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8
阅读:124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核电厂设计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2.主控室是核电厂的控制中心,是对核电厂进行监督、控制和操纵的场所。主控室声环境设计是人因工程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主控室噪声问题受到核电厂业主和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某项目4台机组主控室功率运行时噪声较高,在100%满功率时,主控室实测噪声值约62-63db,较高的噪声对在主控室人员操作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对身体健康存在潜在不利影响。
3.通过对主控室振动噪声的现场测量和分析可知,主控室噪声是由主蒸汽管道振动引起,并通过支撑位置传递到主控室墙面,最后由主控室墙面辐射产生。
4.针对振动噪声源头,一般通过减少管道部件中流道的急剧变化来控制水动力噪声,控制方法立足于以下集中:1、改变作为振动噪声源的管道部件的结构以减小对流体的干扰。2、降低流速。3、合理设置管道部件的布置位置,或减少管道中的相关部件。4、安装管道水动力噪声消声器,一般包括扩张管和helmhohz共振腔结构。这些措施涉及修改核电厂主蒸汽系统,并且还受限于核能系统成熟设备的修改和应用,对于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5.针对振动噪声传递路径,一般方法是对系统管道采用弹性安装,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隔振器、隔振垫、硫化夹环等。在管道中插入挠性接管也是一周种常用的管道减振降噪技术措施。结合主控室噪声特点,以及核电厂的抗震需求,常用的管道隔振元器件对于控制由管内流体流动产生的主控室振动噪声的效能十分有限。
6.针对振动噪声终端治理,一般采用安装被动隔吸声装置来实现降噪。由于主控室空间较大,噪声频段较低并存在显著强线谱,同时考虑到主控室的安全要求,传统的隔吸声装置无法实现良好的降噪效果。
7.综上所述,传统的振动噪声治理方法对核电厂主控室噪声问题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一般,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治理方案,能够对主控室有很好的降噪效果,同时不影响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8.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可以大幅度降低某核电厂功率运行工况下主控室噪声,从根本上解决主控室过高的噪声问题。
9.本技术提供一种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包括:第一轴墙,其位于所述主控室的一侧;第一跨墙,其设置于第一轴墙远离主控室一侧;其中,从核岛引出的主蒸汽管道穿过第一轴墙和第一跨墙,且主蒸汽管道支撑于第一跨墙上。
10.优选地,主控室位于第一轴墙朝向核岛一侧。
11.优选地,第一跨墙为核抗震墙体,其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
12.优选地,第一跨墙的地震输入为包络厂址sl-2的地震反应谱。
13.优选地,第一跨墙截面厚度为900mm。
14.优选地,第一跨墙支撑主蒸汽管道的位置的墙体在10.744m以下的厚度为1200mm。
15.优选地,主蒸汽管道穿过第一轴墙的孔径大于主蒸汽管道的直径。
16.本技术的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将主蒸汽管道内由于流体运行产生的振动转移传递至主控室以外区域的第一跨墙,隔断了振动传递至主控室的传播路径,从而可以大幅降低主控室噪声,极大改善主控室声学环境,为主控室工作人员提供较好的声学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以下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
18.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示意图。
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1.应当明确,以下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基于以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23.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4.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25.主控室是核电厂的控制中心,是对核电厂进行监督、控制和操纵的场所。主控室声环境设计是人因工程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主控室噪声问题受到核电厂业主和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
26.通过对主控室振动噪声的现场测量和分析可知,满功率运行时,主控室区域内噪声的频率成分主要集中在500hz以下低频段,存在显著的强线谱特征。现有的核电厂厂房,主蒸汽管道流速很高,其管道支撑位于第一轴墙。主控室噪声与主蒸汽管道及附近墙体振
动频率高度一致,且主控室噪声及附近墙体的振动呈现出越靠近主蒸汽管道支撑位置振动噪声幅值越大的特点。这些现象说明,主控室噪声是由主蒸汽管道振动引起,并通过支撑位置传递到主控室墙面,最后由主控室墙面辐射产生。
27.为解决主控室噪声问题,需要针对振动噪声的源头、传递路径和终端进行综合治理。解决管道振动工程问题必须根据振动噪声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综合效果。
28.本技术针对主蒸汽管道振动引起主控室噪声的问题,将主蒸汽管道的振动从第一轴墙转移到远离主控室的墙面上,从而减小主控室内的振动噪声。
29.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示意图。
30.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包括:第一轴墙2,其位于主控室1的一侧;第一跨墙3,其设置于第一轴墙2远离主控室1一侧;其中,从核岛100引出的主蒸汽管道101穿过第一轴墙2和第一跨墙3,且主蒸汽管道101支撑于第一跨墙3上。
31.第一轴墙2与第一跨墙3之间的距离范围为800~1200mm。
32.第一轴墙2连接于主控室1的墙体,核电厂原有厂房将主蒸汽管道101支撑与第一轴墙2上,将主蒸汽管道101的振动传递至主控室1,使主控室1产生较高的噪声,对在主控室人员操作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对身体健康存在潜在不利影响。
33.为了减小将主蒸汽管道101的振动传递至主控室1,本技术将与第一轴墙2相邻的第一跨墙3进行了重新设计,将主蒸汽管道101的支撑点转移到第一跨墙3上,从而将主蒸汽管道101的振动转移传递至第一跨墙3,从而避免将主蒸汽管道101的振动传递至于主控室1连接的第一轴墙2上,减小了主控室1由于主蒸汽管道101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
34.请继续参考图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控室1位于第一轴墙2朝向核岛100一侧。在对核电厂厂房进行设计布局时,为了合理利用空间,将主控室1位于第一轴墙2朝向核岛100一侧,并且第一跨墙3位于第一轴墙2远离主控室1一侧,这样,将主蒸汽管道101支撑于第一跨墙3上,将主蒸汽管道101内由于流体运行产生的振动转移传递至主控室1以外区域,隔断了振动传递至主控室1的传播路径,从而可以大幅降低主控室1噪声。
35.核电厂物项共划分三个抗震类别:抗震ⅰ类、抗震ⅱ类和非和抗震类。抗震ⅰ类适用于安全有关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也适用于支持或保护安全有关构筑物、系统和部件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抗震ⅱ类适用于执行非安全有关功能和安全停堆地震下不要求继续执行功能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抗震ⅰ类和抗震ⅱ类以为的构筑物、系统和部件为非核抗震类构筑物、系统和部件。
36.核电厂原有的第一跨墙为非核抗震类墙体,为了保证核电厂厂房的强度,满足支撑点的功能性要求,使第一跨墙3能够稳定支撑主蒸汽管道101,第一跨墙3设计为核抗震墙体,满足核电厂抗震i类规范相关要求,其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满足抗震i类要求的第一跨墙3,能保证主蒸汽管道101的安全,并满足严格的法规和标准。
37.第一跨墙3的地震输入为包络厂址sl-2的地震反应谱。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跨墙3截面厚度为900~1200mm。优选地,将第一跨墙3由原来的600mm增加到900mm,增强了第一跨墙3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
39.进一步地,为了能够稳定支撑主蒸汽管道101,第一跨墙3支撑主蒸汽管道101的位
置的墙体在10.744m以下的厚度为1200~1500mm,优选为1200mm。
40.为了避免主蒸汽管道101的振动传递至第一轴墙2,主蒸汽管道101穿过第一轴墙2的通孔的孔径大于主蒸汽管道101的直径,减小主蒸汽管道101与第一轴墙2接触的可能性,而尽量将振动传递至第一跨墙3的支撑点,从而减小第一轴墙2的振动,降低主控室1内的噪声。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墙,其位于所述主控室的一侧;第一跨墙,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墙远离所述主控室一侧;其中,从核岛引出的主蒸汽管道穿过所述第一轴墙和所述第一跨墙,且所述主蒸汽管道支撑于所述第一跨墙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室位于所述第一轴墙朝向所述核岛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墙为核抗震墙体,其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墙截面厚度为90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墙支撑所述主蒸汽管道的位置的墙体在10.744m以下的厚度为12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蒸汽管道穿过所述第一轴墙的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主蒸汽管道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减振墙体结构,包括:第一轴墙,其位于所述主控室的一侧;第一跨墙,其设置于第一轴墙远离主控室一侧;其中,从核岛引出的主蒸汽管道穿过第一轴墙和第一跨墙,且主蒸汽管道支撑于第一跨墙上。本申请的核电厂主控室降噪减振墙体结构,将主蒸汽管道内由于流体运行产生的振动转移传递至主控室以外区域的第一跨墙,隔断了振动传递至主控室的传播路径,从而可以大幅降低主控室噪声,极大改善主控室声学环境,为主控室工作人员提供较好的声学工作环境。境。境。
技术研发人员:史国宝 卢洪早 严锦泉 丁振坤 褚濛 葛鸿辉 施伟 方立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7
技术公布日:2023/7/2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燃气滤芯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道路减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