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毛狗蕨孢子育苗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15 阅读:218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毛狗蕨孢子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2.金毛狗蕨是大型树状蚌壳蕨科金毛狗属的陆生蕨,这种植物以根状茎入药具有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壮筋骨、利尿通淋等功效,茎上的茸毛能止血。金毛狗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金毛狗蕨为国家二级保护蕨类植物,禁止采挖,药企面临缺货停产危机,药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研究金毛狗蕨的人工繁育方法非常重要。
3.金毛狗蕨分株繁殖受季节、温度影响大,且繁殖系数低,难以获得大批量种苗。孢子繁殖法是获得大批量种苗的方法的重要方法,但是金毛狗蕨孢子繁殖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土壤、湿度、光照、气温等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孢子的繁殖过程,孢子萌发少出苗不齐,配子体孢子体黄叶、发育缓慢育苗时间长,以及弱苗比例高、幼苗对于自然的林下环境适应性差、生长缓慢甚至出现大量死苗等棘手问题交替反复出现,这些问题使得金毛狗蕨人工规模化育种困难重重,上述问题成为目前金毛狗蕨人工繁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毛狗蕨孢子育苗方法,该方法具有出苗整齐、苗情健壮弱苗率低的优点。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1.一种金毛狗蕨孢子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s1:基质调配后加水预湿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8.s2:将灭菌处理后的基质铺入育苗盘作为孢子播种基质;
9.s3:将金毛狗蕨孢子制成悬浮液后利用喷洒在s2的育苗基质上,进行日常管理培养至孢子萌发;
10.s4:在精子器和颈卵器形成后浸透水一次,以便于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孢子体;
11.s5: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换盆培养至幼苗苗高约6cm~10cm,根部形成块茎时育苗完成转入林下培养;
12.其中,基质采用的是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松树木屑粉60份~70份、多孔调湿基质10份~20份、河沙10份~30份、腐熟牛粪0份~4份。
13.进一步地,所述基质中松树木屑粉是以松针和松树皮按照质量之比为100:(20~40)的比例进行腐熟发酵得到。
14.进一步地,所述基质中松树木屑粉的具体制备方法是:收集松树林自然掉落的松针和松树皮分别在太阳下晒干后粉碎至8mm~10mm左右颗粒,松针和松树皮按照质量之比为100:(20~40)比例,然后将松针和松树皮装入黑色塑料袋中,先在袋子底部铺一层松针,然后再铺一层松树皮,铺好后均匀喷洒一遍em菌稀释液,如此重复多次直至装满塑料袋装满后扎好袋口,em菌稀释液喷洒增重为40%~50%,将塑料袋堆放在温暖处发酵3~6个月
至完全腐熟,备用。
15.不同基质原料种类和成分均直接影响孢子的萌发生长,本技术的重要改进点在于调配了金毛狗蕨孢子育苗的基质,采用龙岩当地来源丰富的松针和松树木材加工废料松树皮为原料,经em菌发酵腐熟后,配入多孔调湿基质和河沙,调配所得基质土质松散,保水又透气,固水调湿,相比普通的育苗基质可以大幅度提高金毛狗蕨孢子萌发率,原叶体长势良好,幼苗出苗率高,对于自然环境的抵御力强,能够很好地适应自然林下环境。
16.进一步地,s3所述金毛狗蕨孢子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为:在净水中添加200mg/l~400mg/l侧孢短小芽孢杆菌配制孢子处理菌剂,将金毛狗蕨孢子按照1500mg/l比例加入到上述菌剂中浸泡24h后充分摇匀。
17.本技术另一重要改进点,在于采用适宜浓度的侧孢短小芽孢杆菌和孢子混合后共同播种,侧孢短小芽孢杆菌可帮助原叶体土壤中吸收营养和水分,增强其抗病的特性,从育苗的结果上看,侧孢短小芽孢杆菌对于金毛狗蕨幼苗的块茎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幼苗的出苗时间更短。
18.进一步地,所述多孔调湿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40份稻壳灰、5份海藻粉、1份聚丙烯酸钾、0.5份稀磷酸。
19.进一步地,所述多孔调湿基质的制备方法是,将20份稻壳灰加入到100份的水中充分分散后,再加入5份海藻粉和1份聚丙烯酸钾和0.5份稀磷酸(10%),在80℃下搅拌3h后,再加入20份稻壳灰搅拌混合30min后造粒、干燥即得。
20.进一步地,s1所示基质粒径粒度为0mm~6mm规格;所述基质中河沙粒径0.35mm~0.5mm。
21.进一步地,s5所述日常培养管理采用补光灯进行补光,光照条件为100μmol/m2·
s~140μmol/m2·
s,光照周期为10h/d~16h/d,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26℃,空气相对湿度为50%~70%。
22.进一步地,s5具体方法为:
23.孢子体幼苗出现第一片真叶长3mm~5mm时进行分苗移栽,将幼苗用镊子移植到穴盘在培养室继续培养;
24.幼苗培养至3cm~5cm长时转入5cm~8cm口径育苗盆中,在温控大棚培养至苗高约6cm~10cm,且根部形成块茎时(金毛狗蕨幼苗适应性较差,在形成块茎后植株适应性较高,此时转入林下培养成活率较高)育苗完成转入林下继续培养。
25.进一步地,s3所述日常培养管理采用补光灯进行补光,光照条件为70μmol/m2·
s~90μmol/m2·
s,光照周期为8h/d~16h/d,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26℃,空气相对湿度为50%~70%。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开发了一种金毛狗蕨孢子育苗方法,通过对孢子育苗基质改进,并完善优化了金毛狗蕨原叶体日常培养管理方法,能够大大缩短幼苗萌发时间,出苗整齐萌发率高,幼苗原叶体生长发育较快,叶片翠绿,从播种到出苗时间可控制在150d左右,幼苗盆栽苗生长健壮盆栽苗出苗率达到80%以上,幼苗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不需炼苗,自然条件下林下培养3个月存活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
29.实施例1
30.在福建和康药植科技有限公司培养室和温控大棚进行育苗试验,设置4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试验组1采用育苗基质1;试验组2采用育苗基质2;试验组3采用育苗基质3;试验组4采用育苗基质4;对照组1采用育苗基质5;对照组2育苗基质采用的是市售0~6mm品氏托普泥炭藓。4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各设置3个育苗盘。
31.育苗基质制备方法如下:
32.育苗基质1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将松树木屑粉65份、多孔调湿基质10份、河沙20份混合均匀即得(育苗盆基质中需要增加入1.5份腐熟牛粪增加基质肥力。所得基质可以直接在育苗盆基质使用,用于育苗盘和穴盆需再次粉碎至0mm~6mm规格)。
33.其中,松针木屑粉按照以下方法准备:收集松树林自然掉落的松针晒干后粉碎至8mm~10mm左右的小段,收集松树加工废料的松树皮晒干后粉碎至8mm~10mm左右的小颗粒,松针和松树皮按照质量之比为100:20的比例,将加工好的松针和松树皮一层一层装入黑色塑料袋中,先在袋子底部铺一层松针,然后再铺一层松树皮,铺好后均匀喷洒一遍em菌100倍稀释液,如此重复多次直至装满塑料袋装满后扎好袋口,控制增重为50%,将塑料袋堆放在温暖处发酵3个月~6个月至完全腐熟,备用。
34.多孔调湿基质(原料为重量份)按照以下方法准备,将20份稻壳灰加入到100份的水中充分分散后,再加入5份海藻粉和1份聚丙烯酸钾和0.5份稀磷酸(10%),在80℃下搅拌3h后,再加入20份稻壳灰搅拌混合30min后造粒、干燥即得。
35.育苗基质2与育苗基质1的区别在于,松针木屑粉按照以下方法准备:松针和松树皮按照质量之比为100:40的比例。
36.育苗基质3与育苗基质1的区别在于,松针木屑粉不含松树皮,松针木屑粉的制备方法为:收集松树林自然掉落的松针晒干后粉碎至8mm~10mm左右的小段,将加工好的松针一层一层装入黑色塑料袋中,先在袋子底部铺一层松针,铺好后均匀喷洒一遍em菌100倍稀释液,如此重复多次直至装满塑料袋装满后扎好袋口,控制增重为50%,将塑料袋堆放在温暖处发酵3个月~6个月至完全腐熟,备用。
37.育苗基质4与育苗基质1的不同点在于,育苗基质2中多孔调湿基质采用20份。
38.育苗基质5与育苗基质1的不同之处在于,基质配方多孔调湿基质采用等量稻壳灰替代。
39.金毛狗蕨孢子育苗的方法如下:
40.s1:准备好的基质倒入配制桶中搅拌至基质散开无大的团粒,加水搅拌均匀至基质握可成团,坠落分散的程度,然后将预湿的基质装入棉布袋中,装袋时不可压实,保持基质疏松有利于后续灭菌,装满后扎好袋口,采用灭菌锅121℃灭菌40min,灭菌完毕后,自然
降压、降温。
41.s2:操作间提前用紫外灯消毒早晚各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在操作间将灭菌好的基质均匀地铺入长465mm*宽335mm*高85mm的底部可漏水的育苗盘中,适当压实使基质平整紧实,基质厚度约3cm,并在装有净水的托盘中浸泡透,滤出过多的水分,用紫外灯照射灭菌1小时。
42.s3:将金毛狗蕨孢子按照1500mg/l比例加入净水中浸泡24h后充分摇匀。将喷壶的喷嘴调节到最细,均匀喷洒于备好的基质表面,1个育苗盆的播种量控制在100mg左右,擦干培养盆边缘的水分,盖上玻璃转移到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室提前1天采用紫外灯早晚各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进行日常培养管理至孢子萌发。
43.日常培养管理采用补光灯进行补光,光照条件为80μmol/m2·
s,光照周期为12h/d,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
±
2℃,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
44.播种一周左右若玻璃水珠较多时须把盘斜放,以免玻璃水珠滴落导致基质坑洼孢子无法萌发,斜放3~7天放平,若放平后还有很多水珠再斜放几天后放平,同时注意检查基质湿度变化,及时调整。
45.s4:配子体阶段培养管理:观察孢子萌发后生长状态,在精子器和颈卵器形成后浸透水一次,以便于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孢子体幼苗。
46.s5:孢子体幼苗出现第一片真叶长3mm时进行分苗移栽,将幼苗用镊子移植到50孔穴盘在培养室继续培养,穴苗日常培养管理光照条件为120μmol/m2·
s,光照周期为12h/d,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
±
2℃,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
47.s6:幼苗培养至3cm~5cm长时转入5cm口径育苗盆中,在温控大棚培养至苗高约6cm~10cm,且根部形成块茎时育苗完成。
48.统计并记录苗各阶段生长情况,孢子萌发时间以肉眼可见丝状体形成为准,全盘苗萌发情况,原叶体以清晰观察到两片叶子为准,观察原叶体生长发育情况,记录育苗时间(从播种至90%存活幼苗苗高至6cm~10cm),幼苗合格率按照培养盆合格壮苗数量/培养盆总数量
×
100%,林下培养存活率(为将各育苗盆摆放至透光率35%的林间种植垄),按照三个月后存活苗数量/培养盆总数量
×
100%,结果见表1所示。
49.表1
50.[0051][0052]
由表1可知,试验组1~2相比试验组3金毛狗蕨孢子萌发时间较短、萌发整齐、原叶体生长速度较快,幼苗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说明育苗基质中松树木屑粉中采用松针和松树皮要比单独采用松针的育苗效果更好。结合试验组1~2与对照组2可以看出,本技术的育苗基质相比普通0~6mm品氏托普泥炭藓相比,原叶体生长发育快,育苗时间更短,幼苗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结合试验组1、4以及对照组1可知,育苗基质中加入适当的多孔调湿基质有利于孢子萌发和生长,缩短育苗时间,提高育苗合格率,试验组1相比试验组2苗情要好,说明育苗基质中多孔调湿基质的添加量不宜过多。
[0053]
实施例2
[0054]
采用实施例1试验组1的育苗基质,并对金毛狗蕨的孢子育苗方法进行适当调整,育苗方法如下:
[0055]
s1:准备好的基质倒入配制桶中搅拌至基质散开无大的团粒,加水搅拌均匀至基质握可成团,坠落分散的程度,然后将预湿的基质装入棉布袋中,装袋时不可压实,保持基质疏松有利于后续灭菌,装满后扎好袋口,采用灭菌锅121℃灭菌40min,灭菌完毕后,自然降压、降温。
[0056]
s2:操作间提前用紫外灯消毒早晚各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在操作间将灭菌好的基质均匀地铺入长465mm*宽335mm*高85mm的底部可漏水的育苗盘中,适当压实使基质平整紧实,基质厚度约3cm,并在装有净水的托盘中浸泡透,滤出过多的水分,用紫外灯照射灭菌1小时。
[0057]
s3:配制200mg/l侧孢短小芽孢杆菌作为孢子处理菌剂,将金毛狗蕨孢子按照1500mg/l比例加入到上述菌剂中浸泡24h后充分摇匀。将喷壶的喷嘴调节到最细,均匀喷洒于备好的基质表面,1个育苗盆的播种量控制在100mg左右,擦干培养盆边缘的水分,盖上玻璃转移到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室提前1天采用紫外灯早晚各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进行日常培养管理至孢子萌发。
[0058]
日常培养管理采用补光灯进行补光,光照条件为70μmol/m2·
s,光照周期为14h/d,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
±
2℃,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
[0059]
播种一周左右若玻璃水珠较多时须把盘斜放,以免玻璃水珠滴落导致基质坑洼孢子无法萌发,斜放3天~7天放平,若放平后还有很多水珠再斜放几天后放平,同时注意检查
基质湿度变化,及时调整。
[0060]
s4:配子体阶段培养管理:观察孢子萌发后生长状态,在精子器和颈卵器形成后浸透水一次,以便于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孢子体幼苗。
[0061]
s5:孢子体幼苗出现第一片真叶长3mm时进行分苗移栽,将幼苗用镊子移植到50孔穴盘在培养室继续培养,穴苗日常培养管理光照条件为140μmol/m2·
s,光照周期为16h/d,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
±
2℃,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
[0062]
s6:幼苗培养至3cm~5cm长时转入5cm口径育苗盆中,在温控大棚培养至苗高约6cm~10cm,且根部形成块茎时育苗完成转入林下继续培养。
[0063]
育苗结果显示,从播种到孢子萌发(肉眼可见丝状体形成)时间为8d~10d,出苗整齐萌发率高,且萌发后原叶体生长发育较快,叶片翠绿,从播种到出苗时间为138d,统计幼苗合格率为92%,幼苗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转移至林下培养后3个月存活率为98%。
[0064]
实施例3
[0065]
按照实施例2中的金毛狗蕨孢子育苗方法,不同之处在于,s3侧孢短小芽孢杆菌的浓度为400mg/l。
[0066]
育苗结果显示,从播种到孢子萌发(肉眼可见丝状体形成)时间为8d~10d,出苗整齐萌发率高,且萌发后原叶体生长发育较快,叶片翠绿,从播种到出苗时间为142d,统计幼苗合格率为92%,幼苗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转移至林下培养后3个月存活率为97%。
[0067]
对比例1
[0068]
按照实施例2中的金毛狗蕨孢子育苗方法,不同之处在于,s3侧孢短小芽孢杆菌的浓度为700mg/l。
[0069]
育苗结果显示,从播种到孢子萌发(肉眼可见丝状体形成)时间为20d~22d,孢子在培养盆中萌发稀疏,萌发出的零星原叶体叶片为黄色或黄绿色,生长缓慢。
[007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金毛狗蕨孢子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基质调配后加水预湿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s2:将灭菌处理后的基质铺入育苗盘作为孢子播种基质;s3:将金毛狗蕨孢子制成悬浮液后利用喷洒在s2的育苗基质上,进行日常管理培养至孢子萌发;s4:在精子器和颈卵器形成后浸透水一次,以便于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孢子体;s5: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换盆培养至幼苗苗高约6cm~10cm,根部形成块茎时育苗完成转入林下培养;其中,基质采用的是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松树木屑粉60份~70份、多孔调湿基质10份~20份、河沙10份~30份、腐熟牛粪0份~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中松树木屑粉是以松针和松树皮按照质量之比为100:(20~40)的比例进行腐熟发酵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中松树木屑粉的具体制备方法是:收集松树林自然掉落的松针和松树皮分别在太阳下晒干后粉碎至8mm~10mm左右颗粒,松针和松树皮按照质量之比为100:(20~40)比例,然后将松针和松树皮装入黑色塑料袋中,先在袋子底部铺一层松针,然后再铺一层松树皮,铺好后均匀喷洒一遍em菌稀释液,如此重复多次直至装满塑料袋装满后扎好袋口,em菌稀释液喷洒增重为40%~50%,将塑料袋堆放在温暖处发酵3~6个月至完全腐熟,备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s3所述金毛狗蕨孢子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为:在净水中添加200mg/l~400mg/l侧孢短小芽孢杆菌配制孢子处理菌剂,将金毛狗蕨孢子按照1500mg/l比例加入到上述菌剂中浸泡24h后充分摇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调湿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40份稻壳灰、5份海藻粉、1份聚丙烯酸钾、0.5份稀磷酸。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调湿基质的制备方法是,将20份稻壳灰加入到100份的水中充分分散后,再加入5份海藻粉和1份聚丙烯酸钾和0.5份稀磷酸(10%),在80℃下搅拌3h后,再加入20份稻壳灰搅拌混合30min后造粒、干燥即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s1所示基质粒径粒度为0mm~6mm规格;所述基质中河沙粒径0.35mm~0.5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s5所述日常培养管理采用补光灯进行补光,光照条件为100μmol/m2·
s~140μmol/m2·
s,光照周期为10h/d~16h/d,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26℃,空气相对湿度为50%~7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s5具体方法为:孢子体幼苗出现第一片真叶长3mm~5mm时进行分苗移栽,将幼苗用镊子移植到穴盘在培养室继续培养;幼苗培养至3cm~5cm长时转入5cm~8cm口径育苗盆中,在温控大棚培养至苗高约6cm~10cm,且根部形成块茎时育苗完成转入林下继续培养。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s3所述日常培养管理采用补光灯进行补光,光照条件为70μmol/m2·
s~90μmol/m2·
s,光照周期为8h/d~16h/d,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26℃,空气相对湿度为50%~7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毛狗蕨孢子育苗方法。一种金毛狗蕨孢子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质调配后加水预湿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S2:将灭菌处理后的基质铺入育苗盘作为孢子播种基质;S3:将金毛狗蕨孢子制成悬浮液后利用喷洒在S2的育苗基质上,进行日常管理培养至孢子萌发;S4:在精子器和颈卵器形成后浸透水一次,以便于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孢子体;S5: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换盆培养至幼苗苗高约6cm~10cm,根部形成块茎时育苗完成转入林下培养;该方法具有孢子萌发快、出苗整齐、苗情健壮出苗率高的优点。苗情健壮出苗率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汤铜华 赖文昌 李东 赖菁凌 林子淞 赖瑞英 李正堂 陈燕 李丽贞 钟启善 袁金娣 郭薇 许长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和康药植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3/8/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