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02
阅读:15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设备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棚结构。
背景技术:
2.在高速列车上两节车厢之间,往往采用风挡进行连接,便于车体通过非直线路段时的延展、伸缩以及摆动等操作,而风挡通常采用内外对波折棚外加底部隔音管的结构,如专利号:cn113954892a所提供的名称为:一种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结构的发明专利,该专利记载了可以通过三层棚布形成2个隔音空腔的风挡结构,具体的,外层折棚设置双层,形成o型的折棚空腔,内折棚呈u型笼罩外折棚设置,内外折棚上分别安装有夹布型材,通过夹布型材可固定折棚棚布的形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外层折棚中两棚布均缝纫连接在一起,车辆面对弯道或坡道等路况时,风挡连接的两个相邻车厢会出现错位移动,在车厢相对错位变化的应力作用下,外层折棚发生形变,外层折棚上的缝纫线在形变作用下对内棚布进行拉车,导致内外棚布上均会出现缝纫孔以及拉痕,棚布的完整性变差,棚布中的隔音空腔被破坏,导致棚布的隔音性能以及寿命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折棚在行驶过程中会因为路况的问题导致棚布上出现缝纫孔和拉痕。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棚结构,包括外折棚、设置在所述外折棚内的内折棚以及固定连接至所述外折棚和所述内折棚的夹持条,所述内折棚和所述外折棚共同构成截面为o型的管状结构,所述外折棚上凸设有外站脚,所述内折棚上缝合设有内站脚,所述内站脚和所述外站脚相间并列设置,所述夹持条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内站脚和所述外站脚进行夹持,所述夹持条稳固所述内折棚和所述外折棚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夹持条呈环状的条状结构,所述夹持条逐段铆压至所述内站脚上,所述夹持条对风挡的外形结构进行加固。
5.进一步的,所述内站脚沿所述内折棚的侧边向远离开口的方向布设,所述外折棚和所述内折棚均有多个,多个所述外折棚呈波浪状并列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外折棚和所述内折棚均为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外折棚的外站脚并列贴合。
7.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条的截面呈u型结构,所述夹持条的内侧上刻有槽牙,所述槽牙可镶嵌至所述内站脚中。
8.进一步的,所述内站脚上还设置有防脱条,所述防脱条缝纫固定在所述内站脚的端部,所述夹持条的槽牙抵压至所述防脱条的上方。
9.进一步的,所述折棚结构还包括折棚固定组件,所述折棚固定组件包括端面框、安装在车厢端面上的连接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框上的旋转扳手,所述端面框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站脚和所述内站脚上,所述旋转扳手可压制所述端面框至连接框上,从而固定所述外
折棚和所述内折棚至所述车厢上。
10.进一步的,所述端面框上开有夹持槽,最外侧的所述外折棚的外站脚和所述内折棚的内站脚均穿插至所述夹持槽内,所述端面框通过所述夹持槽的形变完成对所述外站脚和所述内站脚的铆合挤压。
11.进一步的,所述端面框上背离所述外折棚的侧面上还凸设有压制凸缘,所述连接框上设置有压件底座,所述压制凸缘抵持至所述压件底座内,所述旋转扳手转动后可压制所述压制凸缘至所述连接框上。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内折棚和外折棚之间通过夹持条进行定位定型,并且利用夹持条可将并列的两个外折棚固定连接,即夹持条即可以对内折棚和外折棚进行固定,又可以将外折棚的相对位置固定,形成波浪状的风挡结构,从而可省略内折棚和外折棚之间缝纫连接的工序,使得折棚结构的生产效率提高,降低了折棚结构的生产成本,同时避免内折棚和外折棚之间发生错位时,外折棚和内折棚缝纫处上出现缝隙,保证棚布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棚结构的主视图;
15.图2是沿图1中a-a的剖视图;
16.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17.图4是图2中夹持条和内外折棚的组装示意图。
18.图中:折棚结构100、外折棚10、内折棚20、夹持条30、折棚固定组件40、内站脚210、外站脚110、防脱条212、端面框410、连接框420、旋转扳手430、夹持槽411、压制凸缘412、压件底座421。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2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棚结构100,应用在风挡上,折棚结构100包括外折棚10、设置在外折棚10内的内折棚20、固定连接外折棚10和内折棚20的夹持条30以及折棚固定组件40。
21.外折棚10大致拱状结构,内折棚20大致呈u型结构型结构,外折棚10套设在内折棚20的外部,外折棚10和内折棚20共同构成截面为o型的管状结构,外折棚10和内折棚20均有多个,多个外折棚10呈波浪状并列设置,外折棚10的边缘延伸设置有外站脚110,内折棚20的侧边上设置有内站脚210,内站脚210以缝合的方式固定在内折棚20的侧边上,且内站脚210沿内折棚20的侧边向远离开口的方向布设,内站脚210和外站脚110相间并列设置,优选地,外折棚10和内折棚20均为橡胶材质制成,两个外折棚10的外站脚110并列贴合。
22.夹持条30呈环形的条状结构,夹持条30的截面呈u型结构,内站脚210和外站脚110均穿插至夹持条30的开口内,夹持条30的内侧上刻有槽牙(图未示出),夹持条内侧的槽牙贴合于内站脚210。在进行风挡组装时,内站脚210和外站脚110均穿插至夹持条30的开口内,对夹持条30进行逐段铆压,夹持条30的开口发生形变,夹持条30的开口内侧压紧至内站脚210上,并且夹持条30对内站脚210和外站脚110进行形变压制,对夹持条30内的内站脚210和外站脚110施加预紧的压力,在预紧压力的作用下,槽牙镶嵌至内站脚210中,通过槽牙的嵌套压制,可避免内站脚210从夹持条30中脱离。从而保证预紧压力始终施加在内折棚20和外折棚10上。
23.优选地,内站脚210上还设置有防脱条212,防脱条212缝纫固定在内站脚210的端部,夹持条30中的槽牙抵压至防脱条212的上方,通过防脱条212避免内站脚210从夹持条30中脱离。
24.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夹持条30的形变压力对内站脚210和外站脚110进行夹持,使得内折棚20和外折棚10被夹持条30夹持固定,形成隔音空腔,同时相邻的两个折棚受夹持条30的固定,其相对的位置被夹持限制,在劫持条30的压制作用下,可将风挡的外形结构加固,同时也将内折棚20和外折棚1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25.折棚固定组件40包括端面框410、安装在车厢端面上的连接框420以及设置在连接框420上的旋转扳手430。
26.端面框410上朝向内站脚210和外站脚110的侧面上开有夹持槽411,最外侧的外折棚10和内折棚20的外侧外站脚110和内站脚210均穿插至夹持槽411内,通过对端面框410进行铆合挤压,夹持槽411的槽宽减少,端面框410通过夹持槽411夹持固定在最外侧的外折棚10和内折棚20上。端面框410上背离外折棚10的侧面上还凸设有压制凸缘412,连接框420固定安装在车厢的端面上,连接框420和端面框410对应,连接框420上设置有压件底座421,压件底座421对应压制凸缘412设置,压制凸缘412可抵持至压件底座421内,压制凸缘412从端面框410上伸出后弯曲形成让位空腔,旋转扳手430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框420上,旋转扳手430对应压制凸缘412的让位空腔设置,旋转扳手430在连接框420上转动后可穿插至让位空腔内,在旋转扳手430的压制下,压制凸缘412固定在压件底座412中,从而可将端面框410和连接框420固定连接,即借助风挡连接两个车厢。
27.上述最优的折棚结构100在组装时,首先利用夹持条30将外折棚10和内折棚20上的外站脚110和内站脚210夹持固定,并借助铆合压制的方式,将外站脚110和内站脚210形变夹持,从而可将外站脚110和内站脚210固定,在夹持条30的夹持下,可将外棚布10和内棚布20夹持固定,同时,通过夹持条30可将并列设置的棚布夹持定型到位,定型完成的折棚棚布两端均夹设端面框410,端面框410通过夹持槽411夹持固定在棚布的边缘,之后利用旋转扳手430对端面框410上压制凸缘412的压制,使得端面框410和连接框420固定连接,进而借助折棚结构可连通两个车厢。
2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折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折棚、设置在所述外折棚内的内折棚以及固定连接至所述外折棚和所述内折棚的夹持条,所述内折棚和所述外折棚共同构成截面为o型的管状结构,所述外折棚上凸设有外站脚,所述内折棚上缝合设有内站脚,所述内站脚和所述外站脚相间并列设置,所述夹持条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内站脚和所述外站脚进行夹持,所述夹持条稳固所述内折棚和所述外折棚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夹持条呈环状的条状结构,所述夹持条逐段铆压至所述内站脚上,所述夹持条对风挡的外形结构进行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站脚沿所述内折棚的侧边向远离开口的方向布设,所述外折棚和所述内折棚均有多个,多个所述外折棚呈波浪状并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棚和所述内折棚均为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外折棚的外站脚并列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条的截面呈u型结构,所述夹持条的内侧上刻有槽牙,所述槽牙可镶嵌至所述内站脚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站脚上还设置有防脱条,所述防脱条缝纫固定在所述内站脚的端部,所述夹持条的槽牙抵压至所述防脱条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棚结构还包括折棚固定组件,所述折棚固定组件包括端面框、安装在车厢端面上的连接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框上的旋转扳手,所述端面框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站脚和所述内站脚上,所述旋转扳手可压制所述端面框至连接框上,从而固定所述外折棚和所述内折棚至所述车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框上开有夹持槽,最外侧的所述外折棚的外站脚和所述内折棚的内站脚均穿插至所述夹持槽内,所述端面框通过所述夹持槽的形变完成对所述外站脚和所述内站脚的铆合挤压。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框上背离所述外折棚的侧面上还凸设有压制凸缘,所述连接框上设置有压件底座,所述压制凸缘抵持至所述压件底座内,所述旋转扳手转动后可压制所述压制凸缘至所述连接框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棚结构,包括外折棚、设置在外折棚内的内折棚以及固定连接至外折棚和内折棚的夹持条,内折棚和外折棚共同构成截面为O型的管状结构,外折棚上凸设有外站脚,内折棚上缝合设有内站脚,内站脚和外站脚相间并列设置,夹持条对相邻的两个内站脚和外站脚进行夹持,夹持条稳固内折棚和外折棚之间的相对位置,夹持条呈环状的条状结构,夹持条逐段铆压至内站脚上,夹持条对风挡的外形结构进行加固,通过夹持条对内站脚和外站脚的夹持,对内折棚和外折棚尽心固定,省略内折棚和外折棚之间缝纫连接的工序,降低折棚结构的生产成本,提高棚布的使用寿命。提高棚布的使用寿命。提高棚布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周刚 王桢杰 徐磊 李景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今创风挡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1
技术公布日:2023/6/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车辆贯通道的侧护板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车辆自动摘管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