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
未命名
07-09
阅读:123
评论:0

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属于水上搜救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全国乃至世界的溺水问题依旧十分严峻,除了做好防溺水问题的宣传工作外,如何及时、迅速、有效地开展人员落水后的搜救行动也是减少溺水死亡人数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市面上现有水上智能救援设备十分有限,国外的主要水上救援设备包括自救手环、iswimband、自救报警头带等,这些救援设备属于主动预防性救援设备,需要提前佩戴,对已发生的水上事故无能为力。国内的水上救援设备包括便携式水上救生无人机等,其续航能力不可靠、载荷有限且成本较高,对落水者能采取的救援手段有限。传统的水上救援设备如救生圈,其救援的距离有限,且需要有施救者能够精准投掷,难度较高。除此之外,现阶段市场上已有的一些遥控救生船、救生艇等,其结构上难以给落水人员提供依附,不能解决落水人员由于乏力、失温等情况而可能出现的脱离救援装置等问题,且适用场景有限,功能较为单一。
3.目前大部分的水上无人救援设备结构上存在缺陷,部分圆柱型救援设备使落水者难以依附,容易造成落水者滑落或二次溺水的情况。部分水上无人救援设备虽提供了气垫等可供依附的平台,但其能够保证落水者安全是建立在落水者处于濒临溺水的状态下能够有足够的能力自主爬上平台的前提之上,这对于处于支撑点很少的水面环境下且可能伴有乏力、失温等情况的落水者有很大的难度。除此之外,当前的水上无人救援设备大多采用遥控的形式,所能适应的水上救援场景有限,无法开展一些远距离搜救,部分能够开展远距离搜救的水上无人救援设备无法解决因距离较远,救援时间偏长而导致的落水人员出现失温、乏力等因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问题。
4.一种带气囊的高速遥控救生艇,申请公开号cn211223803u,该发明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体积小,方便携带,救援速度快,遥控实施救援,携带的气囊充气后形成气垫,供落水者攀附后绝对安全的带气囊的高速遥控救生艇。本发明专利包括艇体和气囊,还包括设置在艇体内的气源装置、气管、推进器、电调、无线电信号接收机、电机、电源和电线。所述气囊安装在艇体的尾部,充气后在艇体后方展开呈方形气垫或u型气垫。
5.但是值得注意,这一发明专利内设计的安全气囊需要落水者主动从水中爬上,对体力耗费较大,长条形的气垫有扭曲翻覆的风险,如果落水者体力不足或动作错误,很难达到理想救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落水者因处于水面环境缺乏有效支撑点,难以自主攀附救援设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该救援船在已经接触落水者的情况下,通过u型船体及附带的把手为落水者提供稳定的水面支撑点,提供通过按压把手启动充气,利用充气展开气垫的浮力,在不需要进行额外操作的情况下将落水者和u
型船体整体自动托举,为落水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水上平台,有效减少落水者体力和体温流失,同时降低落水者可能面临的其他潜在风险的功能。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包括u型船体、把手、推进器、高压气瓶、气垫、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所述把手位于u型船体后端位置;推进器、高压气瓶和气垫置于u型船体前端;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置于u型船体前端表面;所述推进器用于给船提供动力;所述高压气瓶用于给气垫充气;所述气垫折叠卷曲后置于u型船体前端一个独立的防水舱室内,与其他电子设备存放位置相互隔离;所述气垫弹出充气后气垫向下展开,进而将落水者和u型船体同时托起;所述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用于识别落水者。
9.还包括置于把手位置的对讲机;所述对讲机用于实现落水者与救援者的实时沟通。
10.所述气垫宽度大于u型船体宽度。
11.所述气垫包含两个气室,分别为前气室和后气室;前气室和后气室相互独立;所述前气室长度小于后气室长度。
12.高压气瓶向前气室和后气室连接位置两侧充气。
13.落水者抓住把手,启动充气;气垫向下弹出,同时充气展开气垫。
14.所述气垫的卷曲方式为:长边向内折叠后,前后两端同时向中心卷曲。
15.气垫在推进器相应的位置处留有两个孔洞,所述两个孔洞用于展开后与推进器嵌套。
16.气垫的后气室中间部分为凹陷结构,供落水者趴附,降低落水者翻出气垫的风险。
17.所述把手内置压力传感器,起到开关的作用;所述推进器对称安装在u型船主体底部两侧;所述推进器由一对螺旋桨组成,螺旋桨外部套有桶状外壳,保护落水者不被螺旋桨伤害;推进器向下突出,与气垫上预先设计的孔洞位置相对应;推进器与u型船船身连接部分是可伸缩结构,在推进器与展开状态气垫嵌套之后根据气垫实际厚度调节推进器的长度,维持螺旋桨部分在水面以下,维持船体基本动力。
18.电池安装在u型船圆柱型尾部内。
19.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通过u型船体及附带的把手,为落水者提供一个稳定的水面支撑点,节省落水者的体力,为后续救援操作创造有利条件。
21.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利用充气展开气垫的浮力,在不需要进行额外操作的情况下将落水者和u型船体整体自动托举,为落水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水上平台,有效减少落水者体力和体温流失,同时降低落水者可能面临的其他潜在风险。
22.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利用气垫在相应的位置处留有的孔洞,展开后与推进器嵌套,加固u型船体和展开后气垫的连结,降低解体的风险。
23.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利用推进器与u型船船身连接部分的可伸缩结构,在推进器与展开状态气垫嵌套之后根据气垫实际厚度调节推进器的长度,维持螺旋桨部分在水面以下,维持船体基本动力。
附图说明
24.图1为u型船体主视图;
25.图2为u型船体仰视图;
26.图3为u型船体右侧剖视图;
27.图4为展开气垫俯视图;
28.图5为气垫展开状态救援船俯视图;
29.其中:1—u型船体、2—推进器、3—对讲机、4—气垫存放位置、5—高压气瓶、6—分段卷起状态气垫(前气室部分)、7—分段卷起状态气垫(后气室部分)、8—展开状态气垫、9—气垫凹陷、10—气垫孔洞、11—把手、12—摄像头及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
技术实现要素:
做进一步说明。
31.实施例1:
32.如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主要由u型船体1、把手11、推进器2、高压气瓶5、气垫、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组成。所述把手11位于u型船体1后端位置;推进器2、高压气瓶5和气垫置于u型船体1前端;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置于u型船体1前端表面;所述推进器2用于给船提供动力;所述高压气瓶5用于给气垫充气;所述气垫折叠卷曲后置于u型船体1前端一个独立的防水舱室内,即气垫存放位置4,与其他电子设备存放位置相互隔离;弹出充气后气垫向下展开,进而将落水者和u型船体1同时托起;所述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用于识别落水者。还包括置于把手11位置的对讲机3;所述对讲机3用于实现落水者与救援者的实时沟通。
33.所述气垫宽度大于u型船体1宽度。
34.所述气垫包含两个气室,分别为前气室和后气室;前气室和后气室相互独立;所述前气室长度小于后气室长度。
35.高压气瓶5向前气室和后气室连接位置两侧充气。
36.落水者抓住把手11,启动充气;气垫向下弹出,同时充气展开气垫如图5所示。
37.所述气垫的卷曲方式为:长边向内折叠后,前后两端同时向中心卷曲。
38.气垫在推进器2相应的位置处留有两个孔洞,展开后与推进器2嵌套。
39.气垫的后气室中间部分为凹陷结构,供落水者趴附降低落水者翻出气垫的风险。
40.所述把手11内置压力传感器,起到开关的作用;所述推进器2对称安装在u型船主体底部两侧;所述推进器2由一对螺旋桨组成,螺旋桨外部套有桶状外壳,保护落水者不被螺旋桨伤害;推进器2向下突出,与气垫上预先设计的孔洞位置相对应;推进器2与u型船船身连接部分是可伸缩结构,在推进器2与展开状态气垫8嵌套之后根据气垫实际厚度调节推进器2的长度,维持螺旋桨部分在水面以下,维持船体基本动力。
41.电池安装在u型船圆柱型尾部内。
42.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的工作方法为:摄像头及红外传感器12在待救援区域识别待救援人员,通过置于把手11位置的对讲机3实现落水者与救援者的实时沟通;救援船到达待救援人员身边后;通过u型船体1及附带的把手11,为落水者
提供一个稳定的水面支撑点,节省落水者的体力,为后续救援操作创造有利条件;落水者通过按压把手11启动充气,气垫从气垫存放位置4向下弹出,同时高压气瓶5向前气室和后气室连接位置两侧充气,分段卷起状态气垫(前气室部分)6和分段卷起状态气垫(后气室部分)7同步向船体前后两端展开,同时气垫长边向外延展。利用充气展开气垫的浮力,在不需要进行额外操作的情况下将落水者和u型船体1整体自动托举,为落水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水上平台,有效减少落水者体力和体温流失,同时降低落水者可能面临的其他潜在风险;利用气垫在相应的位置处留有的孔洞,使气垫展开后与推进器2嵌套,加固u型船体1和展开后气垫的连结,降低u型船体1和展开后气垫解体的风险。利用推进器2与u型船船身连接部分的可伸缩结构,在推进器2与展开状态气垫8嵌套之后根据气垫实际厚度调节推进器2的长度,维持螺旋桨部分在水面以下,维持船体基本动力,直至完成对人员的救援。
43.以上所述的具体描述,对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船体、把手、推进器、高压气瓶、气垫、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所述把手位于u型船体后端位置;推进器、高压气瓶和气垫置于u型船体前端;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置于u型船体前端表面;所述推进器用于给船提供动力;所述高压气瓶用于给气垫充气;所述气垫折叠卷曲后置于u型船体前端一个独立的防水舱室内,与其他电子设备存放位置相互隔离;所述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用于识别落水者。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弹出充气后气垫向下展开,进而将落水者和u型船体同时托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把手位置的对讲机;所述对讲机用于实现落水者与救援者的实时沟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宽度大于u型船体宽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包含两个气室,分别为前气室和后气室;前气室和后气室相互独立;所述前气室长度小于后气室长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其特征在于:高压气瓶向前气室和后气室连接位置两侧充气。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其特征在于:落水者抓住把手,启动充气;气垫向下弹出,同时充气展开气垫;所述气垫的卷曲方式为:长边向内折叠后,前后两端同时向中心卷曲。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其特征在于:气垫的后气室中间部分为凹陷结构,供落水者趴附。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其特征在于:气垫在推进器相应的位置处留有两个孔洞,所述两个孔洞用于展开后与推进器嵌套。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内置压力传感器;所述推进器对称安装在u型船主体底部两侧;所述推进器由一对螺旋桨组成,螺旋桨外部套有桶状外壳;推进器向下突出,与气垫上预先设计的孔洞位置相对应;推进器与u型船船身连接部分是可伸缩结构,在推进器与展开状态气垫嵌套之后根据气垫实际厚度调节推进器的长度,维持螺旋桨部分在水面以下,维持船体基本动力;电池安装在u型船圆柱型尾部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配备充气式气垫的U型救援船,属于水上搜救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U型船体、把手、推进器、高压气瓶、气垫、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所述把手位于U型船体后端位置;所述气垫折叠卷曲后置于U型船体前端一个独立的防水舱室内,与其他电子设备存放位置相互隔离;所述气垫弹出充气后气垫向下展开。本实用新型在已经接触落水者的情况下,通过U型船体及附带的把手为落水者提供稳定的水面支撑点,提供通过按压把手启动充气,利用充气展开气垫的浮力,在不需要进行额外操作的情况下将落水者和U型船体整体自动托举,为落水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水上平台,有效减少落水者体力和体温流失,同时降低落水者面临的其他潜在风险的功能。险的功能。险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费庆 杨译 周子彧 周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3/4/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船舶用多功能起锚机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体化声信标布放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