管d
23
、二极管d
24
给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3
、电容c
24
充电,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电容c
23
、电容c
24
储存能量,满足v
g-v
pn
+v
c2-v
l1
=0,v
n21
+v
n22
+v
c2-v
c21-v
c22
=0,v
l1-v
g-v
c1
=0;
[0049]
式中,vg代表输入电压,v
pn
代表输出电压,v
l1
、v
n21
、v
n22
、v
c1
、v
c2
、v
c21
、v
c22
分别代表l1、n
21
、n
22
、c1、c2、c
21
、c
22
在非直通状态下两端的电压;
[0050]
利用开关电感中第一绕组l
11
电感伏秒平衡法则,得到输出电压的表达式为:
[0051][0052][0053]
其中,b为该变换器的电压增益,n为耦合电感的匝数比,d为占空比,v
pn
为输出端电压。
[0054]
实施例2:
[0055]
当输出电压要求转换为为输入电压的10倍时,若按照现有技术中基础拓扑的输出电压表达式:
[0056][0057]
要达到输出电压的要求,其占空比值为0.91,此时开关管已处于极限状态,影响工作效率,并对相关器件会产生较大的损害;
[0058]
当按照本发明提出的变换器增益表达式时:
[0059][0060]
当直通占空比为0.1时,耦合绕组间的匝数比n=0.54就可达到输出要求。因此,本发明较原有基础拓扑而言,即可实现宽范围电压的输出,同时避免极限占空比出现的情况,还有效提高了拓扑的工作效率,并减小对各器件的损耗。
[00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和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通过导通或截止的切换,控制所述直流电源以及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向负载提供能量或控制所述直流电源以及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向负载停止提供能量;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具有相互耦合的绕组,通过改变耦合绕组的匝数比,实现输出电压对所述直流电源电压的升压变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和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包括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第二一二极管d
21
、第二二二极管d
22
、第二三二极管d
23
、第二四二极管d
24
、第二一电容c
21
、第二二电容c
22
、第二三电容c
23
、第二四电容c
24
;所述第一绕组l
n21
与所述第二绕组l
n22
相互耦合,且匝数比为1:n;n取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二一二极管d
21
、所述第二二二极管d
22
、所述第二三二极管d
23
和所述第二四二极管d
24
为快恢复二极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中,第一绕组l
n21
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及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第一绕组l
n21
的异名端与所述第二一二极管d
21
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一电容c
21
的负极相连;第二绕组l
n22
的同名端和所述第二一电容c
21
的正极、第二四电容c
24
的负极以及第二三二极管d
23
的阴极相连;第二绕组l
n22
的异名端和第二二电容c
22
的负极、第二三电容c
23
的正极、第二四二极管d
24
的阳极相连;第二三二极管d
23
的阳极和所述第二一二极管d
21
的阴极、第二三电容c
23
的负极相连;第二四二极管d
24
的阴极和所述第二四电容c
24
的正极、所述第二二二极管d
22
的阳极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为传统逆变桥,包括上桥臂功率开关管s1、s3、s5以及下桥臂功率开关管s2、s4、s6;下桥臂功率开关管s2、s4、s6的源极均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及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上桥壁功率开关管s1、s3、s5的漏极均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第二二电容c
22
的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二二二极管d
22
的阴极相连;负载r
load
的正负极两端分别与上桥臂功率开关管s1、s3、s5的漏极和下桥臂功率开关管s2、s4、s6的源极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的中的功率开关管s1~s6接受外部设备提供的开关信号。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的导通或截止采用单极性的spwm控制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当功率逆变桥为直通状态时:第一二极管d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中的第二三二极管d
23
、第二四二极管d
24
关断,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一二极管d
21
、第二二二极管d
22
导通;第二电容c2与直流电源串联给第一电感l1充电,第一电感l1储存能量,第二电容c2释放能量;第一电容c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三电容c
23
、第二四电容c
24
给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充电,并通过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给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一电容c
21
、第二二电容c
22
充电,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一电容c
21
、第二二电容c
22
储存能量;第一电容c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三电容c
23
、第二四电容c
24
释放能量。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其特征在于,当功率逆变桥为非直通状态时:第一二极管d1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第二三二极管d
23
、第二四二极管d
24
导通,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一二极管d
21
、第二二二极管d
22
关断;第一电感l1释放能量,第一电感l1与直流电源一起给第一电容c1充电,第一电容c1储存能量;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第二一电容c
21
、第二二电容c
22
、第一电感l1与直流电源一起串联将能量释放到负载;第一绕组l
n21
、第二绕组l
n22
、第二一电容c
21
、第二二电容c
22
给第二电容c2充电,第二电容c2储存能量;第二绕组l
n22
分别通过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三二极管d
23
、第二四二极管d
24
给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三电容c
23
、第二四电容c
24
充电,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的第二三电容c
23
、第二四电容c
24
储存能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DC-AC变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直流电源、储能电容、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和开关模块,开关模块通过导通或截止的切换,控制直流电源以及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是否向负载提供或停止提供能量;所述磁性耦合电感增压单元具有相互耦合的绕组,通过改变所述耦合绕组的匝数比,实现输出电压对所述直流电源电压的升压变换。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开关电容准Z源单级可升压逆变电路能够在较低占空比的前提下,得到较强的升压能力,相较于传统的逆变器而言,此类逆变电路可以在较少的元器件、较低的电流电压应力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电压增益,更高的工作效率以及更好的逆变效果。变效果。变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民 贾海涛 张海龙 权利敏 国珍 周晓燕 李海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3/10/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