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压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3
阅读:8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压力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尖峰吸气压力(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pip)功能与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ion pressure; peep)功能的呼吸压力调节装置,该呼吸压力调节装置设有一尖峰吸气压力阀(pip valve)、一呼气末正压阀(peep valve)及一呼吸气流压力计,该呼吸压力调节装置能够输入一呼吸气体并输出一呼吸气流,该呼吸气流压力计是用于指示该呼吸气流的压力变化。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一)如美国第us9999742b2号专利于说明书中所接露的闭塞阀(occlusion valve 70),它是用于向婴儿患者提供重复的复苏呼吸,因具有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ion pressure; peep)期,所以,该闭塞阀(70)是一种呼气末正压阀(peep valve)。通过使用该闭塞阀(70)输送的复苏呼吸可以在任何合适的速率,例如:每分钟约40-60次呼吸。进行前述复苏呼吸时,医护人员需要专注于该闭塞阀(70)的操作与婴儿患者的状态,所以,该闭塞阀(70)设置于邻近婴儿患者处的位置。
3.现有技术(二)如前述美国专利于说明书中所接露的吸气压力装置(inspiratory pressure device 26),它是一种婴儿复苏器(infant resuscitator),该吸气压力装置(26)能够从一呼吸气体源(source of breathing gas 20)接收呼吸气体,且该吸气压力装置(26)可以输出处于峰值吸气压力(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pip)的呼吸气流,该吸气压力装置(26)进一步包括一减压阀(pressure relief valve 30),该减压阀(30)是可调节的,从而可以调节系统(system 10)的压力。
4.现有技术(一)与现有技术(二)不易同时操作,因为该闭塞阀(70)与该吸气压力装置(26)中间具有一段距离,这可能导致医护人员无法同时专注于该闭塞阀(70)的操作与该吸气压力装置(26)的操作,例如:进行前述复苏呼吸时,呼吸气流应处于所需要的峰值吸气压力(pip),医护人员需要转身观察该吸气压力装置(26)所显示的压力值,并反复操作该减压阀(30)以调整该呼吸气流达到所需要的峰值吸气压力(pip),这将影响医护人员无法专注于该闭塞阀(70)的操作与婴儿患者的状态。因此,现有技术(一)与现有技术(二)仍有改良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对于以上现有技术的改进需求,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压力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一压力调节阀、一呼气末正压阀、一分歧管及一呼吸气流压力计;该压力调节阀设置于该分歧管的一第一分歧部,该呼气末正压阀设置于该分歧管的一第二分歧部,该分歧管具有一第三分歧部,该分歧管藉由该第三分歧部输入一呼吸气流,该呼吸气流压力计连接于该分歧管的一第四分歧部;其中该呼吸气流压力计用于指示该分歧管内的气流压力,该压力调节阀用于调整泄压范围,使该分歧管内的呼吸气流达到所需要的气流压力;当该压力调节阀进行泄压时,该分歧管内的呼吸气流经由该压力调节阀的一第一通气孔排
出。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在于,医护人员可以专注于该呼吸压力调节装置的操作与婴儿患者的状态,当医护人员调整该压力调节阀的泄压范围时,医护人员可以透过该呼吸气流压力计直接观察该分歧管内的气流压力,改善现有技术需要频繁地转身观察压力值的缺点。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二)在于,该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具有易于携带及移动的优势,该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只要连接一气源即可对婴儿患者进行复苏呼吸治疗,改善现有技术不易于携带及移动的缺点。
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三)在于,该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另具有易于生产制造、结构简化及较低成本的优势,取代现有技术,以因应流行疫情期间的紧急需求。
9.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具体功能、以及具体的实施例,继以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1.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12.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另一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13.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运用示意图。
14.图5是图1的a-a剖面图。
15.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单向阀的动作示意图。
16.图7是图1的b-b剖面图。
17.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枢轴套管的立体图。
18.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枢轴套管的另一立体图。
19.图10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枢轴套管的立体剖视图。
20.图1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枢轴套管的另一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压力调节装置包括一压力调节阀(pip valve)1、一呼气末正压阀(peep valve)2、一分歧管30及一呼吸气流压力计(manometer)40;该压力调节阀1具有一第一通气孔11,该第一通气孔11是一泄压孔;该呼气末正压阀2具有一第二通气孔21,该第二通气孔21是一操作孔;该分歧管30具有一第一分歧部31、一第二分歧部32、一第三分歧部33及一第四分歧部34,该第一分歧部31内侧具有一泄压部311,该分歧管30藉由该第三分歧部33输入一呼吸气流;该呼吸气流压力计40连接于该第四分歧部34(例如:该呼吸气流压力计40的一连接管43固定于该第四分歧部34),使该呼吸气流压力计40流体连通该分歧管30,该呼吸气流压力计40用于指示该呼吸气流的压力变化;其中该压力调节阀1具有一第一旋转盖10,该第一旋转盖10螺合于该第一分歧部31,该第一分歧部31内设置该压力调节阀1的一泄压阀体50,该第一旋转盖10内设置一复位弹簧60,该复位弹簧60抵住该泄压阀体50以封闭该泄压部311;当该压力调节阀1泄压时,该泄压阀体50离开该泄压部311,且该分歧管30内的呼吸气流经由该第一通气孔11排出;其中该呼
气末正压阀2具有一第二旋转盖20,该第二旋转盖20螺合于该第二分歧部32,该第二通气孔21用于封闭该呼气末正压阀2,该呼吸气流压力计40指示该分歧管30内的气流压力,该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是藉由该第一旋转盖10的旋转程度而改变,以调整该压力调节阀1的泄压范围,使得该分歧管30内的呼吸气流达到所需要的气流压力。
22.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列举说明该压力调节阀1的防脱落方式:该第一旋转盖10的一内侧壁150具有一凸缘15,该第一分歧部31的一外侧壁310具有一凸环312,该凸环312位于该凸缘15内侧,以限制该第一旋转盖10的移动范围;当该凸缘15抵住该凸环312时,该第一旋转盖10达到最大旋转程度,该压力调节阀1藉由该凸环312防止该第一旋转盖10脱离该第一分歧部31。
23.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列举说明该压力调节阀1的泄压方式:该第一旋转盖10的一内侧面120具有一第一内管16,该第一通气孔11流体连通该第一内管16,该弹簧60的一端部61套设于该第一内管16,该压力调节阀1泄压时,该分歧管30内的呼吸气流经由该第一内管16与该第一通气孔11排出;其中该第一旋转盖10的一顶面12进一步具有复数辅助泄压孔17,该压力调节阀1泄压时,该分歧管30内的呼吸气流亦可经由复数辅助泄压孔17排出。
24.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列举说明外部气体进入该分歧管30的方式:该分歧管30进一步具有一第五分歧部35,该第五分歧部35设有一单向阀70,该单向阀70藉由该分歧管30内的气流压力封闭该第五分歧部35;当该分歧管30内的气流压力大于外部气体的压力时,该单向阀70处于关闭状态(如图5所示),该分歧管30内的呼吸气流无法从该单向阀70流出,而保持该分歧管30内的气流压力;当外部气体的压力大于该分歧管30内的气流压力时,该单向阀70处于开启状态(如图6所示),该外部气体经由该单向阀70的一进气孔71进入该分歧管30,以补充该呼吸气流。
25.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列举说明该呼气末正压阀2的调整方式:该第二分歧部32内侧具有一锥形部36,该第二旋转盖20内侧具有一第二内管24,该第二内管24流体连通该第二通气孔21,该锥形部36与该第二内管24具有一间隙25,该间隙25的大小藉由该第二旋转盖20的旋转程度而改变,使该呼气末正压阀2为可调整的阀体(如图7所示)。
26.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列举说明该呼气末正压阀2与该分歧管30的流体连通方式:该分歧管30的该第二分歧部32内侧至少具有一第三通气孔37,该第二分歧部32藉由该第三通气孔37流体连通该分歧管30,使该呼气末正压阀2藉由该第三通气孔37流体连通该分歧管30的该第二分歧部32(如图7所示)。
27.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列举说明该分歧管30的结构:该分歧管30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或者,该分歧管30由一第一分歧管30a与一第二分歧管30b组成,该第一分歧管30a的一第一连接端301流体连通该第二分歧管30b的一第二连接端302,该第一分歧部31与该第四分歧部34成型于该第一分歧管30a,该第二分歧部32与该第三分歧部33成型于该第二分歧管30b。
28.请参阅图1、图3、图5、图8至图11所示,列举说明该分歧管30的抗扭力方式:该分歧管30具有一第三连接端303,该第三连接端303具有一环形肋304,该第三连接端303进一步设置一枢轴套管80,该枢轴套管80具有一轨道81,该轨道81是由一限位面82与复数限位部83所形成,该环形肋304位于该轨道81,使得该枢轴套管80轴向枢接于该第三连接端303;当本发明的压力调节装置受到一扭力时,该分歧管30与该枢轴套管80可相对旋转,以降低该
分歧管30所承受的扭力。
29.请参阅图5至图11所示,列举说明该枢轴套管80维持气密的方式:该枢轴套管80进一步具有一同轴内管84,该同轴内管84一体成型于该枢轴套管80,该枢轴套管80与该同轴内管84中间形成一环形间隙85,该第三连接端303伸入该环形间隙85内,以增加气密程度;当该分歧管30与该枢轴套管80相对旋转时,该同轴内管84可以维持该分歧管30与该枢轴套管80的气密。
30.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列举说明该分歧管30与气源的连接方式:该第三分歧部33流体连通一呼吸管90,该呼吸管90流体连通一气源,该气源经由该呼吸管90将该呼吸气流输入该第三分歧部33(如图4所示);该枢轴套管80进一步连接一呼吸面罩86,该呼吸面罩86的一连接端87固定于该枢轴套管80的一末端88,该连接端87流体连通该枢轴套管80,以输出该呼吸气流(如图5至7所示)。
31.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列举说明该压力调节阀1的组合方式:该第一旋转盖10的一内侧壁150具有一第一内螺纹13,该第一分歧部31的一外侧壁310具有一第一外螺纹38,该第一内螺纹13螺合于该第一外螺纹38;当该第一旋转盖10被旋转时,该第一旋转盖10相对于该第一分歧部31的轴向位置被改变,而调整该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使该压力调节阀1达到所需要的泄压范围,并使该分歧管30内的呼吸气流达到所需要的气流压力。
32.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列举说明该呼气末正压阀2的组合方式:该第二旋转盖20的内侧具有一第二内螺纹23,该第二分歧部32的外侧具有一第二外螺纹39,该第二内螺纹23螺合于该第二外螺纹39;当该第二旋转盖20被旋转时,该第二旋转盖20相对于该第二分歧部32的轴向位置被改变,而调整该锥形部36与该第二内管24所形成的间隙25,使该呼气末正压阀2达到所需要的间隙25。
技术特征:
1.一种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节装置包括:一压力调节阀(1),该压力调节阀(1)具有一第一通气孔(11),该第一通气孔(11)是一泄压孔;一呼气末正压阀(2),该呼气末正压阀(2)具有一第二通气孔(21),该第二通气孔(21)是一操作孔;一分歧管(30),该分歧管(30)具有一第一分歧部(31)、一第二分歧部(32)、一第三分歧部(33)及一第四分歧部(34),该第一分歧部(31)内侧具有一泄压部(311),该分歧管(30)藉由该第三分歧部(33)输入一呼吸气流;一呼吸气流压力计(40),该呼吸气流压力计(40)连接于该第四分歧部(34)并流体连通该分歧管(30),该呼吸气流压力计(40)用于指示该呼吸气流的压力变化;其中该压力调节阀(1)具有一第一旋转盖(10),该第一旋转盖(10)螺合于该第一分歧部(31),该第一分歧部(31)内设置该压力调节阀(1)的一泄压阀体(50),该第一旋转盖(10)内设置一复位弹簧(60),该复位弹簧(60)抵住该泄压阀体(50)以封闭该泄压部(311),该压力调节阀(1)泄压时该泄压阀体(50)离开该泄压部(311),且该分歧管(30)内的呼吸气流经由该第一通气孔(11)排出;其中该呼气末正压阀(2)具有一第二旋转盖(20),该第二旋转盖(20)螺合于该第二分歧部(32),该第二通气孔(21)用于封闭该呼气末正压阀(2),该呼吸气流压力计(40)指示该分歧管(30)内的气流压力,该复位弹簧(60)的作用力是藉由该第一旋转盖(10)的旋转程度而改变,以调整该压力调节阀(1)的泄压范围,使该分歧管(30)内的呼吸气流达到所需要的气流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转盖(10)的一内侧壁(150)具有一凸缘(15),该第一分歧部(31)的一外侧壁(310)具有一凸环(312),该凸环(312)位于该凸缘(15)内侧,以限制该第一旋转盖(10)的移动范围;当该凸缘(15)抵住该凸环(312)时,该凸环(312)防止该第一旋转盖(10)脱离该第一分歧部(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旋转盖(10)的一内侧面(120)具有一第一内管(16),该第一通气孔(11)流体连通该第一内管(16),该弹簧(60)的一端部(61)套设于该第一内管(16),该第一旋转盖(10)的一顶面(12)进一步具有复数辅助泄压孔(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歧管(30)进一步具有一第五分歧部(35),该第五分歧部(35)设有一单向阀(70),以封闭该第五分歧部(35);当该单向阀(70)关闭时,该呼吸气流无法从该单向阀(70)流出,而保持该分歧管(30)内的气流压力;当该单向阀(70)开启时,外部气体经由该单向阀(70)进入该分歧管(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分歧部(32)内侧具有一锥形部(36),该第二旋转盖(20)内侧具有一第二内管(24),该第二内管(24)流体连通该第二通气孔(21),该锥形部(36)与该第二内管(24)具有一间隙(25),该间隙(25)的大小藉由该第二旋转盖(20)的旋转程度而改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分歧部(32)内侧至少具有一第三通气孔(37),该第二分歧部(32)藉由该第三通气孔(37)流体连通该分歧管(3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歧管(30)由一第一分歧管
(30a)与一第二分歧管(30b)组成,该第一分歧管(30a)的一第一连接端(301)流体连通该第二分歧管(30b)的一第二连接端(302),该第一分歧部(31)与该第四分歧部(34)成型于该第一分歧管(30a),该第二分歧部(32)与该第三分歧部(33)成型于该第二分歧管(30b)。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歧管(30)具有一第三连接端(303),该第三连接端(303)具有一环形肋(304),该第三连接端(303)进一步设置一枢轴套管(80),该枢轴套管(80)具有一轨道(81),该轨道(81)是由一限位面(82)与复数限位部(83)所形成,该环形肋(304)位于该轨道(81),使得该枢轴套管(80)轴向枢接于该第三连接端(30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轴套管(80)进一步具有一同轴内管(84),该同轴内管(84)一体成型于该枢轴套管(80),该枢轴套管(80)与该同轴内管(84)中间形成一环形间隙(85),该第三连接端(303)伸入该环形间隙(85)内,以增加气密程度。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呼吸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分歧部(33)流体连通一呼吸管(90),该呼吸管(90)流体连通一气源,该气源经由该呼吸管(90)将该呼吸气流输入该第三分歧部(33);该枢轴套管(80)进一步连接一呼吸面罩(86),该呼吸面罩(86)的一连接端(87)固定于该枢轴套管(80)的一末端(88),该连接端(87)流体连通该枢轴套管(80),以输出该呼吸气流。
技术总结
一种呼吸压力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一压力调节阀、一呼气末正压阀、一分歧管及一呼吸气流压力计;该压力调节阀设置于该分歧管的一第一分歧部,该呼气末正压阀设置于该分歧管的一第二分歧部,该分歧管具有一第三分歧部,该分歧管藉由该第三分歧部输入一呼吸气流,该呼吸气流压力计连接于该分歧管的一第四分歧部;其中该呼吸气流压力计用于指示该分歧管内的气流压力,该压力调节阀用于调整泄压范围,使该分歧管内的呼吸气流达到所需要的气流压力;当该压力调节阀进行泄压时,该分歧管内的呼吸气流经由该压力调节阀的一第一通气孔排出。出。出。
技术研发人员:熊道存 熊纬 王旭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贝斯美德医用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7
技术公布日:2023/7/2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碳酸镧中指定元素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一种钢筋定位保护预制件及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