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溴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3 阅读:122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溴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应用。


背景技术:

2.溴氰虫酰胺为新型酰胺类内吸性杀虫剂,胃毒为主,兼具触杀。通过激活靶标害虫的鱼尼丁受体,释放横纹肌和平滑肌细胞内贮存的钙,引起害虫肌肉收缩,结果导致损害肌肉运动调节、麻痹,最终害虫死亡。
3.茚虫威是一种噁二嗪类杀虫剂,作用机理为钠离子通道抑制剂,主要是阻断害虫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通道,导致靶标害虫麻痹、最终死亡。药剂通过触杀和摄食进入虫体,害虫的行为迅速变化,致使害虫迅速终止摄食,从而较好地保护了靶标作物。
4.稻纵卷叶螟是中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稻区。除为害水稻外,还可取食大麦、小麦、甘蔗、粟等作物及稗、李氏禾、雀稗、双穗雀稗、马唐、狗尾草、蟋蟀草、茅草、芦苇等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5.目前防治的药剂主要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虫螨腈、虱螨脲、茚虫威等,但是因为其迁入量大、世代交叠、繁殖能力强,使得稻田虫相更为复杂,害虫产生严重抗药性,再加上以往防治稻纵卷叶螟一般使用沙蚕毒素类农药,使稻纵卷叶螟抗药性更为严重,防治效果不佳,只有加大剂量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但是这样一方面会使成本加大,另一方面在用药物防治稻纵卷叶螟时,容易对天敌造成较大影响,还可能破坏水生生物及蜜蜂的生长环境,打破了生态平衡。
6.申请人提供的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混配组合物,将两种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的药剂进行混配,并添加增效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效,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最重要的是对天敌安全,节省了用药成本,对环境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溴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应用,其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兼具速效与持效,对天敌安全、对环境安全。
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含溴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杀虫组合物由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复配而成,所述的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2:1~1:3,优选的重量比为1:1。
10.进一步地,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为,50~500克/升,优选的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为150克/升。
11.进一步地,溴氰虫酰胺、茚虫威加入增效剂、助剂制成悬浮剂。
12.进一步地,所述的增效剂选自聚乙氧基改性硅烷和聚乙氧基改性脂肪醇混合物或烷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中的一种;
13.所述的助剂选自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增稠剂、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14.进一步地,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15.进一步地,杀虫组合物有效成分用药量为33.75~56.25克/公顷
16.进一步地,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用水量为450~750升/公顷,优选的用水量为750升/公顷。
17.杀虫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百分百组分及含量:溴氰虫酰胺12.5~300克/升、茚虫威20~375克/升、增效剂20~100克/升、分散剂10~100克/升、润湿剂10~100克/升、消泡剂1~20克/升、增稠剂2~30克/升、防冻剂0~100克/升、防腐剂0~20克/升、水余量。
18.本发明的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与单剂相比,该组合物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有明显增效,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对天敌安全、对环境安全;(3)兼有速效和长效;(4)延缓了害虫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20.应用实施例一
21.实施例1 15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
22.94%溴氰虫酰胺原药79.79克、95%茚虫威原药78.95克、烷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50克、烷基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15克、蓖麻油聚氧乙烯醚8克、烷基糖苷5克、乙三醇50克、黄原酸胶2克、硅酸镁铝2克、白炭黑2克、有机硅酮消泡剂1克、苯甲酸钠5克、冰醋酸2克、水加至1000克,制得15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
23.实施例2 15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
24.94%溴氰虫酰胺原药79.79克、95%茚虫威原药78.95克、聚乙氧基改性硅烷和聚乙氧基改性脂肪醇混合物80克、eo-po嵌段共聚物10克、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10克、丙二醇40克、尿素20克、c8-10脂肪醇类0.8克、苯甲酸钠4克、水加至1000克,制得15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
25.实施例3 6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
26.94%溴氰虫酰胺原药42.55克、95%茚虫威原药21.05克、烷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40克、木质素磺酸盐1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克、丙三醇40克、羧甲基纤维素4克、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0.5克、硅酸镁铝3克、苯甲酸钠3克、水加至1000克,制得6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
27.实施例4 30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
28.94%溴氰虫酰胺原药159.57克、95%茚虫威原药157.89克、聚乙氧基改性硅烷和聚乙氧基改性脂肪醇混合物、三聚氰胺甲醛树脂25克、十二烷基硫酸钠40克、丙三醇40克、聚乙二醇2克、硅酸镁铝0.5克、有机硅酮消泡剂10克、苯甲酸钠3克、水加至1000克,制得300
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
29.实施例5 50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
30.94%溴氰虫酰胺原药212.77克、95%茚虫威原药315.79克、烷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70克、聚羧酸盐20克、eo-po嵌段共聚物20克、苯乙烯基苯酚甲醛树脂环氧丙烷嵌段聚醚25克、丙三醇40克、聚乙烯醇0.5克、硅酸镁铝0.5克、磷酸二氢钾0.8克、有机硅酮消泡剂10克、水加至1000克,制得50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
31.实施应用例二:
32.溴氰虫酰胺、茚虫威及混配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实验
33.1试验目的
34.在室内测定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及其不同混配组合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毒力,并进行增效作用评价,明确二者的适配性,为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混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5.2实验条件
36.2.1供试靶标
37.水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系田间采集幼虫,在室内用水稻苗饲养1代的品系,选取大小一致的3龄幼虫供试验用。
38.2.培养条件
39.供试靶标及试验后靶标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
±
1)℃,相对湿度60%~80%,光照周期为l∶d=(16∶8)h。
40.3试验设计
41.3.1试验药剂
42.溴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94%原药;茚虫威(indoxacarb)95%原药。
43.3.2药剂配置
44.称取0.0106g溴氰虫酰胺94%原药,以0.5mldmf溶解后,加入0.2mltween80乳化剂,搅拌均匀,加清水至100ml,配成100mg/l的母液,再取10ml母液加入90ml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水中,配制成10mg/l的供试液,再用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水按2倍比例稀释成5、2.5、1.25、0.625和0.3125mg/l,共6个浓度进行试验;
45.称取0.0105g茚虫威95%原药,以0.5mldmf溶解后,加入0.2ml tween80乳化剂,搅拌均匀,加清水至100ml,配成100mg/l的母液,再取20ml母液加入80ml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水中,配制成20mg/l的供试液,再用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水按2倍比例稀释成10、5、2.5、1.25和0.625mg/l,共6个浓度进行试验。
46.根据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3∶1、2∶1、1∶1、1∶2和1∶3的比例,分别量取12、10.67、8、5.33和4ml的溴氰虫酰胺母液,再相应量取4、5.33、8、10.67和12ml的茚虫威母液,二者进行混合,补足加乳化剂的水至100ml,均配成16mg/l的供试液,再分别用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水按2倍比例稀释成各6个浓度进行试验。
47.在盛有0.5mldmf的烧杯中加入99.5ml含0.1%tween80乳化剂的水作为空白对照。
48.4试验方法
49.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14-2008,采用浸稻苗接虫法。选取三叶一芯的稻苗于供试药液中浸渍10s,取出放到准备好的玻璃试管中,自然晾干,然后在试
管中接入水稻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10头,管口用纱布扎紧,每处理4次重复,处理完毕置于观察室内培养。
50.5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51.5.1调查时间和方法
52.72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并进行记录,试虫死亡判断标准为以镊子轻轻接触试虫无反应计为死亡。
53.5.2数据统计分析
54.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4.7-2006,采用sun&johnson(1960)共毒系数法求出各混配组合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0055][0056]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药剂a的毒力指数
×
药剂a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药剂b的毒力指数
×
药剂b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
[0057][0058]
6实验结果
[0059]
溴氰虫酰胺、茚虫威及二者3∶1、2∶1、1∶1、1∶2和1∶3的比例混配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可见,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以上述5个比例进行混配对水稻稻纵卷叶螟除3∶1外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lc50值分别为2.17、2.09、2.00、2.41和2.75mg/l,共毒系数分别为117.03、127.17、146.57、135.58和126.05,其中以1∶1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60]
表1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混配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测定结果
[0061][0062]
本次室内生测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以2∶1、1∶1、1∶2和1∶3的比例混配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二者以1∶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063]
应用实施例三:实施例1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0064]
1试验目的
[0065]
进行15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为
确定药剂防效、田间使用剂量、持效期、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和安全合理的使用技术提供依据。
[0066]
2试验依据
[0067]
参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 17980.2-2000第2部分: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
[0068]
3实验地点
[0069]
本试验安排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
[0070]
4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0071]
试验对象:水稻稻纵卷叶螟;
[0072]
试验作物:水稻,品种为野丝占,株行距约为18厘米
×
24厘米,栽培方式为移栽,于2022年4月20日移栽,施药时处于水稻分蘖末期。
[0073]
5试验设计和安排
[0074]
5.1药剂用量与编号
[0075]
表2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0076][0077]
5.2施药时间和次数
[0078]
2022年5月24日施药1次,卵孵盛期进行施药,共施药1次。
[0079]
5.3使用容量
[0080]
亩喷药液50升,每公顷喷药液量750升。
[0081]
5.4调查时间和次数
[0082]
参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 17980.2-2000第2部分: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5丛,共调查25丛水稻,统计水稻总叶数、卷叶数。
[0083]
于施药前(2022年5月24日)调查卷叶数,施药后15天(2022年6月8日)进行调查,共调查2次。
[0084]
5.5药效计算方法
[0085]
参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 17980.2-2000第2部分: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防效计算方法如下:
[0086][0087]
[0088]
6实验结果
[0089]
表3实施例1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防治效果
[0090][0091]
药后15天,实施例1的试验药剂15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33.75、45、56.26克/公顷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82.60%、85.72%、88.24%,试验药剂高剂量显著高于低剂量;对照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39克/公顷的防效为81.62%,显著低于试验药剂中、高剂量的防效;对照药剂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36克/公顷的防效为78.87%,显著低于试验药剂低、中、高剂量。
[0092]
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施用试验药物对供试作物的叶片及植株产生任何药害,也未发现其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0093]
应用实施例四:实施例2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0094]
试验目的、实验依据、用水量、供试药剂、药效计算方法同应用实施例三。
[0095]
1实验地点
[0096]
本试验安排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
[0097]
2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0098]
试验对象:水稻稻纵卷叶螟,施药时,稻纵卷叶螟处于卵孵化高峰至低龄幼虫期;
[0099]
试验作物:水稻,栽培品种:徽两优898。于2021年5月22日撒播,亩用种子量1.5千克。试验时,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
[0100]
3施药时间和次数
[0101]
2021年7月13日,共施1次药。
[0102]
4调查时间、次数和方法
[0103]
共计调查1次。药后15天(2021年7月28日)调查试验结果。
[0104]
根据“gb/t 17980.2-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规定进行。在空白对照区受害状明显时或当代为害定型后进行调查,调查时,每小区5点取样共调查25丛水稻,调查卷叶数,同时调查卷叶内活虫数。
[0105]
5实验结果
[0106]
表4实施例2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0107][0108]
注:小写字母表示各处理间在0.05水平上的差异,大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在0.01水平上的差异。
[010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2的15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在供试剂量下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效。
[0110]
该药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为33.75~56.25克/公顷剂量下,对水稻稻纵卷叶螟药后15天的保叶防效为91.3%~95.8%,显著高于或与对照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防效(分别为90.7%、88.7%)相当。
[0111]
该药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为33.75~56.25克/公顷剂量下,对水稻稻纵卷叶螟药后15天的杀虫防效为90.9%~96.7%,显著高于或与对照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0克/升茚虫威悬浮剂防效(分别为91.9%、89.3%)相当。
[0112]
150克/升溴氰虫酰胺
·
茚虫威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持效期可达15天。在试验剂量下,未发现对水稻生长有不良影响。
[0113]
应用实施例五:(实施例1~2)对环境影响测定实验
[0114]
我司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实施例1~2进行蜜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蜜蜂急性接触毒性试验、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家蚕急性毒性试验、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藻类生长抑制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天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天敌瓢虫急性接触毒性试验等10项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0115]
1)蜜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毒性级别为低毒。
[0116]
2)蜜蜂急性接触毒性试验,毒性级别为低毒。
[0117]
3)鸟类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毒性级别为微毒。
[0118]
4)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毒性级别为低毒。
[0119]
5)家蚕急性毒性试验,毒性级别为低毒。
[0120]
6)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毒性级别为低毒。
[0121]
7)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毒性级别为低毒。
[0122]
8)蚯蚓急性毒性试验,毒性级别为微毒。
[0123]
9)天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低风险。
[0124]
10)天敌瓢虫急性接触毒性试验,低风险。
[0125]
应用实施例六:实施例1~2急性毒理学测定实验
[0126]
我司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实施例1~2进行急性毒性测定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0127]
1)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毒性级别均为微毒。
[0128]
2)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毒性级别为微毒。
[0129]
3)兔眼睛刺激性试验,无刺激性。
[0130]
4)皮肤刺激性试验,无刺激性。
[0131]
5)皮肤致敏性试验。实验动物:豚鼠;致敏强度:无。
[0132]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含溴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杀虫组合物由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复配而成,所述的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2:1~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为50~500克/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为150克/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溴氰虫酰胺、茚虫威加入增效剂、助剂制成悬浮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选自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增稠剂、水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效剂选自聚乙氧基改性硅烷和聚乙氧基改性脂肪醇混合物或烷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中的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杀虫组合物有效成分用药量为33.75~56.25克/公顷。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溴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由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复配而成;所述的溴氰虫酰胺与茚虫威的重量比为2:1~1:3。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减少了杀虫剂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风险,延缓了害虫耐药性的产生,可用于抗性害虫的综合治理,重要用于防治半翅目、鳞翅目及鞘翅目害虫,尤其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通 曹巧利 冯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8
技术公布日:2023/8/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