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14 阅读:6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隔热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


背景技术:

2.隔热砖是一种具有规则外形的隔热保温制品。属于轻质保温耐火材料。这类材料的共同特点是体积密度小,容重轻,导热系数低。但强度较低,高温重烧收缩较大,隔热、保湿效果好。
3.现有技术中,窑炉炉衬一般采用重质致密砖或氧化铝空心球砖砌筑。但是重质致密砖体积密度大、蓄热多、热导率大,不节能;氧化铝空心球砖体积密度大,隔热效果不明显。因此,解决体积密度大、导热率大、隔热效果差、强度低等问题所带来的高能耗、高成本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提高隔热砖的体积密度并且降低导热效果,促进隔热砖的发展。
5.本发明的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备料;
7.s2、制坯:将搅拌好的泥料堆积在一起,陈腐后加入到练泥机内挤压成型符合要求的砖坯;将成型后的砖坯放进干燥房干燥;
8.s3、烧制:将干燥后的砖坯码在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一段时间,控制烧成温度1600-1650℃,然后切磨、检验、包装得到成品隔热砖。
9.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中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焦宝石50-100份、刚玉80-120份、莫来石50-90份、纳米氧化锆粉末15-30份、氧化钙2-6份、氧化钇2-6份、氧化镁3-5份、聚苯乙烯球10-15份、黏土2-10份、有机烧失物10-15份。
10.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有机烧失物选自草木灰、稻谷壳、木屑和焦炭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按重量计,120目莫来石占比为20%,800目莫来石占比为80%。
12.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焦宝石粒径为小于等于1mm。
13.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刚玉粒径为小于等于1.5mm。
14.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聚苯乙烯球粒径为0.5-1mm。
15.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纳米氧化锆粉末粒径为30-60nm。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添加焦宝石、刚玉、莫来石、纳米氧化锆粉末、氧化钙、氧化钇、氧化镁、聚苯乙烯球、黏土和有机烧失物,制取的隔热砖导热系数低、隔热性能优异,并且体积密度小,节能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8.实施例1:
19.s1、备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焦宝石80份(粒径为小于等于1mm)、刚玉110份(粒径为小于等于1.5mm)、莫来石60份(120目莫来石占比为20%,800目莫来石占比为80%)、纳米氧化锆粉末25份(粒径为40nm)、氧化钙5份、氧化钇4份、氧化镁4份、聚苯乙烯球12份(粒径为0.5-1mm)、黏土2份、木屑11份;
20.s2、制坯:将搅拌好的泥料堆积在一起,陈腐24小时后,加入到练泥机内挤压成型符合要求的砖坯;将成型后的砖坯放进干燥房干燥;
21.s3、烧制:将干燥后的砖坯码在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24小时,控制烧成温度1625℃,然后切磨、检验、包装得到成品隔热砖。
22.实施例2:
23.s1、备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焦宝石90份(粒径为小于等于1mm)、刚玉100份(粒径为小于等于1.5mm)、莫来石80份(120目莫来石占比为20%,800目莫来石占比为80%)、纳米氧化锆粉末18份(粒径为40nm)、氧化钙5份、氧化钇4份、氧化镁4份、聚苯乙烯球12份(粒径为0.5-1mm)、黏土8份、草木灰14份;
24.s2、制坯:将搅拌好的泥料堆积在一起,陈腐24小时后,加入到练泥机内挤压成型符合要求的砖坯;将成型后的砖坯放进干燥房干燥;
25.s3、烧制:将干燥后的砖坯码在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24小时,控制烧成温度1645℃,然后切磨、检验、包装得到成品隔热砖。
26.实施例3:
27.s1、备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焦宝石80份(粒径为小于等于1mm)、刚玉110份(粒径为小于等于1.5mm)、莫来石80份(120目莫来石占比为20%,800目莫来石占比为80%)、纳米氧化锆粉末18份(粒径为40nm)、氧化钙5份、氧化钇4份、氧化镁4份、聚苯乙烯球12份(粒径为0.5-1mm)、黏土8份、草木灰14份;
28.s2、制坯:将搅拌好的泥料堆积在一起,陈腐36小时后,加入到练泥机内挤压成型符合要求的砖坯;将成型后的砖坯放进干燥房干燥;
29.s3、烧制:将干燥后的砖坯码在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24小时,控制烧成温度1645℃,然后切磨、检验、包装得到成品隔热砖。
30.实施例4:
31.s1、备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焦宝石95份(粒径为小于等于1mm)、刚玉85份(粒径为小于等于1.5mm)、莫来石85份(120目莫来石占比为20%,800目莫来石占比为80%)、纳米氧化锆粉末23份(粒径为40nm)、氧化钙4份、氧化钇3份、氧化镁3份、聚苯乙烯球10份(粒径为0.5-1mm)、黏土2份、稻谷壳14份;
32.s2、制坯:将搅拌好的泥料堆积在一起,陈腐24小时后,加入到练泥机内挤压成型符合要求的砖坯;将成型后的砖坯放进干燥房干燥;
33.s3、烧制:将干燥后的砖坯码在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30小时,控制烧成温度1650℃,然后切磨、检验、包装得到成品隔热砖。
34.实施例5:
35.s1、备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焦宝石85份(粒径为小于等于1mm)、刚玉115份(粒径为小于等于1.5mm)、莫来石75份(120目莫来石占比为20%,800目莫来石占比为80%)、纳米氧化锆粉末23份(粒径为40nm)、氧化钙3份、氧化钇5份、氧化镁5份、聚苯乙烯球10份(粒径为0.5-1mm)、黏土2份、焦炭粉14份;
36.s2、制坯:将搅拌好的泥料堆积在一起,陈腐30小时后,加入到练泥机内挤压成型符合要求的砖坯;将成型后的砖坯放进干燥房干燥;
37.s3、烧制:将干燥后的砖坯码在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36小时,控制烧成温度1630℃,然后切磨、检验、包装得到成品隔热砖。
38.聚苯乙烯球的粒径决定了其在砖体内部所能形成的空穴的尺寸,同时,优选地粒径也可以改善其与其他组分混合之后的分布,进而优化气相空穴在固相中的分布,形成有益于隔热的固相-气相传热通道,有机烧失物的选择,有益于保证与聚苯乙烯球一起构建气相传热通道。
39.焦宝石、刚玉和莫来石作为砖体的主体和主晶相,可以提供良好的隔热基础和强度;
40.聚苯乙烯球和有机烧失物,可以使得砖体内部获得优异的、有利于降低导热系数的气孔结构分布和气体氛围,使得体积密度更小;氧化钙、氧化钇、氧化镁、氧化锆粉末除了保障隔热砖在制备过程中的可塑性和物理稳定性外,还会改变隔热砖的固相导热性能,从固相角度入手,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导热系数。
41.上述实施例制得的隔热砖,数据如下:
[0042] 体积密度(g/cm3)导热系数w/m
·
k实施例13.041.12实施例22.951.16实施例33.121.05实施例43.021.08实施例53.011.21
[004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备料;s2、制坯:将搅拌好的泥料堆积在一起,陈腐后加入到练泥机内挤压成型符合要求的砖坯;将成型后的砖坯放进干燥房干燥;s3、烧制:将干燥后的砖坯码在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一段时间,控制烧成温度1600-1650℃,然后切磨、检验、包装得到成品隔热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焦宝石50-100份、刚玉80-120份、莫来石50-90份、纳米氧化锆粉末15-30份、氧化钙2-6份、氧化钇2-6份、氧化镁3-5份、聚苯乙烯球10-15份、黏土2-10份、有机烧失物10-15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烧失物选自草木灰、稻谷壳、木屑和焦炭粉中的一种或多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120目莫来石占比为20%,800目莫来石占比为8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焦宝石粒径为小于等于1m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刚玉粒径为小于等于1.5mm。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聚苯乙烯球粒径为0.5-1mm。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氧化锆粉末粒径为30-60n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隔热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低体密低导热耐高温的隔热砖研制方法,提高隔热砖的体积密度并且降低导热效果,促进隔热砖的发展;包括以下步骤:S1、备料;S2、制坯:将搅拌好的泥料堆积在一起,陈腐后加入到练泥机内挤压成型符合要求的砖坯;将成型后的砖坯放进干燥房干燥;S3、烧制:将干燥后的砖坯码在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一段时间,控制烧成温度1600-1650℃,然后切磨、检验、包装得到成品隔热砖。品隔热砖。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 裘荣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潍耐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3/8/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