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斜式集成炉排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17
阅读:24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焚烧炉的炉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斜式集成炉排。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焚烧、卫生填埋、堆肥、废品回收等。在垃圾处理常规技术中,焚烧处理具有减量效果明显,无害化彻底,占地量小,余热能得到利用,二次污染少等优点,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3.废弃物焚烧炉的最重要的部件是焚烧炉炉排系统。焚烧炉炉排系统负责炉内垃圾运送,同时提高垃圾与空气的混合和扰动度,提高燃烧效率。
4.现在已有多种类型的焚烧炉炉排问世,尤其是所谓的往复式焚烧炉炉排。往复炉排系统主要由固定炉排组和活动炉排组组成,炉排组的基本组成单元为单个炉排片,并通过连接成排或成列组成炉排组,最终众多的炉排片像屋顶瓦片一样有规则的重叠在一起,组成垃圾燃烧的支撑体。可前后运动的活动炉排片与集成炉排片交替相间,其相对运动引起垃圾向前、后运动。在往复式推动炉排上,垃圾层被强烈的连续的翻转和搅动,使垃圾层反复松散和重新排列。
5.目前,中国垃圾具有热值低,水分含量高等特点,为保证焚烧炉出口温度稳定在850℃以上,需要在炉排上堆积足够高的垃圾。因此,要求炉排片能够全方位、充分的翻转、搅动和疏松整个垃圾料层,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燃烧效率。同时,由于中国生活垃圾含水量高、成分复杂,造成垃圾干燥和燃烧时易结成团、结成块。因此还要求炉排片减少垃圾成团、结块的可能性,使团内的垃圾与一次风能够充分接触、干燥充分、完全燃烧,以降低热灼减率。
6.经过多年的发展,炉排虽出现了多种结构形式,如专利cn101929679a采用的结构,通过边梁在两侧进行支撑,边梁之间通过固定横梁穿过同一排集成炉排片尾部的卡槽,形成固定炉排板,活动横梁穿过同一排活动炉排片尾部的卡槽,形成活动炉排板,活动炉排板与固定炉排板前后重叠,且相间排列汇集成炉排。这样的炉排结构中横向、纵向均需要多个炉排片组合,炉排片的安装连接点众多,组装繁琐;横向相邻炉排片之间存在缝隙、炉排与边梁之间存在间隙,容易漏渣造成下方运动结构卡阻,漏风量较大造成局部燃烧速度过快;活动炉排片叠放在固定炉排片上工作时反复摩擦,存在大量滑动副,长期运行后磨损易导致活动炉排片卡阻,严重时可导致炉排片断裂;一次风供风全部由下方的风室提供,一次风甚至可从炉排片的间隙处进入炉膛,一次风供风分散,垃圾料层附近的热量易被一次风携带快速流向炉膛,影响垃圾料层的干燥、燃烧效果;边梁作为外侧结构,垃圾燃烧产生的热量易通过边梁向外散失,且边梁工作温度较高,不利于焚烧炉内的温度控制。
7.如专利cn205227334u公开了一种逆推式翻料炉排,包括若干纵向交错设置的固定炉排片和滑动炉排片;其中,滑动炉排片的顶端与固定炉排片的中后端交错重叠且滑动炉排片位于固定炉排片的上方,滑动炉排片逆向翻动,以将燃料推动至固定炉排片的顶部。这
样的结构中依赖燃料在炉排片表面推动至最顶端时自动翻落进行垃圾的翻动,炉排片的运动只能搅动、打散底层或底层附近的垃圾,但固定炉排片顶端与滑动炉排片易出现顶料风险,而上层垃圾与周围垃圾混合欠佳,还可能出现局部物料停止输送,或出现成团滚动、滑移的情况,使得垃圾在后续过程中燃烧、燃烬效果欠佳,热灼减率较高。与传统的布置及安装形式基本类似,仍存在传统炉排结构相同的漏渣、漏风、卡阻风险。
8.如专利cn215929570u一种组合式炉排装置和垃圾焚烧炉,组合式炉排装置包括往复式炉排和滚筒式炉排,所述往复式炉排包括多个沿垃圾输送方向交替布置的固定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所述活动炉排片往复运动。该专利的炉排片结构及炉排组的组成形式描述模糊,但与传统的布置及安装形式基本类似,仍存在传统炉排结构相同的漏渣、漏风、卡阻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意在提供上斜式集成炉排,以解决现有炉排只能搅动、打散底层或底层附近的垃圾,但固定炉排片顶端与滑动炉排片易出现顶料风险,而上层垃圾与周围垃圾混合欠佳,还可能出现局部物料停止输送,或出现成团滚动、滑移的情况,使得垃圾在后续过程中燃烧、燃烬效果欠佳,热灼减率较高,仍存在传统炉排结构相同的漏渣、漏风、卡阻风险的问题。
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上斜式集成炉排,包括集成炉排片、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和两侧倾斜的边梁组件,集成炉排片、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并排设置在两侧边梁组件之间,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包括多个与边梁组件平行的活动支撑板,活动支撑板位于集成炉排片的下方,相邻活动支撑板的接缝处连接有活动炉排片,活动炉排片与集成炉排片交替并排设置,活动支撑板底部连接有驱动组件,集成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均由若干组并排的炉排头组成,炉排头为具有倾斜的前面、背面、顶面及两个侧面的楔形四棱台状,相邻两个炉排头的前端平齐、后端错位分布,相邻集成炉排片、活动炉排片上的炉排头形成左右、前后交错布置,炉排头的后端朝向边梁组件的高端。
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边梁组件内设有一次风通道,集成炉排片内部设有长度方向贯通的风道,风道通过集成炉排片两端与边梁组件内的一次风通道连通,集成炉排片上部设有与风道连通的一次风孔。
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活动支撑板的纵向两端上侧棱边处均设有定位台阶,相邻两个活动支撑板的定位台阶组合形成燕尾槽结构对活动炉排片夹持定位,单个活动支撑板的中部沿横向开设有用于安装活动炉排片的燕尾槽,使得单个活动支撑板上集成安装至少一个活动炉排片,单个活动支撑板上方至少设有一个集成炉排片。
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定位台阶和燕尾槽上均设有若干气孔,活动炉排片内部设有风道,风道与气孔连通,活动炉排片上部设有与风道连通的一次风孔。
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一次风孔位于炉排头的背面,一次风孔向炉排头内部逐渐扩大,形成反喇叭状,相邻集成炉排片、活动炉排片上的一次风孔形成左右、前后交错布置。
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边梁组件包括竖向叠放的封闭边梁和箱梁,封闭边梁和箱梁均中空设置且位于高处或低处的端部连通,箱梁朝向集成炉排片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插口,集成炉排片的端部通过插口与箱梁内部连通。
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箱梁顶端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插口对应的置入口,置入口内插放有压紧导气座,压紧导气座顶部设有压覆在置入口外侧箱梁上的压紧盖板,压紧导气座内部设有开口朝向箱梁尾端的导气道,压紧导气座朝向插口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导气道连通的导气出口,集成炉排片的端部固定有连接基座,连接基座穿过插口、导气入口伸入导气道中。
1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集成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的平均高度为180-220mm时,活动支撑板组成的炉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18
°
,活动炉排片行程为400-450mm。
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集成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的平均高度为150-180mm时,活动支撑板组成的炉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24
°
,活动炉排片行程为300-400mm。
1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活动支撑板形成的炉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20
°
时,在炉排的低端转动连接料层高度调节挡板,料层高度调节挡板通过液压驱动结构驱动可翻转。通过料层高度调节挡板可对垃圾料层进行一定的阻挡,有利于控制垃圾料层在炉排上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控制垃圾料层的充分燃烧。
20.本发明实际应用时,利用边梁作为集成炉排片的安装支撑结构,将集成炉排片与边梁集成连接形成结构紧凑、稳定的集成炉排片,用活动支撑板作为多个活动炉排片的安装支撑结构,将活动炉排片与活动支撑板集成形成整体性更好的活动炉排板,以集成炉排片与活动炉排板作为集成式炉排结构总成。活动支撑板作为炉排下方的支撑,除了对活动炉排片提供支撑,还主要作为垃圾料层的支撑体。以中空的边梁为集成炉排片提供一次风,活动炉排片则通过活动炉排板进行一次风供给。集成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均采用楔形四棱台结构,省去现有炉排片的长条板结构,在对边梁的利用基础上配合活动支撑板,使得集成炉排片与活动炉排片并排设置,有别于现有技术中炉排片重叠的方式,活动支撑板带动若干活动炉排片同步动作,与集成炉排片配合实现垃圾料层的翻动、打散及移动。
21.本发明的特点在于,炉排头的后端朝向边梁组件的高端,其倾斜方向与垃圾料层的移动方向相反,炉排运动的过程中左右、前后交错布置的高度不同的炉排头后端在运动过程中增加了垃圾料层的不稳定性,形成类似现有技术中逆推的方式,对垃圾料层的翻动、摊铺效果更好,使得垃圾料层在翻动过程中呈疏松状态,减少了垃圾成团、结块的可能性,更有利于促进垃圾料层的干燥。垃圾料层在炉排上移动的过程中错开的炉排头对焚烧炉内的垃圾料层不仅会产生沿垃圾顺行、逆行方向的影响,也会对焚烧炉宽度方向的垃圾料层产生影响,实现对焚烧炉内的垃圾料层的全方位的打散、疏松、搅拌和混合效果,一次风排出方向也与垃圾料层的移动方向相反,且形成交错出风,一次风能够更好的将炉排上的垃圾进行干燥、燃烧,提高垃圾的干燥、燃烧效率。以炉排片底部至炉排头顶部的距离为炉排片的高度,在炉排片平均高度为180-220mm时,活动支撑板形成的炉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18
°
活动炉排片行程400-450mm;炉排片平均高度为150-180mm时,活动支撑板形成的炉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24
°
,活动炉排片行程300-400mm的情况下,既可保证垃圾料层的不稳定及疏松,又可避免垃圾料层整体滑移,有利于增加垃圾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以及保证垃圾充分摊铺、混合、打散,以提高干燥效率、降低热灼减率,对炉排上垃圾料层的翻动、打散、干燥效果尤为显著。
22.本发明的优点还包括但不限于:
23.1、一片或多片集成炉排片和集成式活动炉排片交替设置后整体倾斜,且两者的炉
排头前后、左右交错设置,炉排头交错的后端朝向炉排的进料方向,运行过程中与垃圾料层移动方向相反的炉排头形成纵向、横向及竖向的三维交错分布,结合炉排片平均高度、炉排面倾斜角度及活动炉排片行程距离的设定,使得炉排头能够插入垃圾料层更深层的位置,炉排头的动作能更好搅动、打散、切割垃圾料层,加剧垃圾料层的不稳定,促使焚烧炉料层各处的垃圾高度发生变化,便于垃圾打散、疏松,避免垃圾料层在炉排顶部出现顶料风险,保证上层垃圾与周围垃圾有效混合,实现对焚烧炉内的垃圾料层的全方位的打散、疏松、搅拌,降低局部物料停止输送、成团滚动、滑移的风险,提高了垃圾的干燥、燃烧效率,缩短了干燥时间,有利于垃圾快速燃烧。
24.2、一片或多片集成炉排片和集成式活动炉排片交替设置后整体倾斜,且两者的一次风孔前后、左右交错设置,一次风孔交错后朝向炉排的进料方向,运行过程中与垃圾料层移动方向相反的一次风孔形成纵向、横向及竖向的立体交错布风方式,使得一次风分布更加均衡,更有利于垃圾料层的干燥、燃烧。
25.3、通过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形成整体式全封闭的炉排面,配合整体式的集成炉排片,在炉排底部对上方的垃圾料层进行全遮挡,上方垃圾料层燃烧产生的灰渣、未燃烧的物料被几乎全部阻挡,极少漏渣,可有效避免漏渣造成的运动部件卡阻,保证长期运行下活动炉排的稳定驱动。
26.4、采用的活动炉排片和集成炉排片均有楔形四棱台状的头部,活动支撑板作为垃圾料层的支撑体,去掉现有技术中炉排片的长条板,不存在传统活动炉排片与固定炉排片之间的众多滑动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该滑动副带来的磨损,进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应存在的炉排卡阻,垃圾移动速度减缓,漏渣较多等问题。此外,炉排片的原材料用量减少,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可减少长条板磨损带来的维修、更换成本。
27.5、集成炉排片端部伸入箱梁中,集成式活动炉排板的横向边缘伸入边梁组件上侧端隔热板下方,使得集成炉排片和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均与边梁组件之间形成可自由伸缩补偿结构,可极大减少边梁与炉排之间的漏渣量,也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炉排受热膨胀的间隙预留与补偿问题,即间隙过大容易漏渣、过小容易造成机械卡死,同时,极大减少了边梁与炉排之间的间隙带来一次风泄漏,产生边界效应,即边界物料干燥、热解、气化、燃烧处理速度过快,有时还会局部烧穿料层,极大影响炉内正常处理过程。
28.6、集成炉排片底部封闭,内部中空,采用贯通式的风道,风道通过两端的边梁进行一次风供风;活动炉排片内部也采用连通的风道,通过活动支撑板进行一次风供风,这样的一次风通路结构更有利于分流调节供风,调节料层移动速度与热处理过程控制,提高系统运行效果,结合各处间隙的封闭,供风压力更加稳定,使一次风供入更加均衡。
29.7、整体式的集成炉排片、活动炉排片和活动支撑板,单个整体结构性好,组合形成的集成式炉排结构总成的整体性也相比传统技术更好,对垃圾料层的承载性能更好,无论是集成炉排片、活动炉排片和活动支撑板单个还是它们组合后的整体,其受力更加均匀,在运行过程中更不容易损坏,也不会出现传统炉排结构中炉排片断裂的问题,炉排的使用寿命更长。
30.8、由于集成炉排片通过边梁组件安装固定并提供一次风,活动炉排片通过活动支撑板安装固定并提供一次风,两种方式配合后,使得集成炉排片、活动炉排片上的一次风可形成交错出风,并且两者的一次风温度可存在差异,除炉排头机械破坏料层稳定性外,也可
从物料热转化差异性破坏料层稳定性,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31.9、集成炉排片的一次风在边梁组件中形成单循环,可充分吸收边梁处的热量,减少边梁部位的热量散失,也可以调节稳定边梁工作温度,改善系统工作条件,若结合边梁外侧与空气之间的隔热保温层,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热效率;活动炉排片的一次风通过活动支撑板下方的风室供风,并在活动支撑板上设置单独的气孔供风,集成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的供风均更加集中和精准。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侧视图。
3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尾端局部放大视图。
34.图3为图2中a-a处断面视图。
35.图4为图2中b-b处断面视图。
3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集成式活动炉排板的局部侧视图。
3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集成炉排片的主视图。
3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集成炉排片的侧视图。
3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压紧导气座的纵剖正视图。
40.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压紧导气座的纵剖侧视图。
41.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集成炉排片处的断面视图。
42.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处的断面视图。
43.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压紧导气座的纵剖侧视图。
44.图13为图2中c-c处断面视图。
45.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集成式活动炉排板的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47.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集成炉排片101、连接基座102、活动炉排片201、活动支撑板202、驱动桁架203、支撑导向座204、导向滚轮205、支撑滚轮206、定位台阶207、夹角208、气孔209、光孔210、封闭边梁301、箱梁302、下通气道303、上通气道304、压紧导气座305、弹性压紧垫片306、导气道307、定位销308、顶隔热板309、侧墙隔热板310、导气入口311、压紧支板312、压紧盖板313、导气出口314、连杆结构401、驱动油缸402、炉排头501、风道502、一次风孔503、前面504、顶面505、背面506、加强筋板507、通气孔508、隔梁组件601、料层高度调节挡板701、支撑筋板702、主轴703、主轴进气孔704、主轴出气孔705、料层高度调节油缸706、料层高度调节摇臂707、密封圈708。
48.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上斜式集成炉排,包括集成炉排片、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和两组并排设置的边梁组件,集成炉排片和集成式活动炉排板交替设置在两组边梁组件之间形成单列炉排。结合图3、图4所示,边梁组件包括封闭边梁301,封闭边梁301内部设有下通气道303,封闭边梁301上端设有沿封闭边梁301长度延伸的箱梁302。箱梁302内部设有上通气道304,上通气道304与下通气道303在封闭边梁301、箱梁302的头端连通,箱梁302上端沿长度方向开有多个置入口,箱梁302朝向集成炉排片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上开设
有多个与置入口对位的插口。置入口内插放有压紧导气座305,结合图8、图9所示,压紧导气座305包括矩形块状的导气底座,导气底座上端中部一体成型有竖向的压紧支板312,压紧支板312顶端一体成型有横向的压紧盖板313,压紧盖板313大于置入口的尺寸,压紧盖板313左、右侧边设有可压覆在置入口外侧箱梁302棱边的台阶。导气底座内部设有导气道307,导气底座朝向箱梁302尾端的侧壁开设与导气道307连通的导气入口311,导气道307呈喇叭状,导气道307与导气入口311连通端为大端,这样可增加上通气道304进入导气底座的一次风量。导气底座朝向集成炉排片的侧壁开设有与导气道307连通的导气出口314。封闭边梁301的顶部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销孔,导气底座底部设有与封闭边梁301上的销孔对位的通孔,通过定位销308将压紧导气座305定位到封闭边梁301顶端,使得导气底座上的导气出口314与箱梁302上的插口对齐。箱梁302顶部螺栓连接有顶隔热板309,箱梁302朝向集成炉排片的侧壁上螺栓连接有侧墙隔热板310。
49.封闭边梁301朝向集成式活动炉排板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螺栓连接有多个l型的支撑导向座204,支撑导向座204的内侧朝向集成式活动炉排板,支撑导向座204的竖向内壁上通过轴承、销轴连接有导向滚轮205,支撑导向座204的横向内壁上通过轴承、销轴连接有支撑滚轮206。
50.结合图13所示,在边梁组件的低端之间穿设有中空的主轴703,主轴703横跨在活动支撑板202上方,主轴703两端从插口处横向贯穿箱梁302,主轴703位于炉排外侧的端部与箱梁302之间设有密封圈708,主轴703位于箱梁302内的侧壁上开设有主轴进气孔704,主轴703位于活动炉排板上方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并排开设有多个主轴出气孔705,通过主轴进气孔704可将箱梁302中的一次风引入主轴703对主轴703进行降温,主轴703中的一次风从主轴出气孔705排出可对炉排尾端的灰渣进行清除。主轴703上沿径向焊接有料层高度调节挡板701,料层高度调节挡板701横跨在炉排上方,料层高度调节挡板701上沿主轴703长度方向并排焊接有八个支撑筋板702,边梁组件外侧设有料层高度调节油缸706,料层高度调节油缸706的伸缩端与主轴703的端部之间连接有料层高度调节摇臂707,料层高度调节挡板701通过料层高度调节油缸706和料层高度调节摇臂707驱动可翻转。
51.结合图6、图7所示,集成炉排片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长条状的集成炉排片101,集成炉排片101的两端焊接有连接基座102作为连接结构,连接基座102底面平齐,连接基座102中部设有通孔,连接基座102通过箱梁302上的插口插入到导气底座的导气出口314中,连接基座102顶部与导气道307的顶壁之间设有弹性压紧垫片306使连接基座102抵紧在导气道307内,实现集成炉排片101两端与边梁组件的固定连接。这样的方式通过连接基座102在边梁组件中的插入深度可提供一定的补偿空间,在焚烧炉使用过程中可对温度变化造成的集成炉排片101与边梁组件之间的缝隙进行补偿,确保集成炉排片安装稳定可靠。集成炉排片101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风道502,风道502沿长度方向贯通集成炉排片101并与连接基座102中部的通孔连通,集成炉排片101底端开口设置。集成炉排片101上部沿长度方向并排设有若干与风道502连通的一次风孔503。这样一次风从封闭边梁301尾端进入下通气道303,在下通气道303中从封闭边梁301的尾端向头端流动,在封闭边梁301的头端进入箱梁302中的上通气道304,在上通气道304中从箱梁302的头端向尾端流动,在上通气道304中流动的过程中从导气底座的导气入口311进入导气道307,在导气道307中经连接基座102的通孔进入集成炉排片101内部的风道502中,再从一次风孔503排出。这里头端指边梁组件朝向
焚烧炉进料侧的端部,尾端指边梁组件朝向焚烧炉排料侧的端部。
52.结合图5所示,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包括活动支撑板202,活动支撑板202的左、右两端上侧棱边处均设有定位台阶207,定位台阶207的侧壁向活动支撑板202中部倾斜后与台阶面形成夹角208,活动支撑板202右端定位台阶207的台阶面宽度大于左端的台阶面宽度,活动支撑板202右端定位台阶207的台阶面上并排开设有四组光孔210,四组光孔210之间的台阶面上设有贯穿的气孔209。活动支撑板202底部螺栓连接有驱动桁架203,驱动桁架203包括两个并排的拉杆,螺栓穿设在光孔210中,每个拉杆通过两组光孔210与活动支撑板202连接。活动支撑板202右端定位台阶207的台阶面上放置有活动炉排片201。活动炉排片201内部也沿长度方向设有风道502,与集成炉排片101不同的是活动炉排片201两端为封闭结构,活动炉排片201底端开口设置。活动炉排片201上部沿长度方向并排设有若干与风道502连通的一次风孔503。多个活动支撑板202从左至右并排设置,通过两个活动支撑板202上的定位台阶207组合形成非标燕尾槽结构对活动炉排片201的下部形成燕尾型夹持固定。活动炉排片201的长度小于定位台阶207的长度,边梁组件中箱梁302上连接的侧墙隔热板310凸出于封闭边梁301,安装到焚烧炉中后,活动支撑板202左、右两端超出活动炉排片201的部分插入到侧墙隔热板310下方,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可在活动炉排板与边梁组件之间形成折弯缝隙,可极大减少漏渣。这样一次风从活动支撑板202下方经过气孔209和活动炉排片201底部开口直接进入活动炉排片201内部的风道502中,再从一次风孔503排出。
53.集成炉排片101和活动炉排片201均由若干组并排的炉排头501组成,炉排头501为厚度均匀的壳体,每个炉排头501均为具有倾斜的前面504、背面506、顶面505及两个侧面的楔形四棱台状,前面504与背面506倾斜角度不同。这样在使用时再结合炉排片安装倾角,可对物料层产生不同的搅拌混合效果。前面504易进入物料层,接触物料,顶起物料层;背面506难进入物料层,挤压物料,推动物料层。相邻两个炉排头501的前面504端平齐、背面506、顶面505错位分布,相邻炉排头501的高度不同,这样相邻炉排头501具有不同倾角的顶面505、侧面,可增强对物料层的搅拌混合效果。多个炉排头501通过一体铸造成型的方式形成整体的活动炉排片201或集成炉排片101。其中炉排头501以一个为一组、两个为一组或三个为一组,相邻组之间的风道502内焊接有加强筋板507,通过加强筋板507可增强在长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加强筋板507底面中部向上拱起,加强筋板507上开设有三个并排的通气孔508供一次风通过。相邻两个炉排头501的前面504平齐、背面506和顶面505错位分布,相邻两个炉排头501的高度不同,这样多个炉排头501形成锯齿结构,锯齿结构结合设置在风道502中的加强筋板507使风道502中相邻炉排头501之间的位置形成v型翘片,v型翘片也有增强活动炉排片201结构强度的作用,还有扰动气流、均匀布风、均衡通道压力、增强对炉排的冷却效果等作用。炉排头501背面506上设有与风道502连通的一次风孔503,一次风孔503向炉排头501内部逐渐扩大,形成反喇叭状。相邻集成炉排片101、活动炉排片201上的炉排头501形成左右、前后交错布置。相邻集成炉排片101、活动炉排片201上的一次风孔503形成左右、前后交错布置。
54.具体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的集成式炉排结构总成作为垃圾焚烧炉的炉排,通过边梁组件为集成炉排片101提供安装支撑,并作为集成炉排片101的一次风供给通道,这样一次风从边梁组件头端进入下通气道303,经过下通气道303的过程中吸收焚烧炉中的热量,进行预热升温的同时减少风室向外散热,在封闭边梁301尾端进入箱梁302中的上通气
道304,在上通气道304中升温后的一次风可继续吸收物料燃烧的热量,减少通过边梁组件向外的散热损失,并可适当降低边梁组件的工作温度,最终一次风从导气底座经连接基座102进入集成炉排片101内部的风道502中,再从一次风孔503中排出,经过升温的一次风能够更好的对集成炉排片101周围的垃圾进行干燥、助燃。活动支撑板202为活动炉排片201提供安装支撑,并通过其上的气孔209为活动炉排片201提供一次风,一次风经过活动支撑板202进入活动炉排片201排出供风助燃的同时,可吸收集成式活动炉排板上垃圾燃烧传导的热量,对活动支撑板202提供一定的降温作用。活动支撑板202还同时作为垃圾料层的支撑体,活动支撑板202及其上的活动炉排片201组成的集成式活动炉排板作为炉排的活动炉排结构。焚烧炉运行过程中垃圾料层堆放在活动支撑板202上进行燃烧,活动支撑板202底部的拉杆采用现有技术手段中连杆结构401等连接液压驱动油缸402,在液压驱动油缸402的驱动下集成式活动炉排板进行往复直线移动,进而使得若干活动炉排片201同步运动,活动炉排片201与固定在边梁组件之间的集成炉排片101形成相对运动,对堆放的垃圾料层从底部产生推挤,使得垃圾料层翻动、打散,活动炉排片201和集成炉排片101采用的楔形四棱台结构的炉排头501使得对垃圾的翻动、打散效果尤为显著,并且在工作过程中活动炉排片201与集成炉排片101没有直接接触,不存在现有技术中两者之间的磨损问题。边梁组件内部的一次风通道连通至焚烧炉的一次风室,这样一次风通过边梁组件升温后进入集成炉排片101中,沿集成炉排片101内部的风道502流动横跨整个炉排,并从每个炉排头501上的一次风孔503排出。活动支撑板202上的气孔209连通至焚烧炉的一次风室,一次风通过气孔209、进风孔进入活动炉排片201内部,再从每个炉排头501上的一次风孔503排出。集成炉排片101和活动炉排片201上前后、左右交错的炉排头501和一次风孔503使得垃圾料层的垃圾可有效打散并充分接触一次风,进而保障垃圾料层充分燃烧。由于活动支撑板202位于整个炉排的下部,并且集成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201在横向上均为整体,这样垃圾料层燃烧产生的灰烬、未燃烧的杂物等在炉排工作的过程中也不会漏落到活动支撑板202下方,不会对下方的一次风室及活动支撑板202的驱动结构造成影响。
55.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0、图11所示,两组边梁组件之间为双列炉排,双列炉排中每一列均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集成炉排片和集成式活动炉排板,两列炉排之间设有隔梁组件601,隔梁组件601与实施例1中边梁组件的区别在于:封闭边梁301的两侧均连接有支撑导向座204,箱梁302的两侧均开设有插口,插口外侧的箱梁302侧面均覆盖有侧墙隔热板310,如图12所示,压紧导气座305的导气底座在两侧均开设有导气出口314,以供两侧集成炉排片101的连接基座102插入。本实施例中在两个边梁组件的外侧均设有料层高度调节油缸和料层高度调节摇臂,这样对横跨炉排的主轴驱动更加稳定可靠。
56.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以炉排片底部至炉排头顶部的距离为炉排片的高度,在集成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的平均高度为180-220mm时,活动支撑板组成的炉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18
°
,活动炉排片行程为400-450mm。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炉排平均高度对应的设置活动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以及活动炉排片的行程距离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垃圾料层的不稳定性,使得炉排整体的倾斜度既能够满足垃圾料层的输送,又能配合炉排片对垃圾料层进行全面充分的打散、疏松,避免垃圾结团或整体滑移。
57.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以炉排片底部至炉排头顶部的距离为炉排片的高度,在集成
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的平均高度为150-180mm时,活动支撑板组成的炉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24
°
,活动炉排片行程为300-400mm。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炉排平均高度对应的设置活动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以及活动炉排片的行程距离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垃圾料层的不稳定性,使得炉排整体的倾斜度既能够满足垃圾料层的输送,又能配合炉排片对垃圾料层进行全面充分的打散、疏松,避免垃圾结团或整体滑移。
58.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4所示,单个活动支撑板202的中部设有燕尾槽,燕尾槽用于安装活动炉排片201,燕尾槽中也加工有气孔209,这样单片活动支撑板202的中部也可安装活动炉排片201,多个活动支撑板202纵向组合在接缝处也可安装活动炉排片201,这样单个活动支撑板202上可集成安装多个活动炉排片201,可进一步提高整体性,进一步简化系统,减少组装、维修周期。
5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上斜式集成炉排,包括集成炉排片、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和两侧倾斜的边梁组件,集成炉排片、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并排设置在两侧边梁组件之间,所述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包括多个与边梁组件平行的活动支撑板,活动支撑板位于集成炉排片的下方,相邻活动支撑板的接缝处连接有活动炉排片,活动炉排片与集成炉排片交替并排设置,活动支撑板底部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集成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均由若干组并排的炉排头组成,所述炉排头为具有倾斜的前面、背面、顶面及两个侧面的楔形四棱台状,相邻两个炉排头的前端平齐、后端错位分布,相邻集成炉排片、活动炉排片上的炉排头形成左右、前后交错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头的后端朝向所述边梁组件的高端,炉排头可将物料向上翻动促进料层不稳定,炉排出风朝向所述边梁组件的高端,集成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的平均高度为150-220mm时,活动支撑板形成的炉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24
°
,活动炉排片行程为300-45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斜式集成炉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组件内设有一次风通道,所述集成炉排片内部设有长度方向贯通的风道,所述风道通过集成炉排片两端与边梁内的一次风通道连通,集成炉排片上部设有与风道连通的一次风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斜式集成炉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板的纵向两端上侧棱边处均设有定位台阶,相邻两个活动支撑板的定位台阶组合形成燕尾槽结构对活动炉排片夹持定位,单个活动支撑板的中部沿横向开设有用于安装活动炉排片的燕尾槽,使得单个活动支撑板上集成安装至少一个活动炉排片,单个活动支撑板上方至少设有一个集成炉排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斜式集成炉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阶和燕尾槽上均设有若干气孔,所述活动炉排片内部设有风道,风道与气孔连通,活动炉排片上部设有与风道连通的一次风孔。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上斜式集成炉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孔位于炉排头的背面,所述一次风孔向炉排头内部逐渐扩大,形成反喇叭状,相邻集成炉排片、活动炉排片上的一次风孔形成左右、前后交错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斜式集成炉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组件包括竖向叠放的封闭边梁和箱梁,封闭边梁和箱梁均中空设置且位于高处或低处的端部连通,箱梁朝向集成炉排片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插口,所述集成炉排片的端部通过插口与箱梁内部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斜式集成炉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顶端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插口对应的置入口,置入口内插放有压紧导气座,压紧导气座顶部设有压覆在置入口外侧箱梁上的压紧盖板,压紧导气座内部设有开口朝向箱梁尾端的导气道,压紧导气座朝向插口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导气道连通的导气出口,所述集成炉排片的端部固定有连接基座,连接基座穿过插口、导气入口伸入导气道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斜式集成炉排,其特征在于:集成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的平均高度为180-220mm时,活动支撑板形成的炉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18
°
,活动炉排片行程为400-45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斜式集成炉排,其特征在于:集成炉排片和活动炉排片的平均高度为150-180mm时,活动支撑板形成的炉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24
°
,活动炉排片行
程为300-400m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斜式集成炉排,其特征在于:活动支撑板形成的炉排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20
°
时,在炉排的低端转动连接料层高度调节挡板,料层高度调节挡板通过液压驱动结构驱动可翻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焚烧炉的炉排领域,公开了上斜式集成炉排,包括集成炉排片、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和两侧倾斜的边梁组件,集成炉排片、集成式活动炉排板并排设置在两侧边梁组件之间,活动支撑板位于集成炉排片的下方,相邻活动支撑板的接缝处连接有活动炉排片,活动炉排片与集成炉排片交替并排设置,活动支撑板底部连接有驱动组件,相邻集成炉排片、活动炉排片上的炉排头形成左右、前后交错布置,炉排头的后端朝向所述边梁组件的高端。本发明为上斜式集成炉排面炉排头错位,对垃圾料层产生综合分离效果,使交错一次风更易穿透料层,增强物料干燥和燃烧速率,简化零部件和系统组合结构,漏渣、卡阻风险大幅降低,有效缩短安装维护周期。短安装维护周期。短安装维护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 朱新才 林顺洪 胡桂川 徐明 郭大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滨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3/8/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