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面隐身灯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09 阅读:67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船用灯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舱面隐身灯具系统。


背景技术:

2.由于目前大多数的船体并没有重视自身船体的雷达隐身效果,所以目前船体外部所使用的照明灯具和信号识别灯都没有采用雷达隐身的设计,导致船体容易被雷达侦测到,影响船体航行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舱面隐身灯具系统。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一种舱面隐身灯具系统,本系统包括若干隐身强光灯、若干隐身舱顶灯以及若干航行信号识别灯,且所述的航行信号识别灯为舷灯、艉灯、下应急灯、桅灯结合上应急灯、锚灯以及桅灯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5.在上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中,所述的隐身强光灯包括强光灯体,所述的强光灯体通过强光灯安装支架采用焊接的方式设置在船体甲板上,所述的隐身强光灯的周向平均rcs值小于或等于0.1平方米。
6.在上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中,所述的隐身舱顶灯包括舱顶灯体,所述的舱顶灯体通过舱顶灯安装支架采用焊接的方式设置在船体甲板通道上方,且所述的舱顶灯体的总rcs值小于或等于0.01平方米。
7.在上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中,所述的桅灯结合上应急灯设置在桅杆体上,且所述的桅灯结合上应急灯包括上应急灯,所述的上应急灯下端设有灯具载体且通过灯具载体设置在桅杆体上,且所述的上应急灯包括设置在高透玻璃内的上应急灯光源组件,所述的高透玻璃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防水垫圈与上应急灯顶盖和上应急灯底盖相连,所述的上应急灯底盖远离高透玻璃的一端设有与上应急灯光源组件相连的第一线缆接头。
8.在上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中,所述的上应急灯光源组件包括上应急灯光源体和插接在上应急灯光源体内的上应急灯灯具体,且所述的上应急灯灯具体上设有若干呈犄角状设置的桅灯基板,所述的桅灯相邻设置在桅灯基板之间,且所述的桅灯至少为两个,所述的上应急灯光源体上周边均匀分布设有上应急灯基板,且所述的上应急灯基板至少为8个。
9.在上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中,所述的下应急灯包括下应急灯壳体和设置在下应急灯壳体上的下应急灯光源组件,所述的下应急灯壳体呈三角状,且所述的下应急灯壳体具有相对倾斜设置的下应急灯安装部,所述的下应急灯光源组件设置在下应急灯安装部内,且所述的下应急灯光源组件下端设有第二线缆接头与下应急灯光源组件相连,所述的下应急灯壳体远离下应急灯安装部的一端通过后置硅胶垫与盖板相连,所述的盖板远离下应急灯壳体的一端设有下应急灯安装架,所述的下应急灯通过下应急灯安装架设置在桅杆体下端,所述的下应急灯光源组件包括下应急灯灯板和通过前硅胶垫与下应急灯灯板相连的灯板压环,所述的灯板压环上设有透光罩。
10.在上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中,所述的桅杆体上端设有贯穿于上应急灯的防雷结构,所述的防雷结构包括避雷针和设置在上应急灯顶盖上的绝缘垫,所述的避雷针上周向设有若干加强筋与绝缘垫相连。
11.在上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中,所述的舷灯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舷身两侧的舷灯体,所述的舷灯体呈三角状且通过固定螺丝嵌入式安装在舷身两侧,且所述的舷灯周向平均的rcs值小于或等于0.3平方米。
12.在上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中,所述的锚灯设置在旗杆体上端,且所述的锚灯包括锚灯安装组件和设置在锚灯安装组件内的锚灯光源,所述的锚灯安装组件包括出光罩和设置在出光罩周向外侧的防护栏,所述的防护栏上端设有锚灯顶盖,且防护栏下端通过连接底板与旗杆体相连,所述的旗杆体中间设有第二桅灯结合上应急灯,且所述的第二桅灯结合上应急灯与桅灯结合上应急灯结构一致,且第二桅灯结合上应急灯周向外侧设有防护壳体。
13.在上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中,所述的艉灯设置在船体尾端,所述的艉灯包括艉灯壳体和若干设置在艉灯壳体内的艉灯光源,所述的艉灯光源至少为两个。
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5.1、隐身强光灯的rcs周向平均小于等于0.1平方米、隐身舱顶灯的总rcs小于等于0.01平方米、舷灯的rcs周向平均小于等于0.3平方米,所以船体具有很好的雷达隐身效果。
16.2、航行信号识别灯上的结构组件均为316l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高温抗腐蚀效果。
17.3、能够在提高灯具雷达隐身效果的同时不影响灯具光源的照射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的架构图。
19.图2是本发明中桅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中桅灯结合上应急灯的结构爆炸图。
21.图4是本发明中桅灯结合上应急灯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中桅灯结合上应急灯的上视图。
23.图6是本发明中桅灯结合上应急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发明中桅灯结合上应急灯的剖视图。
25.图8是本发明中防雷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26.图9是本发明中下应急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发明中下应急灯的结构爆炸图。
28.图11是本发明中舷灯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是本发明中舷灯的应用场景图。
30.图13是本发明中旗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是本发明中锚灯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隐身强光灯1、强光灯体11、强光灯安装支架12、隐身舱顶灯2、舱顶灯体21、舱顶灯安装支架22、航行信号识别灯3、舷灯31、舷灯体311、艉灯32、艉灯壳体321、艉灯光源322、下应急灯33、下应急灯壳体331、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下应急灯灯板3321、前硅胶垫
3322、灯板压环3323、透光罩3324、下应急灯安装部333、第二线缆接头334、后置硅胶垫335、盖板336、下应急灯安装架337、桅灯结合上应急灯34、上应急灯341、高透玻璃3411、防水垫圈3412、上应急灯顶盖3413、上应急灯底盖3414、灯具载体342、上应急灯光源组件343、上应急灯光源体3431、上应急灯灯具体3432、桅灯基板3433、上应急灯基板3434、第一线缆接头344、锚灯35、锚灯安装组件351、出光罩3511、防护栏3512、锚灯光源352、锚灯顶盖353、连接底板354、桅灯36、桅杆体4、防雷结构41、避雷针411、绝缘垫412、加强筋413、旗杆体5、第二桅灯结合上应急灯51、防护壳体52。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4.如图1、图2、图9、图11、图13所示,本舱面隐身灯具系统,本系统包括若干隐身强光灯1、若干隐身舱顶灯2以及若干航行信号识别灯3,且航行信号识别灯3为舷灯31、艉灯32、下应急灯33、桅灯结合上应急灯34、锚灯35以及桅灯36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将船体表面接近所有的灯源进行雷达隐身的设计,从而全面加强船体航行的安全性。
35.具体来讲,隐身强光灯1包括强光灯体11,强光灯体11通过强光灯安装支架12采用焊接的方式设置在船体甲板上能够更加牢固,其中强光灯体11为led光源且灯光颜色为白色,并且强光灯体11的水平照射视角的范围为﹢180度到-180度,且强光灯体11的俯角角度大于等于45度,仰角角度大于等于30度,所以强光灯体11的作用距离为距离30m处峰值照度不小于201x且光斑直径不下于20m,强光灯体11的显色指数大于等于70且色温大于等于5000k能够使强光灯体11的照射更清楚,且强光灯体11的光衰在10000h小于等于9%能够更加耐用,因为隐身强光灯1的周向平均rcs值小于或等于0.1平方米,所以隐身强光灯1具有很好的雷达隐身效果。
36.其中,隐身舱顶灯2包括舱顶灯体21,舱顶灯体21通过舱顶灯安装支架22采用焊接的方式设置在船体甲板通道上方,其中舱顶灯体21为led光源且灯光颜色为白色,舱顶灯体21的照射视角为垂直向下投光,且舱顶灯体21的作用范围为垂直安装在高度3m时,甲板面峰值照度不小于401x且甲板照度不低于201x的光斑尺寸不小于40m*1.5m,舱顶灯体21的显色指数大于等于70且色温大于等于5000k能够使舱顶灯体21的照射更清楚,其中舱顶灯体21能够适应最大内倾15度舱壁安装所以舱顶灯体21的安装适应范围更广,且舱顶灯体21的光衰在10000h小于等于9%能够更加耐用,因为舱顶灯体21的总rcs值小于或等于0.01平方米,所以舱顶灯体21具有很好的雷达隐身效果。
37.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桅灯结合上应急灯34设置在桅杆体4上,并且与桅杆体4共形设计更加美观,且桅灯结合上应急灯34包括上应急灯341,上应急灯341下端设有灯具载体342且通过灯具载体342设置在桅杆体4上,且上应急灯341包括设置在高透玻璃3411内的上应急灯光源组件343,高透玻璃3411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防水垫圈3412与上应急灯顶盖3413和上应急灯底盖3414相连,上应急灯底盖3414远离高透玻璃3411的一端设有与上应急灯光源组件343相连的第一线缆接头344,其中高透玻璃3411为航空有机玻璃相对于普通有机玻璃使用寿命更长,其中桅灯结合上应急灯34内的结构组件采用的材料为316l不锈钢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其中结构组件包括灯具载体342、上应急灯顶盖3413、上应急灯底盖3414等。
38.进一步的,上应急灯光源组件343包括上应急灯光源体3431和插接在上应急灯光源体3431内的上应急灯灯具体3432,其中上应急灯灯具体3432为316l不锈钢材质在高温下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且上应急灯灯具体3432上设有若干呈犄角状设置的桅灯基板3433,桅灯36相邻设置在桅灯基板3433之间,且桅灯36至少为两个且为白色光源,通过桅灯基板3433结构围挡的设计能够保证桅灯36水平角度的要求,且垂直方向同样通过法兰结构尺寸的设计满足桅灯36垂直角度的要求,其中安装后桅灯36水平方向光弧在船的正前方自一舷正横后22.5度至另一舷正横后22.5度共225度的角度范围内稳定发光,不应抖动、频闪。且垂直方向光束角为水平线上方5度至下方5度,上应急灯光源体3431上周边均匀分布设有上应急灯基板3434,且上应急灯基板3434至少为8个能够保证上应急灯光源体3431水平角度要求,且通过法兰结构尺寸的设计,保证垂直方向角度的要求,其中上应急灯光源体3431水平光束角为360度,垂直方向光束角为水平线上方5度至下方5度。
39.如图2、图9、图10,下应急灯33包括下应急灯壳体331和设置在下应急灯壳体331上的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下应急灯壳体331呈三角状,且下应急灯壳体331具有相对倾斜设置的下应急灯安装部333,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设置在下应急灯安装部333内,且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下端设有第二线缆接头334与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相连,下应急灯壳体331远离下应急灯安装部333的一端通过后置硅胶垫335与盖板336相连,盖板336远离下应急灯壳体331的一端设有下应急灯安装架337,下应急灯33通过下应急灯安装架337设置在桅杆体4下端,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包括下应急灯灯板3321和通过前硅胶垫3322与下应急灯灯板3321相连的灯板压环3323,灯板压环3323上设有透光罩3324,其中下应急灯33的结构组件为316不锈钢材质具有更好的高温耐腐蚀性,结构组件包括下应急灯壳体331、盖板336、下应急灯安装架337、灯板压环3323等,其中下应急灯33通过下应急灯安装架337能够使下应急灯33减少加工难度的同时在未与桅杆体4锥度配型的情况下,消除桅杆体4维度的影响,从而避免安装后对水平光弧的影响,下应急灯33水平光束角为360度,垂直方向光束角为水平线上方5度至下方5度,其中下应急灯33背部设有进行填料函,能够进一步提升隐身效果。
40.结合图2、图8所示,桅杆体4上端设有贯穿于上应急灯341的防雷结构41,防雷结构41包括避雷针411和设置在上应急灯顶盖3413上的绝缘垫412,避雷针411上周向设有若干加强筋413与绝缘垫412相连,通过绝缘垫412能够有效防止雷击穿。
41.如图11、图12所示,舷灯3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舷身两侧的舷灯体311,舷灯体311呈三角状且通过固定螺丝嵌入式安装在舷身两侧,并且舷灯31安装船身线形共线设计外观更加美观,其中两个舷灯体311的正横方向间距达到1500mm以上能够避免间距过小导致混色,舷灯体311分为左舷灯体和右舷灯体,其中左舷灯体为红色右舷灯体为绿色,舷灯体311的角度以右舷灯体为例,水平光弧在船的正前方应右舷正横后22.5度共112.5度及垂向自水平线上方7.5度至水平线下方7.5度共15度的角度范围内稳定发光,不抖动、频闪;因为舷灯31周向平均的rcs值小于或等于0.3平方米,所以舷灯31具有很好的雷达隐身效果。
42.如图13、图14所示,锚灯35设置在旗杆体5上端且与旗杆体5的直径一致更加美观,且锚灯35包括锚灯安装组件351和设置在锚灯安装组件351内的锚灯光源352,锚灯光源352为白光led,锚灯安装组件351包括出光罩3511和设置在出光罩3511周向外侧的防护栏3512,防护栏3512上端设有锚灯顶盖353,且防护栏3512下端通过连接底板354与旗杆体5相连,其中防护栏3512和锚灯顶盖353与连接底板354均为316l不锈钢材质具有很好的耐腐蚀
性,且锚灯35水平光弧满足360度,垂直自水平线上方5度至水平线下方5度,旗杆体5中间设有第二桅灯结合上应急灯51,且第二桅灯结合上应急灯51与桅灯结合上应急灯34结构一致,且第二桅灯结合上应急灯51周向外侧设有防护壳体52。
43.如图1所示,艉灯32设置在船体尾端,艉灯32包括艉灯壳体321和若干设置在艉灯壳体321内的艉灯光源322,艉灯光源322至少为两个,艉灯光源322采用白灯led光源,且艉灯壳体321采用具有耐腐蚀性的316l不锈钢材质。
4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4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隐身强光灯1、强光灯体11、强光灯安装支架12、隐身舱顶灯2、舱顶灯体21、舱顶灯安装支架22、航行信号识别灯3、舷灯31、舷灯体311、艉灯32、艉灯壳体321、艉灯光源322、下应急灯33、下应急灯壳体331、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下应急灯灯板3321、前硅胶垫3322、灯板压环3323、透光罩3324、下应急灯安装部333、第二线缆接头334、后置硅胶垫335、盖板336、下应急灯安装架337、桅灯结合上应急灯34、上应急灯341、高透玻璃3411、防水垫圈3412、上应急灯顶盖3413、上应急灯底盖3414、灯具载体342、上应急灯光源组件343、上应急灯光源体3431、上应急灯灯具体3432、桅灯基板3433、上应急灯基板3434、第一线缆接头344、锚灯35、锚灯安装组件351、出光罩3511、防护栏3512、锚灯光源352、锚灯顶盖353、连接底板354、桅灯36、桅杆体4、防雷结构41、避雷针411、绝缘垫412、加强筋413、旗杆体5、第二桅灯结合上应急灯51、防护壳体5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舱面隐身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包括若干隐身强光灯(1)、若干隐身舱顶灯(2)以及若干航行信号识别灯(3),且所述的航行信号识别灯(3)为舷灯(31)、艉灯(32)、下应急灯(33)、桅灯结合上应急灯(34)、锚灯(35)以及桅灯(36)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隐身强光灯(1)包括强光灯体(11),所述的强光灯体(11)通过强光灯安装支架(12)采用焊接的方式设置在船体甲板上,所述的隐身强光灯(1)的周向平均rcs值小于或等于0.1平方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隐身舱顶灯(2)包括舱顶灯体(21),所述的舱顶灯体(21)通过舱顶灯安装支架(22)采用焊接的方式设置在船体甲板通道上方,且所述的舱顶灯体(21)的总rcs值小于或等于0.01平方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桅灯结合上应急灯(34)设置在桅杆体(4)上,且所述的桅灯结合上应急灯(34)包括上应急灯(341),所述的上应急灯(341)下端设有灯具载体(342)且通过灯具载体(342)设置在桅杆体(4)上,且所述的上应急灯(341)包括设置在高透玻璃(3411)内的上应急灯光源组件(343),所述的高透玻璃(3411)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防水垫圈(3412)与上应急灯顶盖(3413)和上应急灯底盖(3414)相连,所述的上应急灯底盖(3414)远离高透玻璃(3411)的一端设有与上应急灯光源组件(343)相连的第一线缆接头(34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应急灯光源组件(343)包括上应急灯光源体(3431)和插接在上应急灯光源体(3431)内的上应急灯灯具体(3432),且所述的上应急灯灯具体(3432)上设有若干呈犄角状设置的桅灯基板(3433),所述的桅灯(36)相邻设置在桅灯基板(3433)之间,且所述的桅灯(36)至少为两个,所述的上应急灯光源体(3431)上周边均匀分布设有上应急灯基板(3434),且所述的上应急灯基板(3434)至少为8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应急灯(33)包括下应急灯壳体(331)和设置在下应急灯壳体(331)上的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所述的下应急灯壳体(331)呈三角状,且所述的下应急灯壳体(331)具有相对倾斜设置的下应急灯安装部(333),所述的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设置在下应急灯安装部(333)内,且所述的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下端设有第二线缆接头(334)与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相连,所述的下应急灯壳体(331)远离下应急灯安装部(333)的一端通过后置硅胶垫(335)与盖板(336)相连,所述的盖板(336)远离下应急灯壳体(331)的一端设有下应急灯安装架(337),所述的下应急灯(33)通过下应急灯安装架(337)设置在桅杆体(4)下端,所述的下应急灯光源组件(332)包括下应急灯灯板(3321)和通过前硅胶垫(3322)与下应急灯灯板(3321)相连的灯板压环(3323),所述的灯板压环(3323)上设有透光罩(3324)。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桅杆体(4)上端设有贯穿于上应急灯(341)的防雷结构(41),所述的防雷结构(41)包括避雷针(411)和设置在上应急灯顶盖(3413)上的绝缘垫(412),所述的避雷针(411)上周向设有若干加强筋(413)与绝缘垫(412)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舷灯(3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舷身两侧的舷灯体(311),所述的舷灯体(311)呈三角状且通过固定螺丝嵌入式安
装在舷身两侧,且所述的舷灯(31)周向平均的rcs值小于或等于0.3平方米。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灯(35)设置在旗杆体(5)上端,且所述的锚灯(35)包括锚灯安装组件(351)和设置在锚灯安装组件(351)内的锚灯光源(352),所述的锚灯安装组件(351)包括出光罩(3511)和设置在出光罩(3511)周向外侧的防护栏(3512),所述的防护栏(3512)上端设有锚灯顶盖(353),且防护栏(3512)下端通过连接底板(354)与旗杆体(5)相连,所述的旗杆体(5)中间设有第二桅灯结合上应急灯(51),且所述的第二桅灯结合上应急灯(51)与桅灯结合上应急灯(34)结构一致,且第二桅灯结合上应急灯(51)周向外侧设有防护壳体(52)。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面隐身灯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艉灯(32)设置在船体尾端,所述的艉灯(32)包括艉灯壳体(321)和若干设置在艉灯壳体(321)内的艉灯光源(322),所述的艉灯光源(322)至少为两个。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舱面隐身灯具系统。它解决了现有船体灯具没有雷达隐身效果等技术问题。本系统包括若干隐身强光灯、若干隐身舱顶灯以及若干航行信号识别灯,且航行信号识别灯为舷灯、艉灯、下应急灯、桅灯结合上应急灯、锚灯以及桅灯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优点在于:隐身强光灯的RCS周向平均小于等于0.1平方米、隐身舱顶灯的总RCS小于等于0.01平方米、舷灯的RCS周向平均小于等于0.3平方米,所以船体具有很好的雷达隐身效果;航行信号识别灯上的结构组件均为316l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高温抗腐蚀效果;能够在提高灯具雷达隐身效果的同时不影响灯具光源的照射效果。响灯具光源的照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严小科 蒋成鹏 刘成 黄阿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沪乐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4
技术公布日:2023/4/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