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5
阅读:17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白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白蚁的危害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建筑物,木制家具,农作物以及对其它物品的危害;白蚁对建筑物的破坏是很严重的。其长期生活在黑暗中,处于相对隐蔽的生存环境,因此在发现建筑物被破坏时依然是很难挽回了。虽然现在大部分建筑都是用钢筋混凝土,但是白蚁分泌的蚁酸也可以腐蚀金属,所以常常有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传统的白蚁检测依赖于肉眼的嗅觉和视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个方法并不实用。目前存在多种多样的白蚁检测装置,其中不乏效果显著的产品存在,但是都存在成本颇高,普及应用不易的缺点。
3.由此可见一款低成本高有效的白蚁检测装置在农业、林业、建筑业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蚁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白蚁检测装置,包括箱体和感应报警装置,所述箱体上层为圆柱形且内置有螺纹将箱体下层锁紧,所述箱体下层是饵料腔,所述箱体上层及箱体下层之间设有一个设备腔,设备腔由半月型支撑面支撑。
6.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设备腔采用半封闭式结构,设备放入后通过箱体上层的圆柱盖向下拧紧,所述圆柱盖内腔顶部为橡胶垫圈,拧紧后与设备腔精密贴合,设备腔底部有一长宽10mm的方形凹槽,设备腔内部设有电池与通信模块隔板,所述方形凹槽底部留有两个通孔,通过该通孔连接导线至饵料腔的检测诱饵条上,接好线的设备腔通过环氧树脂将圆形凹槽封闭防水。
7.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饵料腔为方型塔状,四面分布有白蚁侵入孔,所述白蚁侵入孔为方型朝下。
8.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饵料腔底部为网孔状。
9.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感应报警装置,包括通信模块及检测诱饵条。
10.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通信模块包括mcu和gprs芯片,由低功耗的mcu芯片及2g芯片c217gx实现数据上报。
11.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检测诱饵条是牛皮纸浸泡于使用石墨与水按配制的溶液中烘干而成,检测诱饵条的表面涂有一层松油脂。
12.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检测诱饵条折成u型包裹松木条并通过穿孔螺丝固定,螺丝拧紧的同时在两端连接铜线,该铜线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置于设备
腔底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拧紧上盖就可以达到检测设备防水防潮的目的。饵料腔四周的白蚁侵入孔可以有效的将松木条的气味向外扩散,达到吸引白蚁的目的,同时也为白蚁的侵入提供了通道。检测诱饵条制备容易,方便更换,使得本发明中的白蚁检测装置可以多次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外观结构图;图2是检测诱饵条平面图;图3是本发明触发报警检测电路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检测报警工作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饵料腔;2、圆柱盖;3、电池与通信模块隔板;4、设备腔;5、方形凹槽;6、半月型支撑面;7、外圈螺纹;8、防水檐边;9、连接端子;10、铜线;11、固定螺丝;12、检测诱饵条;13、松木条;14、石墨导电纸条;15、mcu芯片;16、gprs芯片。
实施方式
15.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白蚁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层为圆柱盖2,内置有螺纹与防水垫圈,通过顺时针旋转一周半将设备腔4锁紧在圆柱盖2与箱体下层之间;所述设备腔4底部侧边设有凹槽5,用于放置连接端子9之后填充环氧树脂。设备腔4一侧设有卡槽,用于固定一节18650电池,另一侧放置通信模块,电池与模块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为通信模块提供必要的电源。所述连接端子9置于设备腔4底部,通过环氧树脂密封起到将设备腔与空气隔绝的目的,同时防止白蚁进入设备腔4对设备造成破坏。连接端子用于连接检测诱饵条12,当检测诱饵条12被白蚁咬断,通信设备从休眠中被唤醒,进而向服务平台报告该设备已被白蚁入侵。
17.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箱体主体为方型呈塔状,四周突出的檐边8可以有效防止雨水直灌入箱体饵料腔1。所述饵料腔1用于放置松木条饵料,底部镂空,防止设备积水。
18.饵料腔四周设有防水檐边,檐边朝下开口,可以有效吸引白蚁进入到饵料腔内,且雨水不会直灌入仓内,能够提高饵料的散味效果,以保证对白蚁的吸引。
19.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感应报警装置通过mcu与gprs通信芯片c217gx即构成了检测上报电路,一块18650电池可为其提供2年的电量。通过检测诱饵条12的通断用于判断是否有白蚁侵入。
20.检测诱饵条采用市面上极易购买的牛皮纸裁剪成长条状,长度一般为诱饵松木的2倍,这样便于呈u型固定于松木上。将裁剪好的牛皮纸放置于石墨溶液中浸泡满24小时,取
出使用高温迅速烘干。一般使用热风枪调温至300摄氏度对浸泡过的诱饵条表面烘烤,高温能迅速将牛皮纸表面的溶液烤干使得石墨依附于牛皮纸表面。最后在烤干的牛皮纸表面涂上一层松油脂,用于防止长期工作于地下被湿气侵蚀,从而失去电气连接。
21.所述石墨溶液由石墨粉加入水中混合,其中石墨粉与水的比例是2:1。在溶液充分融合后用石钵研磨,将溶液中的颗粒物磨细。然后,在配置液中加入一定的碳酸钙,搅拌均匀,使石墨粉与添加剂完全混合。 最后,将混合的溶液再加入一定的水搅拌均匀,使石墨粉末与溶剂完全混合,这样就得到了所述的石墨溶液。
22.所述检测诱饵条12折成u型包裹松木条13并通过穿孔螺丝11固定,螺丝拧紧的同时在两端连接铜线10,该铜线左边一根连至设备的中断引脚,另一根连到设备的地。其电路图如图3所示。这里在电路中将检测诱饵条绘制成400欧的石墨导电纸条14,当该电阻断开,mcu15的中断引脚由浮空状态检测到高电平,触发中断,将mcu15从低功耗中唤醒,把信息传输给gprs16芯片,该芯片向服务平台上报白蚁入侵信息。
2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2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白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感应报警装置,所述箱体上层为圆柱形且内置有螺纹将箱体下层锁紧,所述箱体下层是饵料腔(1),所述箱体上层及箱体下层之间设有一个设备腔(4),设备腔(4)由半月型支撑面(6)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白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备腔(4)采用半封闭式结构,设备放入后通过箱体上层的圆柱盖(2)向下拧紧,所述圆柱盖(2)内腔顶部为橡胶垫圈,拧紧后与设备腔(4)精密贴合,设备腔(4)底部有一长宽10mm的方形凹槽(5),设备腔(4)内部设有电池与通信模块隔板(3),所述方形凹槽(5)底部留有两个通孔,通过该通孔连接导线至饵料腔(1)的检测诱饵条(12)上,接好线的设备腔(4)通过环氧树脂将圆形凹槽封闭防水。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白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腔(1)为方型塔状,四面分布有白蚁侵入孔,所述白蚁侵入孔为方型朝下。4.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白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腔(1)底部为网孔状。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白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报警装置,包括通信模块及检测诱饵条(12)。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白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mcu(15)和gprs芯片(16),由低功耗的mcu芯片及2g芯片c217gx实现数据上报。7.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白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诱饵条(12)是牛皮纸浸泡于使用石墨与水按配制的溶液中烘干而成,检测诱饵条(12)的表面涂有一层松油脂。8.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白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诱饵条(12)折成u型包裹松木条(13)并通过穿孔螺丝(11)固定,螺丝拧紧的同时在两端连接铜线(10),该铜线(10)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端子(9),连接端子(9)置于设备腔(4)底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蚁检测装置,涉及箱体构造及感应报警装置。包括箱体和感应报警装置,所述箱体上层为圆柱形且内置有螺纹将箱体下层锁紧,所述箱体下层是饵料腔,所述箱体上层及箱体下层之间设有一个设备腔,设备腔由半月型支撑面支撑;本发明通过拧紧上盖就可以达到检测设备防水防潮的目的。饵料腔四周的白蚁侵入孔可以有效的将松木条的气味向外扩散,达到吸引白蚁的目的,同时也为白蚁的侵入提供了通道。检测诱饵条制备容易,方便更换,使得本发明中的白蚁检测装置可以多次重复利用。明中的白蚁检测装置可以多次重复利用。明中的白蚁检测装置可以多次重复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林道友 张升荣 廖鑫 卢思然 曲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电科国海信通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3/8/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尼帕病毒的中和性人源单克隆抗体及应用 下一篇: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